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校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创新团队是高校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重要平台,是学校统筹科技资源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发挥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重要载体,也是评价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只有站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发展的角度和创新团队建设培育的高度来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实现人才队伍优化配置,形成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敢于创新和探索、相互协作的攻坚团队,才能凸显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整体优势,最终实现优势学科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人才;创新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国家高水平人才汇聚的重要基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教興国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上所产生的成效,都源于高校,高校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科研活动中心。其中,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好坏不仅决定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学科建设优劣,同时也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后备支援。
  1创新团队在高校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团队是那些才能互补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体。他认为,团队有以下本质特征: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整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存在着联系;成功团队能将共同目标影射为具体要求。
  伴随着高校创新团队理论的不断完善,高校对创新团队的培养模式也更为明确清晰,其要求以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者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重点支持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主体,高层次人员结构合理,团队人数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且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有着共同的研究目标并相互团结协作的优秀科技创新群体。
  1.1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
  创新团队发展目标应该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目标清晰才能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科技创新。
  1.2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力
  具备良好素养的带头人能够使整个团队和谐有序地运作。要求学术带头人承担过国家或省部级高水平科技项目,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学术水平在业内具有较高公认度,思想政治素质高,团队内部协调能力强,精力充沛地带领团队展开工作,充分调动各成员之间的积极性,使其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1.3具有合理的人才梯队
  团队成员之间应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学课题,并且是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自然凝聚而成的研究群体。在课题研究方面应敢于探索、发现问题,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不断创新,具备科研攻关能力和创新发展潜力。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梯队结构、思维方式、工作风格、工作经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互补性。
  1.4学术优势突出
  整个团队的综合学术能力在国内同研究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研究成效突出,在基础研究领域或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一定成效,具备研究创新型课题的基础条件,有较强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依托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
  2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校人才培养与团队发展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项目规划,进一步凝聚学科专业人才,构筑人才高地,以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为依托,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才行形成学术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团队。团队是将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取长补短,通过团队成员的学科互补来攻克重大科研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团队的整体功能,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高校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团队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总保有量并不能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等,高水平的拔尖人才及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缺乏,国际化配比不足,学术梯队并不合理。不能吸引高水平人才到高校工作,致使出现人才浪费的现象。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官位的头衔,以此笼络人才,其本身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高校团队的发展还处在一个探索式阶段,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的支持还很缺乏,出现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2.1人员结构单一,缺乏学术权威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科研创新团队都是由本学科或者相同学院的人员组成的,这样就会出现专业背景相同、知识结构相似、思维模式相近的情况。一旦出现需要多学科交叉的项目时,很难攻克。有的团队为了满足申报科研项目临时组建的,平时几乎没有交集,只有在提交结题报告的时候才一起完成材料,团队成员之间缺乏学术交流和团队活动,致使整个科研团队就是一个空架子。缺乏学术带头人,由于高水平人才的缺失,直接会对团队成员问的凝聚力、团结力、协作力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研究成果很难突破。
  2.2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导致缺乏合作积极性
  国内大多高校职称评定是以论文或研究成果为第一完成人进行统计的,参与或者合作的科技成果是不列入职称评定范围的。然而这种评定标准和团队建设中鼓励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要求是相悖的,不但不鼓励合作研究,反而对合作研究起到了反向作用。长此以往,团队成员问的凝聚力、协作力都会减弱,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很难铸就高水平创新团队。
  2.3管理比较混乱,团队意识淡薄
  许多高校的科研团队都存在着管理模式比较混乱的现象。团队带头人大多是团队的管理者,其本身并不都是在学校担任双肩挑的职务,只是擅长于本学科本专业本领域的研究,缺乏人际交往、人员管理方面的经验,这就导致整个学术团队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比较低,不善于协作,研究思路比较狭隘,很难攻克重大学术问题。
  3提升高校创新团队发展的对策
  创新团队建设是高校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术实力的根本举措,是促进不同学科相互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统一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创新团队建设能够合理的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建优秀团队,发挥最大效应,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认识到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安大学科学研究工作紧扣“双一流”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学校建设目标,面向世界科研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在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领域的新定位,坚持自主创新、支撑发展的方针,以优化科研创新机制为主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并深入实施“卓越科研提升计划”,加强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水平,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精英型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特制定了《长安大学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试行)》,深入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由学校牵头参与国家实验室、国家智库建设,培养集聚一批具有影响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大力培养青年英才,完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鼓励老师积极参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支持青年教师提升创新能力,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使用青年优秀教师。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重大前沿性课题的研究,着力培养一批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长安大学面向全球公开招聘院系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实施多元化、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来长安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尽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高水平科研人才团队偏少,领军人才紧缺。缺乏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的科研创新团队,尚未形成一支规模合理的专职科研队伍,还没有牵头建设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人才团队平台的现状不足以支撑科研创新的需求。相比国内同类高校来说,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还有所不够。
  4结束语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团队发展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引进一批优秀的高水平人才,才能组建学术水平高、攻关能力强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建设是提升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主体,只有团队综合能力提高,高水平人才才能在高水平团队中发挥最大作用。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高校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才发展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国家各部委、省市厅等机关纷纷出台了各种海内外人才引进计划,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招揽贤士来减缓科研创新方面的压力;但是,海外人才引进计划把拥有海外博士学位的人才作为引进的基本前提条件,无形将加剧我国本土高校的学术声望和信任危机,低龄化留学现象以及大量优秀人才外流现象将更加严重,这将面临海外引进和自主培育两难的境地。单纯的人才引进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创新人才缺乏、创新性成果不足的问题,引进人才要與培育人才团队统一规划、统一运筹。科学整合高校的高水平人才,大力建设高水平人才团队,对于吸引、集聚、培育杰出人才具有决定性意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8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