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缪亚春

  [摘要]中学历史有效教学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就要求历史课堂纠正过去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切实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构筑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新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规定了新的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历史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转变,构建探究和谐的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
  
  1 观念更新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新课程中,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互动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在新课程改革中都是不恰当的。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中,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这样也就营造一种民主公平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而创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学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步骤。
  
  2 重视课堂秩序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和谐的课堂是有序合理的课堂,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每一个教师都希望他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安分守己,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努力学习。然而,好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加上他们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犯课堂秩序,诸如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甚至高声喧哗、来回走动等等。那么,当学生违犯课堂秩序怎么办? 、教师要教会学生做到“保持安静、学会倾听、善于思考”,上课安静就是要求同学们做到言行一致,心与口统一,内与外的统一。告诉学生: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它需要手到、心到、眼到、口到,需要开动大脑这架机器去思考、识记;它需要一种安静的环境。当别人在学习时,如果你总是在说废话、做小动作,不仅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别人,一个人,说的多,必将做的少;反之,做的多的人,说的必然少,要想多干事,就应该少说,有时候甚至不说,记住“沉默是金”的道理。要求学生上课时还要学会倾听,注意力集中,可以提高听课效率。除了倾听,还要善于思考。
  由于重视课堂秩序管理,学生在课堂上的有序合理为教师施展教学技艺,发挥教师潜能提供了保障,也为大多数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创造了外部环境,达到师生和谐共处。教与学协奏出美妙的乐章,更是课堂教学的保证。
  
  3 方法多样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多样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3.1 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注意使用“导语”和“课前提示”,并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必修一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我把“导语”设计成下列问题,“美国的全称是什么?它是如何独立的?你了解华盛顿的生平吗?你觉得华盛顿的生平体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美国政府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你知道华盛顿与美国整体又有什么联系呢?最后再问:”想知道这些问题吗?答案就在这一课里。“这样一来,既能指出这一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寻求正确答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3.2 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现实情境之中,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索研究,以获得知往鉴来、自主人生的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历史学科课堂研究性学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课堂结合搞研究的方略。就是指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课堂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整理出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在这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因为开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探讨历史问题时,往往会产生出相关的“奇谈怪论”、“神思仙想”。这些“奇谈怪论”、“神思仙想”未在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研究之列,对此,教师立即停止原来的教学“程序”,因势利导地针对学生提出的特别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关于秦始皇和徐福的故事和孟姜女哭泣长城的故事等。
  3.3 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①教学手段多样。在一堂课的教学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拿必修二《开辟新航路》一课来说,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采取了资料介绍、观看影片片段、课本剧、辩论赛、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手段运用要适当不可过多过滥,本末倒置;②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为此,从课程目标到教材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③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如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法,且“会学”;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比如在教学《新文化运动》这一节时可以把电视剧《家》选择一小段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到高家祖孙对待遇爱情婚姻的不同态度(高老太爷坚持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少爷要求自由恋爱)这样的矛盾冲突来说明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 学习评价是有效教学的提升
  
  严格遵循《历史课程标准》精神,切忌拔高对学生的考查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多方位的评价。
  历史课程目标基本上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大领域。《历史课程标准》详细界定了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应达到的目标。
  们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不是要与考试对立,考试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要真正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上,相信能够应对考试,反过来,我们也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来逐步影响考试,使它们一致起来。当然,我们要积极研究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进行一些有效的新尝试。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自信自强、自主追求、全面发展,整体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能应对一切挑战。强调学校要充分利用考试结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在此基础上,利用评价的功能,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有效教学策略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以上所谈仅仅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教学改革的深入给我们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课题,如何实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有待于今后无止境地探索,逐步充实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地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2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