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宏先 高薇丽 艾登斌 帅训军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短小手术中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效果比较。 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小儿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苏醒、诱导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结果 麻醉诱导后5 min对照组患者HR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手术室时间、体动时间、术后睁眼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小儿手术麻醉中,七氟吸入麻醉并发症少、易被患儿接受,苏醒迅速,与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更易调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七氟醚吸入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小儿手术;疗效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088-02
  
  近年来,医学科技的发展带动了手术和麻醉的进步,如何实施高质量的麻醉是临床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小儿手术中,氯胺酮静脉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小儿存在较大的恐惧情绪,易引起哭闹进而影响操作。七氟醚含有芳香气味,具有苏醒快、血气分配系数低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患儿易接受,在临床麻醉中已被广泛应用[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小儿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80例,均为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小儿手术患者,其中,男54例,女26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七氟醚组)和对照组(氯胺酮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禁饮3 h,禁食6 h,给予0.01 mg/kg阿托品肌注。
  观察组:以2~4 L/min氧流量在麻醉诱导前吸入纯氧,七氟醚的吸入浓度为2%每呼吸1~3次呈1%的增加。保留自主呼吸,静脉静路在针刺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七氟醚浓度在术中呼气末控制在2%~3%持续吸入对麻醉进行维持。
  对照组:先行静脉开放,后给予2 mg/kg氯胺酮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术中剂量依据病情进行调整,面罩持续给氧。
  1.3 观察指标
  采用Datex监测仪在患儿回手术室后对呼吸频率(RR)、心率(HR)进行连续监测,对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应用Datex麻醉气体监测仪监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PETCO2、HR、RR比较
  见表1。
  麻醉诱导后5 min对照组 HR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苏醒、诱导时间比较
  见表2。
  出手术室时间、体动时间、术后睁眼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3。
  观察组术中躯体运动、分泌物增加、术后精神症状等不不良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目前小儿手术多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具有镇痛作用强、诱导快,麻醉中管理方便,安全性相对较高等优点,是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全麻药[2]。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中躁动,术后苏醒时间长,恶心呕吐发生率高,苏醒期可引起幻觉烦躁不安等[3]。七氟醚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的吸入麻醉药,鉴于该药血/气分配系数低,气道刺激性轻微,麻醉诱导快速和清醒迅速,以及血流动力学稳定[4]并能降低患儿术中发生心跳骤停风险等特点[5],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小儿手术麻醉。高浓度的七氟醚经面罩吸入后,很快使患儿神志消失,因此被推荐用于患儿静脉通路的建立[6]。七氟醚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影响小,有利于维持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稳定,对小儿麻醉诱导有防止反流误吸的作用[7]。故在小儿手术麻醉中,七氟吸入麻醉并发症少、易被患儿接受,苏醒迅速,与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更易调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当然,七氟醚麻醉也有不足,最主要的是苏醒期躁动,而且发生率较高[8]。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需要临床医生做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Lerman J. Inhalational anaesthetics[J]. Paed Anaesth,2004,14:380-383.
  [2] 王红伟,任爱红. 氯胺酮临床作用的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3):236-238.
  [3] 刘俊杰,赵俊. 现代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7-288.
  [4] Wallin RF,Regan BM,Napoli MD,et al. Sevoflurane:A new inhalational anesthetic agent [J]. Anesth Analg,2005,54(6):758.
  [5] Bhananker SM. Anesthesia related cardiac arrest in children:update from the pediatric perioperative cardiac arrest registry [J]. Anesth Analg, 2007(105):344-350.
  [6] Bordes M,Cros AM. Inhalation induction with sevoflurane in paediatrics:what is new [J]. Ann Fr Anesth Reanim,2006,25(3):413-416.
  [7] 梁勇升,唐培佳,谭冠先.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麻诱导中的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6(1):73-74.
  [8] Leman J. Inhalation agents in pediatric anaesthesia an unpdate [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07,20(3):221-226.
  (收稿日期:2011-12-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615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