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巨大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巨大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对比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巨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巨大腹股沟疝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行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 观察组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1、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7.19±4.27)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25±5.85)ml, 手术时间(53.66±4.51)min长于对照组的(42.67±4.32)min, 下床活动时间(17.54±5.07)h、住院时间(5.42±0.8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8.65±5.79)h、(8.63±1.1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 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的17.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相比,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在巨大腹股沟疝治疗中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加快术后恢复, 减轻切口疼痛, 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巨大腹股沟疝;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36
  腹股沟疝主要是指因某种病因导致腹腔内脏或组织偏离原来的位置, 并向体表突出形成包块[1]。而腹股沟疝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泌尿、消化、生殖系统功能, 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则可引起肠梗阻、电解质紊乱等, 给其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目前,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案, 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属于最为传统的手术方案, 该方案虽能有效治疗腹股沟疝, 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3]。
  而近些年来,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临床治疗巨大腹股沟疝的新选择, 该手术方案因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中备受欢迎。对此,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6例巨大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资料, 旨在对比分析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在巨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巨大腹股沟疝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男32例, 女20例;年龄34~62岁, 平均年龄(50.19±5.19)岁;病程3~29个月, 平均病程(16.75±6.29)个月。观察组男34例, 女20例;年龄32~61岁, 平均年龄(50.06±5.14)岁;病程4~30个月, 平均病程(17.05±7.34)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巨大腹股沟疝的患者;②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且耐受气腹手术的患者;③年龄≥18岁的患者;④具备正常理解沟通能力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存在血液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有腹部恶性肿瘤的患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行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指导患者选取仰卧位, 行硬膜外麻醉, 建立静脉通路, 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其次明确患者的腹股沟位置, 并在该位置坐斜形切口, 长度约为6 cm, 逐层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 以充分显露疝囊;由于患者的疝囊较大, 故先将疝囊横断, 于远端处止血后旷置, 随后将精索后方的疝囊进行分离处理, 分离至疝囊颈处实施高位结扎。最后选择规格为10 cm×5 cm的聚丙烯补片放于精索后方, 并将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与联合腱等组织固定好, 明确无异常情况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 逐层缝合伤口, 行止血包扎处理。
  1. 2. 2 观察组 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指导患者选取头低脚高俯卧位, 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建立静脉通路, 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其次在患者的侧脐旁2 cm位置作手术切口, 长度约为1 cm, 将腹直肌前鞘切开, 并使用指板拉钩法游离腹膜外间隙, 置于 Trocar、腹腔镜, 并输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气腹, 压力维持在10~15 mm Hg(1mm Hg=0.133 kPa);通过腹腔镜引导, 在患者的耻骨连线中线处上方、下方1/3位置、脐部位置分别置入Trocar。最后分离与显露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 由于患者疝囊体积较大, 需先将疝囊行套扎橫断处理, 并选择规格为15 cm×10 cm的聚丙烯补片放置于精索后方;将将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与联合腱等组织固定, 确认无异常情况后展平下缘处, 并排气退镜, 行常规止血包扎。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手术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1. 3. 2 术后疼痛情况 在术后1、3 d采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 主要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 一面标有10个刻度, 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 总分为10分,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越剧烈。
  1. 3. 3 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尿潴留、皮下血肿、阴囊积液、伤口感染。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7.19±4.27)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25±5.85)ml, 手术时间(53.66±4.51)min长于对照组的(42.67±4.32)min, 下床活动时间(17.54±5.07)h、住院时间(5.42±0.8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8.65±5.79)h、(8.63±1.1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术后1、3 d, 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的17.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当人体内的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原本的解剖位置时则会出现后天缺损或空隙, 并导致该脏器或组织进入另一解剖位置, 这种情况被临床称之为疝, 腹股沟疝则是临床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疝, 该疾病的进展十分快速, 尤其是巨大腹股沟疝[4]。若巨大腹股沟疝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治疗, 持续发病可会导致肠管嵌顿、疝囊增大等, 进而损伤其肠壁, 影响身体健康安全。
  随着微创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更新, 腹腔镜技术在巨大腹股沟疝的修补术中日益成熟,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借助腹腔镜进行疝修补术, 会让手术方法更符合患者的腹股沟区的生理解剖结构, 能有效减少手术操作对其机体的影响, 这对术后恢复加快以及缓解疼痛十分有利[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7.19±4.27)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25±5.85)ml, 手术时间(53.66±4.51)min长于对照组的(42.67±4.32)min, 下床活动时间(17.54±5.07)h、住院时间(5.42±0.8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8.65±5.79)h、(8.63±1.1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 与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相比,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缩短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 但其手术时间较长。主要是因为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的手术切口较大, 术中腹股沟区过度暴露, 使得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 同时直接在腹股沟区上开展手术操作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 且患者的疝囊较大, 导致手术操作更为复杂, 极易损伤周围组织, 进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6]。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在腹腔镜下开展的手术, 其术后切口仅为1 cm, 不仅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 还能有效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从而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促进其术后机体恢复。但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较长, 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疝囊较大, 在腹腔镜下开展手术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而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在开放性术野下开展手术操作, 使得手术医师的操作较为简单, 从而加快手术时间。
  针对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1、3 d, 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 与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相比,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腹腔镜下行疝修补术, 能清晰观察患者腹股沟区的情况, 能有效避免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所导致的血管、神经损伤, 从而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同时腹腔镜下开展手术无需行较大的手术切口, 使得患者术后疼痛更轻。此外, 在巨大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中, 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临床所关注的重点, 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 还可会降低手术治疗效果。因此, 降低巨大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十分重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的17.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 与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相比, 腹腔鏡无张力疝修补术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周舟[7]的研究中, 同样进行了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性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 腹腔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开放组(30.00%)(P<0.05)。该研究认为, 主要是因为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切口较小, 使得患者的切口感染几率较低, 同时手术操作完全下腹膜外进行, 能有效避免周围脏器与外界空气、污染物的接触, 进而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 在巨大腹股沟疝的治疗中,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可吸收补片修补术相比, 其能减少术中出血量, 加快术后恢复, 且患者的术后疼痛轻, 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 李兵, 李健强, 程钰, 等.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29(12):1990-1992.
  [2] 王毅.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医药前沿, 2017, 7(35):188-189.
  [3] 庞克斌.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对比.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5):77-78.
  [4] 徐鸿儒.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29(4):520-522.
  [5] 王晓龙.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 沟疝的效果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8):86-87.
  [6] 张红阳. 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效果的系统评价.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32):166-168.
  [7] 周舟.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 医学信息, 2015, 28(4):39.
  [收稿日期:2020-05-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30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