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本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 200例高脂血症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组, 各10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 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他汀类药物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76±1.56)d, 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5.68±1.6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高, 药物作用确切, 可有效降低血压和控制炎症, 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安全性;合理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60
  老年人发生高脂血症的比例高, 危害性大,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需要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本研究纳入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200例高脂血症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常规治疗组对高脂血症患者采取常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对高脂血症患者采取常规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常规治疗组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住院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了本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20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组, 各10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中, 男61例, 女39例;年龄54~78岁, 平均年龄(63.21±
  4.93)岁。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中, 男62例, 女38例;年龄53~77岁, 平均年龄(63.56±4.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常规控制患者的饮食, 避免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并每天至少运动30 min。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 给予阿托伐他汀, 口服,
  20 mg/次, 睡前服用, 1次/d, 治疗6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70%, 症状体征消失;有效: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30%~70%;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1]。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常规治疗组患者显效36例, 有效42例, 无效22例, 总有效率为78.00%;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显效56例, 有效40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6.00%;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 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1.55±0.25)mg/L、TC水平为(6.22±0.51)mmol/L、LDL-C水平为(4.65±1.07)mmol/L、TG水平为(2.34±0.91)mmol/L, 治疗后分别为(2.13±0.16)mg/L、(4.11±0.12)mmol/L、(2.15±0.58)mmol/L、(1.41±0.58)mmol/L。
  常規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11.58±
  0.24)mg/L、TC水平为(6.21±0.48)mmol/L、LDL-C水平为(4.67±
  1.09)mmol/L、TG水平为(2.32±0.79)mmol/L, 治疗后分别为(7.46±0.15)mg/L、(5.14±0.11)mmol/L、(3.79±0.61)mmol/L、(1.82±0.43)mmol/L。治疗前, 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他汀类药物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76±1.56)d, 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5.68±1.6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治疗组患者发生1例轻微恶心,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发生1例轻度肌肉损伤, 1例轻度肝功能损伤,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炎和调脂等, 其中, 血脂异常以及炎症因子释放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 调节患者血脂水平和控制炎症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从他汀类药物出现以来, 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肯定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 由于各种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 3],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血脂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血脂升高则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就会增加。然而, 由于降脂药物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为此, 使用降脂药物时应注意安全合理, 确保药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益处。他汀类药物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胞内胆固醇的早期合成, 上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表面, 加速分解, 增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脂解活性, 从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减少总胆固醇。然而,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给临床用药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肝脏功能异常和肌肉损伤是他汀类药物使用的常见不良反应。而他汀类药物可达到上述调脂和抗炎等作用[4], 其可对外周脂肪组织动员游离脂肪酸到肝脏进行抑制, 减少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 可进一步控制血脂[5-7]。
  本次研究中, 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显示, 常規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00%, 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 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他汀类药物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76±1.56)d, 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5.68±1.6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本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高, 药物作用确切, 可有效降低血压和控制炎症, 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李伟.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2):89-91.
  [2] 翟忠锋. 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A4):
  187-188.
  [3] 赵玉钰. 慢性肾脏病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35):28-29.
  [4] 陈美兰. 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97):169-170.
  [5] 丁亚亭.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 中外医疗, 2018, 37(34):112-113, 116.
  [6] 吕娉婷. 分析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6):133-134.
  [7] 吴素芳, 吕清华. 浅析我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73):121.
  [收稿日期:2019-04-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81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