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调神醒脑针法对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宾 刘跃兰 朱娜琳 田青

  摘要:目的分析调神醒脑针法对腦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调神醒脑针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与生活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生活指数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生活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调神醒脑针法对脑动脉硬化性晕眩进行治疗具有更佳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调神醒脑针法;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神经功能;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4-0075-02
  脑动脉硬化是由于脑部发生梗塞、坏死以及萎缩进而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假性延髓麻痹、动脉硬化性痴呆等慢性脑病,此外,脑动脉硬化还可引起脑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等急性脑循环障碍[1]。该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较女性更高,可造成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不稳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目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阿米三嗪等药物常用于改善患者的脑功能,但收效有限,近年来,中医疗法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次研究将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调神醒脑针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本院自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0.12±5.36)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1.25±6.58)岁。2组患者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关于脑动脉硬化性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有认知障碍或语言障碍,难以配合本次治疗者;②合并严重器质性障碍者。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脑水肿以及改善脑循环等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以调神醒脑针进行治疗,具体方式,根据《人体经络穴位使用全书》[3]中的标准进行选穴,主穴: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辅穴:尺泽、极泉、委中。手法:选穴定点后,将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内关处直刺1寸,捻转提插1~3min。三阴交处,在胫骨内侧与皮肤呈45°角时斜刺1.5寸,提插捻转,至侧下肢有2次抽动为度;人中处,往鼻中隔方位斜刺0.5寸,手法采用重雀啄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尺泽处,患者手肘向内屈至120°角,直刺1寸,手法为提插泄法,以患者手指或前臂三次抽动为度。极泉处,于原穴沿经下方1寸处直刺1.5寸,以上肢2次抽动为度;委中处,取仰卧位,直腿抬高取委中穴,直刺1寸,至下肢抽动3次为限度。
  1.3观察标准及疗效标准使用NIHSS量表、BI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指数进行评价,NIHSS评分越低,BI指数越高,说明疗效越好。
  结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治疗效果评价,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眩晕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能自理。有效:治疗后,患者眩晕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无效:治疗后,患者眩晕等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生活难以自理。
  观察2组患者发生恶心、头痛、乏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率越低,效果越差。
  1.4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生活指数治疗前,2组患者在两项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脑动脉硬化的本质是脑血流量的减少,在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由于患者脑血流量减少是普遍性的,因此难以有侧支循环对其流量进行代偿,故在动脉狭窄进展速度加快时,或是由于血流动力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原因导致脑血流灌注减少,易引发一系列精神或是神经症状[4]。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长期吸烟,大量饮酒和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群患此病的几率较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衰弱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眼底动脉硬化,有脑卒中史者可有脑神经损害、偏瘫等遗留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次研究选取了120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与生活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与生活指数评分得到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更高(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将调神醒脑针法应用于脑动脉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柳学勇,郑佳英,段晓琼.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依达拉奉、纤溶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5):121-12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93-94.
  [4]徐勤红,彭拥军.“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自噬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8,38(5):7-11.
  [5]郑娟,张盛.醒脑开窍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炎性反应递质、神经功能及超早期脑氧代谢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25(5):1294-1297.
  (收稿日期:2020-01-22)
  基金项目: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课题(QZYY-2018-047)
  作者简介:王宾(1979-),男,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针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91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