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风险应对策略的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丽娟

  摘要:近年来,我国融资担保行业(以下简称“行业”)监管部门频繁出台监管文件,“整合”在行业代偿高发期后成为新常态,一轮新的“行业洗牌”正悄然进行。反思融资担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发现造就不同经营结果的核心关键点是:风险应对策略。基于风险应对策略理论,在阐述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盲目自信、“头轻脚重”,缺乏科学的风险应对机制,无力的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等问题的基础上,从主观及客观方面提出了风险应对策略的管理优化和改进,以期为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及实务借鉴。
  关键词:融资担保 风险应对策略 管理优化
  一、引言
  新时代下,融资担保行業在历经从无到有,行业主体从少到多,担保风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后,融资担保行业作为银行“融资难、融资贵”的“妙药”,已然已经成为了融资行业不可缺少的生力军。伴随行业发展及新常态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资担保行业正呈现出有史以来范围最大的“行业洗牌”。以重庆市为例,2019年8月,重庆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对14家融资担保公司进行了注销、吊销经营许可证或停业整顿;重庆市融资担保机构由年初的128家变为117家。2020年初,重庆市国有背景的融资担保公司也进入了行业整合阶段,尽调、对价谈判正在悄然进行。
  “行业洗牌”的发生并不是融资担保行业的特有阶段,每个行业在发展到一定进程都会经历。但,造就“行业洗牌”的关键影响因素却不同,笔者认为:造成融资担保公司发展呈现不同结果的核心关键点在于: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承受、风险规避、风险分担和风险降低,应在运用的过程中保持组合观,科学合理的使用风险应对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行业主体运营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及取得较好获利结果。鉴于此,本文分析了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基于风险应对策略的优化与改进建议。
  二、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盲目自信、“头轻脚重”
  融资担保公司在取得经营许可后,很少有稳健的融资担保公司会在经营初期思考公司的风险管理容忍度。更多的行业主体或是迫于股东利益回报的索取,或是激情于做大做强的创业梦想又或是感受于同行业宽容的风险容量,其都会经历担保业务盲目冲量阶段。自认为经营管理的就是风险,做好常规内控就能稳步向前。但这恰恰为经营风险埋下了伏笔,宽松的融资担保风险管理门槛就是轻视“风险规避”应对策略的体现;寄希望于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的雄厚,更是在风险管理前就选择了“风险承受”应对策略。这样的“宽入口”肯定会导致后期经营恶果的出现。经营过程中,即便运用再好的“风险分担”和“风险降低”策略都是杯水车薪。
  (二)缺乏科学的风险应对机制
  2017年8月出台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要求:融资担保公司应当按照审慎经营原则,建立健全融资担保项目评审、担保后管理、代偿责任追偿等方面的业务规范以及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所有融资担保公司都会依规建立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不同,将对风险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部分融资担保公司有制度和机制,但制度和机制流于形式,提前给特殊情况铺建“绿色通道”制度缺口,一碰到股东打招呼或上级管理部门做安排等情形,机制立即失效,风险应对期待于权威者的后期或额外风险补偿,这就是缺乏科学风险应付对机制的表现。
  (三)无力的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
  基于融资担保行业风险日益凸显,各地行政管理部门也提出了很多帮助融资担保公司化解风险的倡议,其中理论上最具操作性的就是:政、银、担合作(项目由地方经信委或中小企业局等行政部门推荐,银行、担保公司各自评审,贷款出现风险后,代偿风险由政府、银行及融资担保公司按提前约定的比例共担)。实践中,因为银行监管的要求,其并不能做到风险敞口的存在,即便《政、银、担合作协议》已签订,操作过程中银行还是会向借款人要求提供风险敞口抵质押物,或要求融资担保公司多交保证金。明明是希望以“风险分担”策略来管理风险,但实践中的无力,并不能将风险转移。另外,各种担保费补贴政策都设有低保证金及低担保费收取的前置条件,实际受惠人是借款人,担保公司不过是以低营业收入换取了补贴收入;长效的风险补偿更多的是依靠于自身健康发展及拨备提取。
  三、基于风险应对策略的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优化与改进建议
  针对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从主、客观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建议,以期为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及实务借鉴。
  (一)主观形成风险应对策略组合观
  1.融资担保公司股东及高管应具备风险应对策略组合观。针对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单纯采取唯一风险应对策略都是错误的,针对不同管理环节、不同业务品种或不同风险化解情况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采用单一策略,也可采用多种策略组合。
  2.“风险承受”策略是业务承办时应摒弃的策略。任何寄希望于后期化解的业务,往往都存在着巨大风险。同时,融资担保公司应该提升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在经营中最大程度辨认风险,防止因风险管理能力不足,未能辨认出风险只能承受的情况发生。
  (二)客观建立风险应对策略管理机制
  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的具体请况,应该积极营造健康的内部控制环境,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在科学的风险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承担、规避、分担及降低应对策略,并使这些措施与企业的整体风险容量和容限相协调,从而促使融资担保公司健康成长。
  1.建立科学的风险应对机制。风险应对机制应保证其拥有客观性、关联性及可行性。客观性:任何留有主观“绿色通道”的风险应对机制都是失败的,因为主观“绿色通道”无力承受外界权威的压力,必会导致公司最后选择风险承担;但客观“绿色通道”的存在是合理的,这是经营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关联性:风险应对的作用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外部,也包括企业内部;外联应对机制设立后,企业内部也需与战略结合,不能只防风险而不发展业务。可行性:任何一个机制的建立若只是空中楼阁,缺少可行性都会失去有效性,风险应对机制在建立时也需避免机制与执行“两张皮”的情况。
  2.强化风险分担及风险降低能力。积极探索具有可行性的风险分担机制,如:采取“股+债”等方式进行业务开展,采取债权转移等方式缓释代偿率压力;寻找风险对冲契机,采取各种手段,引入多个风险因素或承担多个风险,使得这些风险能够相互对冲,也就是使得这些风险的影响相互抵消。除增强自身经营能力,有效进行风险控制,拥有足额拨备用于风险补偿之外,积极探索风险补偿长效机制,如:取得股东长期增资承诺,建立风险补偿金等。
  3.勇于选择风险规避策略。风险规避是指企业主动回避、停止或退出某一风险的商业活动或商业环境,避免成为风险的承担者。融资担保公司在经营中,往往为了碍于代偿率红线而采取多手段递延方式缓解经营压力,解除燃眉之急后却埋下了新风险,勇于实事求是的在风险面前采取规避策略是及时止损的良方。
  作者任职于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47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