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感染性休克儿童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感染性休克属于常见的儿科危重症,存在较高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上对感染性休克治疗中大部分使用器官功能支持和抗感染治疗,但如存在严重病情的感染性休克患儿还是存在较高死亡率。相比较成年人,儿童存在特殊的生理结构,进而导致存在较高的小儿感染性休克致死风险,需要临床采取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本次综述了小儿感染性休克理念以及几种小儿感染性休克治疗措施,如早期液体复苏、血管加压治疗、呼吸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儿童;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1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侵入病原微生物导致发生脓毒症伴休克的情况,主要呈现出肢端发冷、血压过低、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临床表现,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促使累及多脏器功能,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在儿童中感染性休克存在较高发生率,是常见的儿科危重症。目前对小儿感染性休克临床治疗的基本目的即为改善机体脏器血流灌注情况[1],现今主要有血管加压、液体复苏等方法,但因小儿感染性休克的特殊性,存在较大治疗难度。本次综述了感染性休克儿童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情况。
  1 小儿感染性休克理念
  小儿感染性休克现今国际上一般是依据成人感染性休克理念进行分析,即脓毒症患儿发生循环灌注不足、低血压、心率加快等临床表现,相比较同年龄段儿童,血压低于正常血压水平大约5%,低血压在感染性休克失代偿期比较常见,但并不是所有感染性休克患儿都发生低血压现象,因此并不是判断疾病的必要指标。小儿感染性休克存在相对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经常合并外周血管舒张障碍或者收缩障碍等现象。依据儿外周血管舒张与收缩状态,感染性休克包括冷休克和暖休克两种。
  2 小儿感染性休克治疗方法
  2.1 早期液体复苏
  小儿感染性休克者大部分都合并血容量不足现象,一般是因发热、呼吸速度增加、出汗、腹泻等症状,导致静脉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而大量丢失液体。液体复苏液主要包括常用的胶体液以及晶体液,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哪种复苏液具有更有效的效果研究结果,资料显示生理盐水与乳酸林格液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患者具备一定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可交替使用两种液体。早期液体复苏中不适合对患儿开展经验性输注血液制品的治疗,是因血液制品输注之后十分容易导致发生自身免疫反应,浪费血液资源。在早期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中为了将细胞携氧能力提升,一般都输注红细胞悬液进行治疗,有助于将组织低血流灌注情况改善,需要予以其适量红细胞悬液输,如果多次输注,容易将死亡风险增加。陈小娟, 冯惠蓝等[2]研究显示,5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区分为传统扩容组与液体复苏疗法组,液体复苏疗法组感染性休克患儿ICU住院时间对比传统扩容组,P<0.05,数据显示统计学意义;液体复苏疗法组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率16.0%对比传统扩容组48.0%,P<0.05,数据显示统计学意义;液体复苏疗法组感染性休克患儿一期复苏成功率为80.0%对比传统扩容组52.0%,P<0.05,數据显示统计学意义;证实,白蛋白与生理盐水联合治疗儿童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展现较好的效果。
  2.2 呼吸支持治疗
  大约有50%的小儿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能伴发肺通气功能障碍、肺组织损伤等情况,临床上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时候需要达到超过70%的静脉血氧饱和度,一般都是对其实施辅助吸氧治疗。如果患者具有严重低氧血症,此时应该予以患者机械通气吸氧治疗,选择最低呼吸末正压的通气模式,控制15~25cmH2O的潮气量[3]。
  2.3 血管加压治疗
  因小儿感染性休克存在血流动力学失衡的临床特点,依据血管舒张情况和收缩情况将其区分为两种,即为暖休克、冷休克,冷休克大约占据68%,呈现出高血管阻力、心输出量下降、肢体末端发冷、脉搏细弱、肝脏肿大等临床表现,一般都是使用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等进行治疗;暖休克大约占据20%,呈现出心输出量增高、肢体末端发热、血管扩张、心率增快等表现,一般都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进行治疗。多巴胺属于首选的小儿感染性休克者实施液体复苏后不能改善症状的血管加压药物,可在多巴胺受体上作用,可将血管阻力增大,促使血管有效收缩,但也可能因多巴胺大剂量使用还是不能升高血压,即为多巴胺抵抗性休克,一般是因内源性儿茶酚胺不断增加,促使多巴胺不能充分展现药物作用导致的。周庆明, 李栋梁, 张征等[4]研究显示,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即为无反应组和有反应组,无反应组输注3%高渗氯化钠溶液后VP水平对比有反应组,P<0.05;均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者多巴胺(DA),无反应组应使用剂量对比有反应组,P<0.05;证实,血管加压治疗可对感染性休克后期患者渗透压进行调节,提升治疗性效果。
  2.4 糖皮质激素治疗
  在对小儿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基本上就是主治机体内炎症反应,并且在小儿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氢化可的松剂量即为3至6mg/(kg·d)。熊凡, 冯姗等[5]研究显示,观察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水平、尿量、肌酐清除率分别对比对照组,P<0.05。证实,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获得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周帆.探析血乳酸水平在儿童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 2016, 29(22).
  陈小娟, 冯惠蓝.儿童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法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3).
  高荣.儿童心脏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7(02):49-52.
  周庆明, 李栋梁, 张征等.感染性休克后期患者血管加压素水平对渗透压反应异常的规律探讨[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4, 26(1).
  熊凡, 冯姗.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6, 22(18):66-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3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