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派强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01月至2011年0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三类以上大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还有60例来自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术前、术后第1、3、5 天,对观察组患者采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指标检,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PT、APTT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3,5天没有明显变化,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Fbg、DD、vWF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天都出现显著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都有所下降,但P<0.05,差异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或者正常范围内。结论 患者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建议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一旦出现血栓前状态,及早进行抗凝等预防治疗。
  【关键词】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临床意义
  
  手术创伤破坏了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的平衡,使机体出现高凝状态,有可能会导致血栓的形成[1]。三类以上大手术的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血栓栓塞和血栓形成,并发症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将会影响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甚至引起重要脏器栓塞,导致患者死亡[2]。为了术中出血,术前都会常规进行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检测,但术后很少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一旦出现栓塞现象,往往错过最佳溶栓治疗的时间,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3]。本研究中,2010年01月至2011年0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三类以上大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还有60例来自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3、5 天,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采血,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01月至2011年0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三类以上大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还有60例来自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5.2~65.3岁;60例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4.7~64.6岁。在年龄、性别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和试剂 抗凝剂:0.109 mol/L的柠檬酸三钠;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以及与仪器相配套的试剂,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试剂盒购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
  1.3 采集和检测方法 观察组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3、5 天,分别采血,使用0.109 moL/L柠檬酸三钠进行1∶9抗凝,以3000 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15 min后,收集血浆待检。同法采集同期对照组血浆待测。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程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于PT、APTT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3,5天没有明显变化,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Fbg、DD、vWF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天都出现显著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都有所下降,但P<0.05,差异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或者正常范围内。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三类以上手术多数创伤相对较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较为严重的损伤,往往激活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为了防止术后出血,一般给予止血药物,进行促凝治疗;术后患者卧床,血流缓漫、瘀滞,都会导致术后出现高凝状态,甚至发展形成血栓。对于术后血栓栓塞,还没有得到足够的临床重视,发生术后栓塞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负担。
  PT、APTT分别作为外源性、内源性凝血系统的重要指标。DD是交联纤维蛋白特有的降解产物,可以较为准确地反应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作为体内纤溶亢进和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4]。Fbg的含量与凝血活酶活性有较大关联,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基化蛋白质,作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标志物[5]。本研究显示,对于PT、APTT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3,5天没有明显变化,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Fbg、DD、vWF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天都出现显著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凝血和纤溶系统被激活,患者体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但术后第3天,Fbg、DD、vWF凝血功能指标都有所下降,术后第5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或者正常范围内。因此,患者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建议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一旦出现血栓前状态,及早进行抗凝等预防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刘书强.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监测及调控.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4):270,271.
  [2] 卢小林.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检验医学,2010,25(1):44,45.
  [3] 林敏.妇科肿瘤手术凝血及纤溶水平变化的分析.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22(2):171,173.
  [4] 王鸿利.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杂志,2009,84(2):171,173.
  [5] 许福亮.脑血管性疾病vWF的检测.临床检验杂志,2008,15(6):384,3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