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太极拳的机会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翁心诚

  我常听到有人说:“太极拳确实好,我也学了些动作与套路,就是太忙,没有时间练。”
  要解决这一普遍问题,有一个妙法,就是将太极拳生活化。而机会训练就是生活化的一个举措。经典拳论里,首语“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一俯一仰,一进一退,都有一个随机顺势的要求,不要只局限于动作与招式中的随机顺势,应把它扩展为一举一动中来领会。程廷华在论述八卦掌时说:“一动一静,一语一默,莫不有卦象焉,莫不有体用焉,亦莫不有八卦之道焉。其道至大而无所不包,其用至神而无所不存。”这些论述都提醒我们,训练太极拳不一定集中或固定某一时间,随时随地都是可以训练的。
  我曾向对我表述没有时间训练的太极拳爱好者提问:“你走路吗?你伏案工作吗?你洗脸洗脚吗?你爬楼梯吗?”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说这些活动都可以训练太极,听者一脸茫然。于是,我分别作了解说,现整理如下。
  先谈走路。人人必要走路,人人可练。我总结了四句话是:“轻提重踏,双手后划,手上拢气,脚下沉踩。”其主旨靠意念调控,在呼吸深缓均匀中,足移手出,带点念力,于立身中正状态下,劳宫穴似乎虚含小气球,手心有温热之感,脚下练沉劲。如是行步于室内,则可以选择猫步。行步室外,有两种情况:寂静之所,则闲庭信步;喧闹之所,则眼观六路,侧重练腰带四肢,兼顾周围环境,注意安全。久而久之,油然生趣,自然而然,旁观者不为异。
  再谈伏案工作,这是很多文职人员的一种工作方式。诗人臧克家30岁便体弱多病,学了太极拳又没时间练,他爱读书写诗作文,累了不离坐椅,就在案桌前“云手”,就练这一个动作,几十年坚持,练出了味道与效益,既活出了九十以上高龄,又促进了他的诗文写作。这给我们提供了范例。他练“云手”,是对“云手”有缘,有理解,有实证。而我们则可以练其他适合自己的动作,如摆肩、升肩、转肩、前后风轮手、仙鹤点水、青龙出水、豹虎归山等。或者专练一呼一吸,一开一合,腹部一扩一缩,或练抖弹发力等。不过,别忘了臧克家的示范,他是只练一个动作,这叫“精于一,万事毕”。而一般训练者最易犯的毛病,就是贪多求速,杂而乱,不得其趣,不得其法,不得其益。
  说一下洗脸洗脚。洗脸洗脚也是一个训练太极拳的极好机会。可利用毛巾擦脸机会,作辅助训练,站着可练脚趾内扣,可练大转腰,上下拉筋等,坐着可练鸣天鼓,练颈椎转圈,练丹田磨气,练腰脊旋转等。洗脚泡脚时,则可练蓄劲与发力,可练野马分鬃,可练单鞭,可练一半白鹤亮翅,也可练一半搂膝抝步,也可练“大手印”,一指仙人指路,二指剑诀,三指三阴指,四指金铲指及“小鬼当家”,兰花指,跋折罗掌,瓦楞掌等。还可练怀中抱月,胸前抱球,左右开合与前后开合等,还可配之以涌咽玉液合丹道,惚恍幽冥己不知。练去练来,习惯成自然,意趣天天得。
  一般说,每天都可遇到爬高下坡的动作,而有的人天天爬楼梯,上下台阶,上下公交等,這些也是练太极的良机。这里的窍门在于“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进之愈长,退之愈促”。这些行动中,加一点先行的意念。在移动身体重心时,必有俯仰与进退,必有转换与折叠,必有伸缩与旋转,必有手之摇摆与脚之起落。心中要有圆与半圆半弧之念,画弧走圏,配之以虚实,处处有虚实,一处有一处虚实。坚持长练,哪有无效之理?
  再说吃饭。吃饭时,尽量少言少语。孔子有教:食不言,寝不语。现代人心浮气躁,闹饭闹酒,不停哇啦哇啦,应酬几句是可以的,但必须有度。而目前的普遍现象是废话一箩筐,不停重复,负面作用,搅乱心静。单独饮食,也是一个练太极的机会。有一首民谣说:小小筷子七寸长,动静结合运阴阳。一饮一啄皆前定,粗茶淡饭富营养。
  太极拳是什么呢?阴阳相济、阴阳摩荡而已。你按原理练,日常生活都在练,你不按原理练,即便抽出整块的时间去练,也不一定是在练太极。
  当然,整段时间的集中训练也是必要的。强调零星时间与个别动作的训练,绝不否定整块时间与整体套路的训练。
  余有一徒弟,近天命年时,百病缠身,无可奈何之时找我学太极拳一年,学得很认真,在得其训练神魂后,自己训练。三年后相遇,余见其身体大大改善,问:“坚持练了吗?”答:“每天练,买菜,做饭,洗衣,带孙子,看电视都在练。”余点头赞许。这一事例证明:太极拳的机会训练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余所浅议,供读者一哂而已矣。
  (编辑/刘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3837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