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造业企业现金流管理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金流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优质的现金流管理既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又能使企业更全面地了解自身优点和不足,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寻找对策进行解决,极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现金流管理作为制造业企业开展经营决策、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决定着企业的盛衰。本文从现金流的管理角度,探讨了企业如何通过优化对营运资金、投资资金以及筹资资金的管理,从而实现优化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以及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制造业;现金流管理;营运资金;筹资资金;投资资金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识码:A
  金融“去杠杆”“脱虚向实”政策实施以来,金融风险在被压控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尤其是银保监会“资管新规”发布以后,“打破刚兑”才实质上迈出了有效步伐。随之而来的2017年大面积企业债违约、社会资金面紧张、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等现象,都是国家压控金融风险后的必然产物。而所有问题的根源就是企业现金流管理出现的问题,如果企业无法正确管理内部现金流则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危害企业的自身发展。
  1企业现金流量概念阐述
  现金流是企业通过经营、投资、筹资等业务活动产生的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简称。简单地说,就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企业获取资金一般有自我造血、占用供应商资金、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等几种途径。一般来说,现金流丰沛,说明这家公司在价值链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与上下游公司的合作中,处于有利地位,也说明了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随着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创新,现金流作为描述企业运动状态中的现金以及等价物总和的数据,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价值的提升。
  现金流是企业保持持续经营的重要资本,其作用可能比收入或利润更重要。审查现金流的意义,在于分析企业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维持企业运转并偿还负债本息,如果不足就存在较大的风险,且影响着公司可持续发展和重大战略的实施。
  2制造业企业现金流特征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面临多重转型挑战。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业在未来面临着生产成本压力巨大,以及经济环境呈现下行趋势的双重挑战,企业需要加强营运风险的合理管控,尽可能的地提升自身资金利用率,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目前,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现金流危机,例如企业受行业相关政策变化的影响、新旧技术交替不连续、产品周期步入衰弱期、订购单下滑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流;当外界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企业由于投资、筹资决策的不善,过分地追求产品多元化从而失去竞争优势,更容易受到企业内外部多方的压力,导致资金陷入困境。因此,能否了解企业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3提升和改善现金流的主要措施
  3.1健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和执行管理
  资金预算作为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部分,关系公司现金流的计划和稳定性。制造业有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无论是供应链还是销售链都会产生巨大的资金流水,因而预测和分析现金流的运行情况是公司开展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撑,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将所有经营活动纳入到预算管理范畴,结合公司研发、采购、制造、销售、财务等业务规划,做好全口径预算管控工作。企业财务结合资金预算和业务计划,进一步细化公司资金计划管理,通过动态监控资金计划和及时盘点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流动性资产,结合资金头寸需要提前制定筹资方案。
  3.2优化营运资金管理,不断提升经营效率
  对企业而言,营运资金的管理一般主要指企业对生产经营和销售结算等活动中形成的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的管理。营运资金的特点是周期具有短期性、实物形态具有易变现性、数量具有波动性、来源具有灵活多样型。这些优势相较于企业用于投资的长期资金尤其明显,具有变现快,变现灵活等优点。
  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存在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融资困难,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不高、资金利用率低,企业在实际中由于采取不适当的扩大销售方式而导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提出以下优化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第一,调整资金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现金是一种流动性非常强然而盈利性较差的资产。企业现金的持有量应该保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过多会造成浪费,过低则可能影响企业的流动性。因此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控体系后,应重点对资金预算进行细化。资金预算管理从短期而言需制定年度、季度、月度预算机制,并在实际经营中有效关注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管理偏差较大的且构成重大影响的具体业务活动加强管理。
  企业借助资金预算管理手段,使现汇资金保持在能够满足日程经营需求的合理范围内,并及时逐步有效压缩暂时性闲置资金,将日常不定期支付、定期大额支付以及专项支付进行区分,保持活期资金的最小化。例如企业可以依据资金计划,在支付密度不高的时期,将暂时性闲置资金存放于银行的低风险或保本性的现金管理产品中,仅保留少量活期资金用于应急支付。此外,企业可以将大额暂时性闲置资金购买保本型的理财或高收益存款产品,与负债偿还期限进行必要匹配,最大限度减少资金不必要的闲置。通过各项收、支计划管理和存款业务对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扩大现金收益。
  第二,有效管控营运资金,减少不合理占用。企业在实际营业管理中,要注重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的科学匹配,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采购部门依据生产计划和原材料存货情况制定采购计划,以满足生产所需为目的。企业资金管理部门以业务计划为基础,结合资金预算工作,合理安排经营周转资金,确保资金周转效率最大化。
  企业在管理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时,需建立内控制度,保障流程的可控性。在存货管理方面,財务部门需定期抽查盘点,对积压且周转效率低下的存货,尤其时产品已经停产的原材料和长库龄产成品需建立有效清理机制。结合销售淡旺季和行业所处周期,用科学方法建立存货的最佳结构。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财务部门需高度保持与销售部门的业务互动,将双方管理诉求统一,以销售部门收款、财务部门催款方式相结合,对信用赊销客户,在准入环节需要严格管理体系和门槛要求,一旦准入则需培养客户的信用度,监控应收账款逾期情况,督促销售部门及时收回货款。   以家电制造业为例,家电企业一般为制造和销售一体化,基于行业竞争的透明度和大多借助电商进行销售,基于产业链特点,企业往往存在较大的应收账款回收压力。且基于大多数企业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制,因而存货资金占用也不可避免。针对此类情况,企业需要将营运资金压控工作常态化开展,具体来说就是对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有效压缩与控制,同时尽可能的合理占用外部资金,例如延长付款账期,将现汇改为票据支付,且有条件的情况下增加预收款结算比例。在国内已经有领先行业的销售管理模式,例如海尔的订单生产制,格力的先款后货结算体制,都能够有效控制好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
  3.3完善筹资资金的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任何一个企业的创立、生存、发展、成熟,都要以投入、保持和再投入、再保持一定数量的资金为前提,筹资活动贯穿企业经营始末,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应坚持效益性原则和适度规模原则,也就是要求企业在决定筹资方式时必须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筹资风险以及投资效益,同时要避免一次性筹资太多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或是筹集的资金过少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为解决制造业企业在筹资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企业筹资成本意识淡薄、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筹资规模不合理、商业信用筹资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以下企业筹资资金管理的路径。
  第一,树立企业筹资成本最优理念。资金的有偿性决定了企业一旦开展筹资,将不可避免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而制造业的竞争最根本的还是成本控制的竞争,因而企业需要结合行业及融资渠道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筹资方式,并以成本最优为原则。以家电制造业为例,家电制造业在销售回款和采购支付反面主要以银行承兑为主进行结算,因而票据融资是最为便捷的融资方式。但票据通知不一定是成本最优的融资方式。例如在2017年,债券市场频繁暴雷,央行和银保监会对银行金融机构更是加强监管,导致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大幅快速飙升,甚至超过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因此,企业要依据资金计划提前制定好筹资方案,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尽可能以流动资金贷款方式为主,如果企业需要管控资产负债率则另从考虑。
  第二,储备高质量的银行授信额度和丰富的融资渠道。一般而言,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在当前金融监管持续高压和金融“脱实向虚”的大环境下,制造业现金流充沛稳定的特性也是银行提供融资服务比较青睐的行业之一。对于企业而言,开展银行融资的基础是具备充沛的银行授信额度,因而企业在筹资管理方面必须围绕获取银行授信资源为中心开展资金管理,并不断拓展高质量、低成本的授信品种,转化为企业重要的金融资源,当企业需要时可随时合规的开展银行筹资业务,保障流动性安全。
  修炼内功,内生式筹资是基础。企业要发展,最直接的融资渠道是从自身出发,完善内部资本结构,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减少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即使财务危机无法完全被避免,但是企业可依据积累的资本为日后的经营和投资提供保障。
  企业可以借助银行、保理公司、财务公司等丰富的金融机构力量,合理利用金融杠杆,开展各项债务融资。以家电业为例,依托于国内贸易开展的票据融资、流贷资金贷款、供应链金融保理、项目贷款、政策性贷款、并购贷款、融资租赁等和依托于进出口贸易背景开展的出口单证贸易融资等都是主流的筹资手段。境内外联动的跨境直贷、内保外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也是企业筹资渠道的重要补充。为规避金融监管风险,企业在开展此类筹资业务时务必要注重合规性,以实需为主要原则。
  第三,保持适度筹资规模。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应充分考虑筹资资金的成本和规模以便最大化地降低筹资资金的成本。企业以业务计划为依托,通过定性分析出资金的需求情况。辅助以因素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以及资金习性预测法等科学的定量预测法计算未来需要的资金用量,例如结合自身的销售、生产、支付、回款节奏和对相关业务历史經营数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所分析的趋势情况对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矫正,在资金预算的控制范围内,适度开展融资。
  第四,合理利用商业信用。在创业热潮涌入国内市场的这几年,企业对融资需求量大幅提升,而商业信用融资也在创业热潮中兴起。商业信用具有筹资门槛低、成本低、限制少等优点,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以家电企业为例,作为供应商会受到客户支付的商业承兑,作为客户也会对上游供应商支付出商业承兑。商业承兑不占用企业在银行等外部金融机构核定的授信额度,完全依赖于出票方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和诚信度。
  3.4加强企业投资资金管理
  投资是企业进行发展与升级、战略转型的重要手段,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制造业而言除了专注自身产品的发展和创新,还应该考虑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考虑向利润高的行业领域投入资金,这些领域包括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新材料产业。由于投资活动中利润高的投资项目背后往往具有高风险,因此选择适合企业自身投资条件的投资项目、方向、方式是关键。
  第一,优先考虑人民币升值风险。诸如出口贸易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大,建议这类企业将人民币升值作为第一因素进行考虑,如果没有正确处理人民币升值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甚至面临亏损的风险。一旦人民币升值超过预期,必然会造成其海外投资资产贬值幅度超过企业预期范围。因此,海外投资需要优先考虑人民币升值风险,及时关注外币的汇率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大环境。
  第二,把握正确的投资时机和节奏。一般来说,企业的投资周期越短,回收资金就越快,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活动越有利。然而在实际投资运作中,可能会出现投资周期过长,甚至超过经济周期的情况。此时投资风险大大增加,可能使企业面临亏损的困境。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需要把握正确的投资时机和投资方式,比如可以根据国家及行业的经济形势,在经济低潮时选择投资入市,降低项目启动成本,在经济高涨时尽量减少投资活动,甚至提前做好项目转让工作,保持时刻掌握全身而退的主动权。这样企业可以规避风险并且获得较高收益。
  第三,防止资金链出现中断风险。资金链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也是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企业为抵御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选择稳定可靠的融资方案,应当坚持不因企业日常业务的开展而削弱自身融资能力,以企业的投资收益处于预期可接受水平为核心考虑因素,确保企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保证经营业务的良好稳定。就是说,为防止资金链中断,企业必须做好融资决策。
  4结束语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现代制造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因而制造业需高度关注企业现金流的管理,通过构建合理的营运资金、筹资资金、投资资金管理机制,达到优化企业现金流管理和防范因缺少稳定现金流导致的流动性风险,这将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95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