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如果学生的识字能力较弱,则会对他们后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在识字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这挫伤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本文主要围绕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140-02
  前言
  现如今,在识字教学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亟待教师解决,如学生的识字兴趣较为低迷,部分语文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较为落后,这导致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打击。基于此,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创新自己的识字教学方法,也就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所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当前,在语文识字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黑板讲解汉字,学生在课后抄写汉字的方法去记忆汉字。尤其是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经常会让学生将某个汉字抄写十遍或者二十遍,虽然这种方法确实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是会让学生感觉到汉字学习非常的枯燥无趣,不利于后期的识字学习。
  2.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存在着形象记忆的这一特点,所以在记忆某个汉字时,他们更喜欢将其与某个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但是,在识字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教师一味的对汉字进行拆解,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了解汉字的书写笔画。这样学生就感觉汉字学习非常的繁琐、复杂,甚至产生畏惧之心。[1]
  二、优化识字教学的原则
  1.确保识字方法与汉字的构字规律相符合
  汉字的学习需要将形、音、义结合起来,其属于汉藏语系。所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教学方式与汉字的性质特点相适应,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基于此,教师需要优化识字教学的原则,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也就是让学生了解“六书”。所谓“六书”,指的是象形、会意、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通过对这些造字方法进行了解,引导学生去掌握汉字的形、音、义。
  当然,虽然让小学生完全掌握“六書”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但是,在识字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借鉴一些“六书”的构字规律,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例如,在学习日、月、山、水等汉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象形的这一造字方法,让学生将日与天上的太阳联系起来,将月与天上的月亮联系起来。为了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太阳与月亮的照片等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一目了然,了解原来识字是如此的有趣。[2]又比如,在学习“木”字之后,学生机会了解木是树的象形,有着木头或者树木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入到“林”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两根木头其实就是许多树的意思,这样就产生了树林的含义。同理,在学习“林”字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森”字。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有极大的提升。
  2.确保识字方法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
  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识字方法,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识字效率最大化。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认知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所以他们更擅长记忆形象,更善于将汉字与一些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另外,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意志来看,他们存在着注意力不够稳定的情况,对于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更加的感兴趣,对于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更感兴趣。故此,象形字更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例如上文中所讲述的日、月等汉字的学习便是如此。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用字源法讲,这样与他们的认知规律相符合。例如,在学习“家”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家”字主要由以下两个部件所组成,一个是“宀”,意味着房屋,另一个是“豕”,意味着猪,这说明古代人有“屋内有猪为家”的这一文化理念,这样学生对该汉字的记忆与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总而言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去进行教学,这样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加的理想。
  3.遵循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识字与写字两者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写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辨认字形,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让学生边读边写,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如,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因为学生刚接触写字,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田字格,认识上边线、下边线,认识横中线以及竖中线,当学生对田字格有所了解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学写汉字,让他们去观察合体字应该如何写在田字格中。在学生写完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将自己所写的汉字与书中的范字相对照,使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最后,教师还需要对个别学生进行点拨,并让学生互评、互改。在这个写字过程中,学生对汉字结构也就会更加的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能够对汉字的笔顺以及字形有着更深的记忆。[3]如此一来,通过识字与写字的相结合,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这对于他们识字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优化识字教学的方法
  1.理论渗透
  在我国古代,就产生了研究汉字结构的“六书”理论,对汉字造字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将汉字固有的特点体现出来,要将汉字的“形、音、义”结合起来,要确保自己的教学符合汉字的构字规律。
  如,在对象形字进行讲述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字画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汉字。教师尅列举“火、山、木”等汉字,然后将古代象形字写在这些汉字的旁边,并且配上代表这些事物的图画,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识字的趣味性,而且他们的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又比如,若所讲述的汉字为会意字时,教师可以按照该字形的构字规律,通过图画演示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以及字意。[4]例如,“宀”在古代意味着房子,那么“灾”字便说明房子里着火了;而“灭”字表示在火上加了一个“一”,表示把火一盖,那么火自然就灭了,这样学生对汉字形、音、义的记忆会更加的深刻。   2.快乐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游戏活动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识字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在识字获得快乐。例如,在讲述多个生字之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汉字树”的游戏,将左右结构或者上下结构的汉字让学生分开,然后让学生进行组词,最后将这些词语写在“汉字树”的树枝上。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开火车”的游戏。所谓开火车,其实就是文字首尾接龙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将学生的作为进行分区,再给定汉字让学生们进行组词,随后让第二个学生根据上一位同学所组成词语的末尾汉字继续组词。 这种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汉字。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识字。顺口溜有着一定的趣味性,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例如,在学习“应”字之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顺口溜,一点一横长,一撇跨过墙,三只小猪睡一床。而在学习“美”字之时,教师可以设计“羊字没有尾,大字在底下”这样一个顺口溜。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顺口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汉字,并将其分享给其他学生。这种通过游戏或者顺口溜的方法来进行识字,与小学低年级的心理特点相符合,因此可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师可以将该识字方法应用于课堂之中。[5]
  3.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3.1辨析记忆法
  在汉字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多音字以及形近字,这些字如果不加以区别,很容易造成混淆。例如,“令”和“今”作偏旁时,学生就非常容易搞错。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琢磨这类字的读音,那么就会发现其中的特点。例如,如果偏旁是“令”,(领、零等),那么其读音的声母皆为(L),而如果偏旁为“今”,(如含、念等),其读音则与“今”的声母不想近。又比如,在学习独体字“己”、“巳”以及“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几个汉字进行仔细的观察,使他们找到其中的区别,然后说出“己开巳不开,已字半开开”的记忆方法,这样学生的记忆起来也会更加的方便。
  3.2联想记忆法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记忆汉字,这样他们的识字效率也会有所提升。如,在学习“呆”字之时,可以让学生联想为一个人长大嘴巴,像一根木头似的站在那里。而在学习“休”字时,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个人靠在树木旁边休息。
  结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较为重要,关系到学生后期的学习。但是,在当前的识字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导致识字教学效率不够理想。因此,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优化识字教学的原则,要确保识字方法与汉字的构字规律相符合;确保识字方法与学生的認知规律相符合。此外,还需对自己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要采取理论渗透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应用游戏教学法等。如此一来,学生的识字水平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艺平.让学生快乐识字: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J].新课程(综合版),2019(3):174.
  [2]胡蝶.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开展思路与优化教学的探讨[J].好家长,2019(17):151.
  [3]冯长兰.一横一竖皆有趣,一撇一捺总关情: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J].教师,2019(6):38-39.
  [4]张加萍.基于部编版低年级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9(2):98.
  [5]胡悦芬.浅谈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如何拓宽识字途径[J].新课程(综合版),2019(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22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