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快乐工作理念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企业发展到当今阶段,已经无法单纯依靠薪酬管理来解决员工激励问题。在此背景下,快乐工作理念的提出,有助于指导企业及时调整管理方式。本文主要从实施合理的人才绩效管理与流动机制、重视员工的情感管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与成长计划等方面探讨了快乐工作理念的推广及主要做法。
  关键词:快乐工作;人才队伍;管理
  一、 管理思想演变的趋势
  管理思想演变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理念的人性化。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包括了感化管理,就是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二是文化管理趋势。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管理的第二次飞跃。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理论,完整地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框架,这种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龙头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管理的大趋势。文化管理纠正了科学管理见物不见人的偏向,适应了人们需求层次提高、脑力劳动比重加大、知识经济兴起、第三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等时代变迁,从而实现了高效率与高士气的良性循环。
  二、 快乐工作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快乐工作的意义
  据有关研究表明,近年来企业薪酬涨幅越来越大,但员工流失率却越来越高。纯粹依靠薪酬已经不能完全解决员工稳定性与有效激励的问题,需要思考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来应对新局面。深入研究并推广快乐工作的理念及主要做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快乐工作概念界定
  快乐工作区别于传统工作理念的重要特点是不仅仅强调科学管理,同时也强调人性化管理和文化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在管理过程中,人是引领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兴衰的核心因素。快乐工作,就是在管理中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管理方法,让员工在企业中获得归属感、感觉到被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理性、科学地提升员工的快乐幸福指数,从而充分挖掘出员工潜能,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三、 快乐工作理念推广及主要做法
  (一) 实施合理的人才绩效管理与流动机制
  基于快乐工作理念的人才绩效管理主要做法:1.通过安排主管与下属绩效面谈,发现员工优点,及时给予肯定;2.帮助员工更好认识工作中的不足,实现绩效提升;3.要给上下级更多交流的机会,促进团队和谐;4.绩效评估结果一方面应体现在员工奖金和调薪比例的提高上面,另一方面也应使员工的晋升通道更为顺畅,晋升机会更为宽广,使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得到鼓舞。
  基于快乐工作理念的人才流动机制主要做法:1.用真诚的心态关注人员发展,并通过识人、用人、育人、留人,挖掘员工潜力,为组织培养和输送人才;2.严格规范人才流动、晋升流程,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如人才盘点、资格初审、晋升述职、名单公布等步骤,给有能力的员工创造一个充分锻炼自己、成就未来的舞台;3.从绩效和潜力两个维度进行人才盘点分析,通过人才盘点工作形成人才矩阵图,并将其作为晋升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4.为不同的目标岗位职级和人才设计不同的晋升评审流程,由晋升委员会讨论最终名单并予以公示。
  (二) 重视员工的情感管理
  快乐工作除了体现在工作上面,一个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尤为重要。只有员工在情感上认同了企业,找到了归属感,才能在工作中更为敬业、更加自豪。
  基于快乐工作理念的员工情感管理主要做法:1.情感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如每年举行困难职工家庭春节慰问、设立互助基金等;2.要善于创造针对实际情况的特色活动,如设置人文关怀中心,专门针对员工急需的保健就医、照看小孩等提供服务项目等;3.要善于把情感管理延伸至员工的整个家庭,使员工整个家庭对公司的认同感也获得提升。
  (三)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的力量往往是通过厚积薄发的方式体现出来。一旦员工形成了文化上的认同感,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大大增强,工作中会感到心情愉悦,工作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基于快乐工作理念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做法:1.通过将先进性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树立起企业的核心价值观。2.文化是无形的,但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却是一件一件实实在在开展的。正是通过点点滴滴工作的积累和影响,文化才能获得广大员工的认可,最终深深地扎根于大家的心中。
  (四) 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与成长计划
  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就是体现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员工培训与成长计划,帮助员工在工作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正是以人為本的具体体现。
  基于快乐工作理念的员工培训与成长主要做法:1.为不同的人才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如可以分别为专业技术型人才和综合管理型人才设计不同的培养方向。2.为不同层面的人才设计不同的培训与成长计划,实现员工培训全覆盖。3.要善于借助先进的培训与学习工具,这些工具的运用,一可提升培训效率,二可增加培训灵活性,三可提高培训质量。4.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创办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 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 北京:世界出版社,2010.139-187.
  [2] 舒晓兵,孙健敏,史茜. 工作压力研究:国内二十年的回顾与评析[C].第四届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文集,2009.
  [3] 王雁飞.国外员工援助计划相关研究述评[J] .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219-2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8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