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74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0)-05-0043-02
  
  【摘 要】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前瞻性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依病情适当给予脱水剂,控制血压、血糖,应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抗血小板剂及对症支持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14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 (70/74);对照组总有效率68.92%(51/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结论 依达拉奉具有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及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7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急性脑梗死148例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男94例,女54例,年龄51~78岁,平均(61.5±19.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出血性脑梗死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严重高血压,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均不能入选。发病时间均在72h之内,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梗死面积、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依病情适当给予脱水剂,控制血压、血糖,应用活血化瘀通络药物、抗血小板剂及对症支持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30min滴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14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以治疗后14d为准。
  1.3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死亡。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 (70/74);对照组总有效率68.92%(51/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d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四项,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变化,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主要病因是脑动脉局部形成血栓和被脱落的血栓栓子阻塞,其病灶是由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故在治疗和恢复神经系统功能上抢救半暗带有重要作用[2]。但这些措施必须在治疗时间窗之内施行,治疗时间窗包括再灌注时间窗(发病后6小时之内)和神经保护时间窗(数小时或数天),再灌注时间窗内可采用溶栓治疗,神经保护时间窗内应用神经保护药可防止或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目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超过6h的溶栓时间窗,加之大多数患者年老体弱,常合并有其他脏器的疾病。临床中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实际所占比例极少,即使能够溶栓再通,但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再灌注损伤仍几乎不可避免,故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以神经保护治疗为主,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剂,能清除脑缺血半暗带和缺血再通产生的大量自由基,从而发挥神经元保护效应。且依达拉奉分子量小,具有亲脂基因,易透过血脑屏障。同时还能够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生成,减少炎症介质白三烯的生成,降低羟自由基浓度,抑制半暗带向梗塞过度,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3],本组资料显示,使用依达拉奉的观察组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总有效率达94.5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68.92%,提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总之,依达拉奉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功能所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总有效率高,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Mitsumori K,Sakuragi M,Kitami K,et al.The effect MCI-186 on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 farction-A sequential SPECT study[J].Ther Res,2008,19 (4)∶1333-1345.
  [3] 顾学兰,丁新生,狄晴.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2):911-9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0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