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乳山市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牡蛎在中国水产品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首先分析了乳山市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乳山市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思路,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牡蛎;資源开发;产业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4.077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4-0-02
  1     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现状
  山东省乳山市养殖牡蛎历史久远,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产业链条逐步分支延伸。依托乳山市海域水文条件优势,乳山牡蛎品质优越,饱满肥美,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2020年,乳山市政府鼓励牡蛎产业发展,进军各销售市场,从原来的本市内销,走向了省外销售,更走出了国门。同时,牡蛎加工产业的发展平稳向好,各方施策得力,介入及时,管控得当,产业链条呈现“横纵”式多面延伸趋势。企业攻克技术难关,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追求牡蛎的高精深加工,促使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目前,乳山市牡蛎年总产量约30万吨,养殖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县级单位名列第一位,产量约占威海市的58.35%,山东省的35.34%,全国的6.62%。现有牡蛎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牡蛎产品2万余吨,产值达6亿元。拥有多家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化养殖机构,先后与国内外多个重点科研机构开展研发合作,促进牡蛎产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2     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低
  牡蛎养殖户分为养殖与捕捞两类,主要分布在乳山口镇内的寨前村、西北岛村、旗杆石村和海洋所镇内的南弘南村、南弘北村、宫家庄村、小侯家村、小单家村。根据调研统计,养殖产业成规模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至乳山口、东至浪暖口的开阔水域内。全市已确权海域的牡蛎养殖单位共67家,养殖总面积8万亩(约5333.3公顷),年产量约30万吨,占贝类养殖总产量的85.8%,产值达18亿元。整体而言,养殖单位还是以个体户为主,所占比重高达91.11%,加之海域养殖自然条件的影响,个体分散养殖趋势更加明显。而市场加工企业也存在一定弊端,如企业管理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体制薄弱,管理理念传统,独自抵御风险的能力不高。不及时解决上述问题,必定会受到市场的冲击,企业面临倒闭或被收购的风险。由于市场参与者过多地重视个人利益,该理念反映到养殖实践中,使牡蛎养殖更加分散。
  2.2   加工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目前,加工企业种类比较单一,企业间竞争大于合作,产品比较初级,科技含量低,如:半壳牡蛎、去壳牡蛎肉等产品。少数企业正在革新,初步实现了产品加工和提炼技术的应用,开始生产蚝油、蚝汁等产品。而牡蛎壳的加工产业仍比较薄弱,仅有的几家企业在发展道路上步履维艰,不堪重负,部分企业已经倒闭,留存的企业也仅将壳碾成粉,再通过简单的方法制成饲料或建筑材料,产品深加工程度整体比较初级。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牡蛎加工企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大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了技术升级,产品也更多样化,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而本市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加之各自“闭门造车”式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面临倒闭的风险。通过走访镇区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园和镇区工业园内的企业了解到,当地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少,缺乏核心技术支撑,致使牡蛎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一方面,企业自主开展校企合作效率低。部分企业过分看重科研院校的声誉,忽视了核心技术的探讨,合作研发徒有其表。另一方面,自主研发能力低。企业内部缺乏专业技术攻关团队,过分依赖外界引进,增加了采购成本的支出。设立研究中心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不到全部企业的10%。
  2.3   牡蛎品牌推广程度低
  2.3.1   销售途径点少、面窄
  根据对全市加工企业和养殖户销售渠道的调研,认为乳山市牡蛎产业的销售途径具有点少、面窄的特点,牡蛎销售多为直销和网销,销售途径单一,订单牡蛎产业、牡蛎教育产业、牡蛎观光产业等现代产业模式尚未形成,制约了牡蛎产业的发展。80%的养殖户采用直销方式,直接向饭店或经销商供应,经销商和分销商再进行差价销售,严重压缩了牡蛎产业的盈利空间,拉长了流通环节,使营销渠道极其不稳定。
  2.3.2   参与销售的主体单一,无法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
  目前,乳山市牡蛎产业的营销渠道主要以直接销售和网络代理为主。直接销售中,市场主体是经销商,销售地点主要是市场或超市;网络销售虽然能实现业务拓展,但参与者仍是经销商,销售主体并未增加。经销商占据了整个牡蛎销售市场,这种形势下,大企业会垄断市场、控制价格,小企业则面临破产的风险。与此同时,受市场滞后性的影响,企业的“生”和“产”出现脱节,决策者不能掌握真实的市场需求,生产计划容易出现偏离,引发各种供求失衡问题。
  3     出现牡蛎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问题的原因
  3.1   经营者教育水平低,导致企业规模及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通过对牡蛎养殖户、加工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分类调研,大多数经营者、管理者的教育水平为中等教育,少数经营者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而企业员工多为初等教育及以下。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经营管理者教育水平低,管理理念守旧,缺乏发展性思维意识,管理政策制度滞后。缺乏高级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导致企业的生产加工效率不高、企业发展目标定位模糊等。在受教育程度上,最突出的问题在牡蛎的养殖户中,55%的养殖户为高中学历,甚至还有25%的养殖户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另外,从年龄上看,养殖业主多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其守旧的意识、落后的思维会直接影响养殖环节。   3.2   经营主体合作范围单一,导致产业引进技术程度低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市场主体单一、独立,缺乏多元化合作和竞争。通过在牡蛎产业企业中开展调研发现,只有大型企业间才开展多方面合作,合作方式及对象相对比较单一,几乎没有涉及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组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与此同时,经营主体合作范围单一,使企业对牡蛎产业发展的认识不足,无法深刻认识到当前牡蛎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这样无法从整体上对牡蛎产业做出规划,只能走单一的合作模式,导致牡蛎产业对高新技术的需求相对较少,不仅不会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也不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
  3.3   牡蛎产品深加工程度低,造成市场推广力度不够
  产品要想占有一定的市场,除了企业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外,还需要提高产品自身的附加值,产品附加值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在海产品领域,原生态海产品富含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经过加工提炼可以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根据调研,乳山市牡蛎精深加工程度低,加工成品种类少且功能单一。牡蛎营养保健功能突出,但乳山市营养保健品等方面研发能力不足,导致市场销售的牡蛎产品单一,推广力度不足。
  4     乳山牡蛎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思路和对策
  4.1   逐步构建发展乳山市牡蛎产业链
  经营主体实行统一规划布局,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区域优势,降低单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还可以有效解决一些产权不清的养殖户问题,通过产业整体布局,使布局零散的养殖海域、加工企业纳入统一规则,促进企业之间开展竞争与合作,提高企业实力。在统一规划布局中,按照牡蛎產业的属性可以规划养殖区、现代化海洋牧场、特色牡蛎小镇、牡蛎风情美食街等;在牡蛎产品规划上,可以采取以牡蛎为主、其他特色海产品为辅的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加工及食用方式,筹备牡蛎文化节、牡蛎展览会等多项商业文化活动。
  4.2   以品牌引领市场
  第一,转变牡蛎销售方式。第二,秉承品牌就是资产的理念,强化各市场主体品牌意识。同时,从源头开始树立品牌理念,严格把关创牌、用牌、护牌3个环节。创牌要将“乳山牡蛎”的招牌,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并认证无公害水产品。在用牌、护牌方面,要从源头开展,集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研发、保障等环节为一体,建立完善的品牌体系。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市场干预力度,充分发挥各部门力量,加强对牡蛎品牌的规范管理,积极开展打假行动,针对牡蛎产业市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合力保护乳山牡蛎地标品牌。
  4.3   制定专业化牡蛎产品质量标准
  要把生鲜牡蛎打造为标准化产品,做到苗种、生产、养殖、加工、包装、运输、储存、质量安全等各环节都有标准可依,确保标准一致、品质如一,制定并发布相关牡蛎产品质量标准。鼓励牡蛎养殖生产单位申请“三品一标”,完善牡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障每一件产品源头可追溯、质量可保障。
  4.4   完善质量追溯体系
  全国沿海省份养殖牡蛎的企业不在少数,企业数量多造成牡蛎行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现象,这种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必定给乳山市牡蛎产品声誉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业质量追溯实施方案迫在眉睫。乳山市牡蛎产业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一方面,需要各类检验机构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养殖、加工各主体要通力合作,切实形成合力,构建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构架,形成由牡蛎协会具体实施,政府部门监督指导,养殖及加工主体积极参与的网络构架。完善的追溯体系要从源头筑牢根基,建立以养殖创新为基础、地标健全为准则、防伪溯源为保障、销售多元为途径的管理体系平台。同时要加强与专业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乳山牡蛎的品牌深入人心。此外,借助物联网技术,将二维码运用到防伪中,进一步提升精准防伪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心田,陈述平,宋晓彤,等.山东威海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探析[J].中国水产,2019(1):67-71.
  [2]李辉尚,李坚明,秦小明,等.中国牡蛎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海洋科学,2017(11):125-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05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