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螺旋CT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望任志坚

  摘 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肾结核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确诊其中的37例(80.6%);误诊9例,其中误诊为肾脓肿3例、肾盂癌4例、肾盂肾炎1例,不能明确诊断1例;无漏诊病例。结论:螺旋CT在肾结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肾结核 螺旋CT 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资料与方法
  2003年7月~2010年4月诊断肾结核患者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10~68岁,平均38±10.5岁,病程0.5~10年;左肾结核17例,右肾结核25例,双肾结核4例;临床症状主要有尿路刺激症状25例(54.40%),血尿20例(43.50%),后腰背疼痛24例(52.20%),无明显症状5例,消瘦、盗汗10例。
  方法:采用prima light speed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10mm,病灶局部采用层厚3~5mm,行不间断连续扫描;高压注射器肘静脉团注造影剂(优维显80~90ml,流速2~3ml/秒)。静脉推注造影剂后分别于25~30秒、50~70秒及延时3~5分钟行动脉期、静脉期及排泄期扫描。扫描前日晚禁食,检查前30~60分钟口服2%~3%复方泛影葡胺溶液800~1000ml,充盈胃及十二指肠、空肠。扫描范围为膈顶至髂脊水平。
  结 果
  肾结核CT确诊率:本组46例术前或其他途径获取确切病理依据前,CT确诊其中的37例(80.6%)。误诊9例,其中误诊为肾脓肿3例、肾盂癌4例、肾盂肾炎1例,未能明确诊断1例。无漏诊病例。
  肾结核CT表现分型:①单纯肾实质弥漫性肿大型3例(6.5%)。②肾实质多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干酪样坏死型13例(30.0%)。③肾实质、肾盂及输尿管受累型21例(46.2%)。④输尿管及肾盏、肾盂受累型9例(17.3%)。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较好的显示肾结核干酪样坏死灶及增厚的肾盂或输尿管,对晚期肾结核中的钙化灶亦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肾结核侵犯周围组织的CT表现:肾周脂肪间隙内出现条索状高密度影及稍高密度渗出,本组5例(10.8%)。肾前筋膜增厚伴肾周渗出,本组3例(6.5%)。单侧或双侧腰大肌受累,寒性脓肿形成,本组2例(4.3%)。
  讨 论
  肾结核好发于青年人,在儿童及老人中少见。近年来女性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本组女性患者数略高于男性,丘小鹏等[2]报道也认为女性临床肾结核和病理性结核均高于男性。肾结核多经血行感染,90%的肾结核为原发感染,只有少数病例有进行性的原发感染病灶。
  肾结核CT表现:早期仅引起肾脏皮质、肾小球血管丛病变,CT无阳性发现或仅表现为肾脏体积的增大;若病灶未能及时清除,病变可以干酪化而形成寒性脓肿,侵及肾乳头、肾盏,此时CT表现为单侧或两侧肾脏体积增大,肾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低密度影,部分可见囊腔,CT值接近于水。部分病史较长慢性病例,有时可见囊腔内或周边有斑点状或不规则形钙化;至晚期则因肾实质破坏严重,肾盂肾盏破坏变形,CT检查具有更大价值;结核性脓肿如发生破溃,肾周脂肪间隙及邻近肌肉可见弥漫性高密度影及肿胀增厚的肌肉组织影。动态增强扫描,肾实质内干酪灶及脓肿周边可见环形轻至中度强化,中心区无强化。病变区肾盂肾盏形态常不规则,有时可见造影剂充盈缺损改变。病变波及输尿管时可引起同侧肾盂、肾盏扩张[3],此型于收集期往往可见明显强化、管腔扩张。少数情况下,肾结核至终末期可见肾明显萎缩变小,出现所谓肾自截表现,CT表现为全肾密度增高,CT+80~110HU之间。
  总之,螺旋CT在肾结核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结合多期动态扫描能进一步提高其准确率,为临床处理提供较为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中伟,程远合.肾结核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6):2490-2492.
  2 丘小鹏,刘卓炜,陈俊星,等.肾结核281例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7(23):398-400.
  3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49-5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6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