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就业导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思政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职业观以及就业观是其重要任务,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当代学生的就业需求,对思政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文章主要针对就业导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就业导向;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发生巨大转变,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我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不良风气和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带来巨大冲击的影响。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的重要学科,其具有改造人、升华人以及教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思政教育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和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定位、制定职业规划,进而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与成长夯实基础。
  一、就业导向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重视,当前,高校对思政教育缺乏重视,教学内容乏味空洞,学生逃课以及厌学问题严重,思政教学难以给学生就业以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热情不高;其次,教师对就业教育缺乏正确认知,在教学中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就业导向下的思政教学变成了突击就业指导,思政学科的育人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学科育人目标相背离;最后,思政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依然以教材作为教学依据,没有融入以及添加就业知识,难以唤醒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依然采用以往的固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没有注重创新与改革,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逃课等问题频发。
  二、就业导向下构建思政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一)完成自我认识和定位
  大学生正处于构建自我意识的重要阶段,与社会接触机会较少,难以理性的对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和思考,对自我认识和定位存在偏差,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岗位。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思政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以及就业观,在心理上做好就业准备,完成自我认识和定位,有计划的进行职业规划,缓解就业时的不适心理和迷茫恐懼,进而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二)提供学生就业助力
  当前,市场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还要求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以往的思政教育忽视了就业知识渗透,学生在毕业后面对激烈的竞争和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不适感,甚至还会出现不知所措、迷茫等问题。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就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和竞争意识,及时调整负面情绪,进而更快的适应岗位工作。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展高效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思政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中难免会带给学生枯燥感以及乏味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以就业导向开展思政教学,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完成与教师的良性互动,进而提升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
  三、就业导向下构建思政教学模式的相关策略分析
  (一)分阶段开展教育
  基于就业导向开展思政教育,需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龄学生的具体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提升就业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的比例。首先,针对大一新生,思政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就业意识和学习兴趣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职业活动和校园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就业知识和是思政理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针对大二大三学生,思政教学要在突出理论教学的同时,重点开展实践教学,邀请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往届毕业生来校举办讲座,丰富学生的就业知识和社会见识,并且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中开展就业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就业的理性认知;最后,针对大四学生,思政教学要以就业实践为主,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教学要突破课堂空间的制约,开通互联网就业咨询窗口,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有关职业发展的问题,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就业跟踪服务指导。
  (二)重构思政教学课程
  基于就业导向下,高校需要在思政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方面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突出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首先,高校要结合学生专业和职业特点,对职业课程进行规划,在保留原有思政教学内容的同时,融入与职业有关的内容,对教学进度和总体难度进行协调,加强课程的内在联系和关联性;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优化各个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知识结构,促使其更好的消化教学内容;最后,在课程重构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审视以及思考问题,通过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实践,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开发就业实用课程
  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中,主要以教材为重要依据,但是现有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就业教育需求,因此,高校要结合观点陈旧、内容不足以及就业形势等因素,积极开发就业使用课程,将其作为思政教学的重要补充,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首先,高校结合社会发展形势、专业岗位特点开发就业实用课程,保证课程内容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其次,课程内容需要具有指导性、实践性以及实用性,理论不能与实际相脱节,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就业知识;最后,将具体就业案例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加强思考,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实践提供指导。
  (四)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以往的思政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需求,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首先,引入案例教学中,收集大量鲜活的就业教学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充分结合,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进而提升课堂的鲜活性和针对性;其次,引入职业模拟法,将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可能遇见的困难和问题,以课堂情境模拟的形式再现,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形成解决问题思路,在课堂模拟中解决问题;最后,引入讨论分析法,该教学方法可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可以帮助其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应用讨论分析法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交流,还能够提升课堂活跃度。
  (五)组织就业实践活动
  课堂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是基于就业导向下,高校要突出和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实践的机会与空间,促使其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内化知识。首先,就业是一项具有实践性的行为,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其次,高校要与合作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学生有计划的送到企业中,感受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不断积累就业经验;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附近的企业和公司进行观摩,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岗位意识、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促使学生深化对责任和义务的感悟与理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思政教育需要将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路杨,王钦懿.就业导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知与行,2018(02):129-133.
  [2] 姜春英,张楠.就业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基于高职旅游院校视角[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0):63-67.
  [3] 张庆林,黄志国,李乐霞,等.就业导向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05):53-56.
  [4] 刘绍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04):62-64+68.
  [5] 刘绍斌,刘卫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05):59-62.
  [6] 金崇华,钱艳芬.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5):169-171.
  作者简介:李丞(1982.09- ),男,云南昆明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83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