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我院临床药师对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我院临床药师对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药师干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根据用药期间是否有临床药师干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未接受临床药师干预, 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接受临床药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情况、用药治疗总时间、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的5.0%,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27.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治疗总时间为(6.73±1.27)d, 短于对照组的(10.97±2.1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接受临床药师干预, 可以减少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缩短用药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用药时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2.086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质子泵抑制剂可以对胃酸的分泌过程可以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该药物的抑酸作用相对较强, 药效学作用持久, 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且特异性水平高[1, 2], 为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上消化出血的推荐药物。相关研究显示, 部分临床医师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不规范或不合理, 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也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促进本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使用, 本文研究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接受临床药师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进行治疗的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用药期间是否有临床药师干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9例, 女11例;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35.8±10.5)岁;病程1~10 d, 平均病程(3.5±2.2)d。观察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35.6±10.9)岁;病程1~10 d, 平均病程(3.7±2.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药期间未接受临床药师干预, 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接受临床药师干预, 主要干预措施如下。①制定院内合理用药评价的相关标准。以相关指南、规范制度、权威教材、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的说明书作为参考依据, 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详细查阅权威文献, 检索过程中以“质子泵抑制剂”作为关键词, 制订院内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标准。②加强相关培训。对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应用的相关培训, 将不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焦点问题放在药物相互作用、用法用量错误、药物选择不合理、无用药指征等几个方面。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较为突出的不合理用药问题, 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点培训, 包括质子泵抑制剂的药动学特点、用法用量标准、药效学作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理毒理特征、常见不良反应情况等几部分内容, 对于一些较为典型的不良反应实例与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纠正。③查房干预。临床药师每天坚持陪同医师一起查房, 在此之前需要利用医院内部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对医嘱进行详细的审核, 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后, 在查房过程中向临床医师进行反馈, 与之保持密切的沟通, 建议其对医嘱进行合理的修改。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情况、用药治疗总时间、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
  1. 4 判定标准
  1. 4. 1 临床疗效 显效: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有效: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减轻, 患者的消化功能与用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无效: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没有减轻或加重, 患者的消化功能仍有明显异常[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2 满意度 采用满分100分的不记名打分问卷形式, 在患者用药结束后对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数≥80分为满意, 分数<80分且≥60分为基本满意, 分数<60分为不满意[4]。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用药不良反应11例(27.5%), 不合理用药11例(27.5%);观察组出现用药不良反应4例(10.0%), 不合理用药2例(5.0%)。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用药治疗总时间比较 观察组用药治疗总时间为(6.73±1.27)d, 短于对照组的(10.97±2.1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10例满意、
  22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 总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中27例对用药方案满意、11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 总满意度为95.0%。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的广泛应用, 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重视,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过敏反应等, 长期用药患者需警惕骨折风险、感染风险、胃嗜铬细胞瘤增生、低镁血症及维生素B12缺乏等。质子泵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一方面由于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 改变胃内pH值, 从而影响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吸收。如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可以使硝苯地平吸收增加26%和7%, 奥美拉唑使多潘立酮吸收减少, 抗酸药物硫糖铝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具有拮抗作用。另一方面质子泵抑制剂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 因而影响此酶的药物均可与其产生相互作用。如肝药酶诱导剂利福平可以使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降低, CYP2C19抑制剂地西泮、胺碘酮可以增加质子泵抑制剂的血药濃度, 从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过程中需严格掌握用法用量、适应证、使用疗程, 切勿过度用药。
  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 医师往往更侧重于药物的适应证和用法用量, 而对长时间用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药效学与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方面了解较少。目前在临床范围内正积极开展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的专项处方点评, 临床药师参与到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中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较为详尽的药品不良反应、药效学与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从而最大程度上优化疾病治疗方案, 保证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在临床药师进行药学干预后, 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的使用率较前明显下降。随着干预时间的不断增加, 质子泵抑制剂的类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充分说明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应用过程中实施临床药师介入干预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 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接受临床药师干预, 可以减少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缩短用药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尹钢, 张石革. 2010—2013年全国医院系统质子泵抑制剂应用趋势及相关问题分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 16(6):817.
  [2] 胡建武, 苏艳伟, 杜丽芬, 等. 某院应用糖皮质激素的AECOPD 患者预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调查分析. 中国药房, 2017, 28(2):161-164.
  [3]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老年人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34(10):1045-1052.
  [4] 胡秀霞, 杨梅, 王梅. 某二甲医院质子泵抑制剂规范化管理单病种药学路径实践.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6, 13(4):251-254.
  [5] 高卫东. 临床药师对于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11):24-25.
  [6] 刘红辉, 廖国平. 临床药师干预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效果分析.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4):39-40.
  [7] 刘春霞, 沈渠深, 周永恒, 等. 临床药师促进临床合理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实践.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8, 38(3):314-316.
  [8] 晏乃芳. 临床药师干预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效果分析.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 24(6):54-55.
  [收稿日期:2019-06-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69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