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爱的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崇华 王晓华

  摘要:爱是教师的一种修养,教师应以热爱学生为前提,寓教于轻松,愉快的情感交流中,在爱的教育中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爱”动人,以行“育”人。
  关键词:爱的教育语言修养师道尊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爱是撞击学生心灵的一贴妙药。记的有位名人说过:“爱是一盏灯,能照亮学生心灵的暗处;爱是一条路,教师可以走出坚定的步伐;爱是一把镐,能开拓教学工作的新天地。”没有爱,就没有追求,就没有奋斗,就没有满圆春色。
  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是阶梯,他们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燃烧,为了让人易于攀登,为了奉献心中滚烫的激情,让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奉献中闪光。爱是教师的一种修养,也是教师的高尚品德,尤其是对那些学艺术的有个性,有独特思维的学生,要倾注更多的情,更多的爱。以自己的情去吸引学生,贴近学生;以自己的爱去爱抚学生,感化学生;以自己的行动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
  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有思想,有情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在思想上表现为较高的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和积极的参与意识,作为一名教师,要想真正的了解他们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缩短和他们的距离,不但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热爱教学工作,还要探究新时期的教育特点,寓“情”、“爱”于教学中,适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领路人,还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寓教于轻松、愉快的情感交流之中
  长期以来,由于受一种传统认识的左右,教师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角色,习惯上教师已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一种平稳、庄重的“师道尊严”在形象上已定型为一种不苟言笑的死板面孔。站在用尊敬和赞美砌成的讲台上,面对学生成为一种俯瞰的姿态。并且,教师也往往以对学生的有错必纠,严格要求为己任,一味的求全责备。在这样富有“权威”的沉寂的课堂秩序中,师生关系变得僵化和生硬,师生之间拉开了距离。由于没有情感的滋润,知识也变得干涩,变得淡然无味,因而,令学生难以接受和消化,课堂下也少了许多有益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教师成了“威严”、“古板”的化身,使学生难以接近或不敢接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当今学生们的口味。
  
  二、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体现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
  一个优秀的教师其课堂的口头语言必须做到:确切、明白、简洁、形象、优美。确切、明白是指语言应具备规范性和科学性,不能信口开河,颠三倒四;简洁、通俗,是指口头语言应在具备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其通俗化特征。通俗的口头语言比教材和教案的语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从而使学生不仅听得顺耳,容易明白,而且容易理解和吸收,很容易与老师做好沟通和交流;形象是指要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明了化,使学生便于掌握,优美是对语言更高的要求,是一种审美的要求,一要内容美,二要形式美。这就要求教师在谴词造句和修辞上显出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规范化的语言,要让学生真正感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比如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是一幅反映理想美的佳作,被誉为“永恒的微笑”。画中的少妇是一位叫佐贡多的商人妻子,她年轻漂亮,嘴角露着一丝淡淡的、会意的或是不经心的笑意,像微风掠过湖面一般;带有纱网的栗色长发,沿着面颊松松地垂到肩上;晶莹的眼神如同清晨的露珠,闪烁着生命的光辉;那明亮和微微斜视的眼神,仿佛打开了心灵的门窗,使人看到了她内在的温柔与善良。要想让学生欣赏到有价值的艺术作品,首先是教师的语言要下工夫,要能够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开启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
  
  三、掌握好批评的尺度,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创造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自由、融融的师生亲情、友情。敞开心扉,互相接纳,彼此交流,宽容理解,以期达到春风化雨的教学效果。
  热爱学生,始终如一的热爱,是教师的一种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才能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于学生,与学生息息相关,心心相印;只有这样,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教育好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佩服你。尤其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自尊心较强,切忌“点名训斥”、“讽刺挖苦”、即使是批评,也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前提下采用“注目式批评”、“反思式批评”、“提醒式批评”等一些微笑式批评的方式。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育无小事,时时当楷模。”加里宁也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做到:以“情”感人,以“爱”动人,以“行”育人。使学生在不断获得老师的鼓励中保持一种成功感,并不断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信心和毅力,使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林崇华、王晓华:河北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