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创业预孵化系统的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院校预孵化系统实践已趋于成熟,该系统在促进校园创业团队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但是构建创业预孵化系统却并不容易,由于其本身属性导致其客观上的复杂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建立预孵化系统的过程中,要依靠和整合学校各项资源,发挥学校的技术优势和场地优势,助推学生创业与企业成长。
  关键词:预孵化系统;高职院校;创业
  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责除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还肩负着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任。而大学生自主创业正是遵循规律的行为,职业院校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预孵化系统正是符合这种规律的产物,在预孵化内的创业项目,依靠学校整合各方资源,提供活动场所与技术支持,大幅提升了项目的成功率。但是构建创业预孵化系统却并不容易,由于其本身属性导致其客观上的复杂性,首先在于涉及的主体众多,主体之间的支持方式各不相同,其次预孵化并不是单独校内就足以完成的,还有很多外部环境的限制与作用。再次存在随机和变动性因素,最后受至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由此可见构建合理的预孵化系统需要考虑多方因素。
  一、高职院校建立创业预孵化系统的意义
  预孵化(Pre——incubation)是一种新兴的创业支持系统,能够降低市场风险并在进入企业孵化器之前检测创业项目市场可行性的系统。创业预孵化系统帮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同时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预孵化系统参与者之间的有效协同,提高创业项目走上市场的成功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l)提升预孵化项目成功率
  由于初创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同时还面对获取信息不完整,退出机制不完全等不利因素,导致很多投资商考虑风险因素而选择放弃初创公司。高职院校创业预孵化系统,这个系统正是检测初创企业进入市场的风险性,同时为初创企业提供条件支持。系统性的改善初创企业面临的各种负面影响,形成长效的“培育+投资”预孵化机制,提升初创企业走向市场的成功概率。
  (2)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
  高职院校作为创业预孵化的重要实践基地,在帮助创业项目成长的同时,需要提供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校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和服务水平,帮助创业项目更好的发展。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也就间接推动了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近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提升创业教育水平也已经是各大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创业预孵化系统越来越突显出它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预孵化系统存在的问题
  创业预孵化系统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知名的高职院校创业预孵化系统却很少,这从侧面说明高职院校创业预孵化系统还存有不足之处,而寻找问题,是突破改进预孵化系统发展瓶颈的必然前提。
  1.定位不清晰。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了相关文件加以鼓励,但是在具体培养中仍然有传统的培养模式的认知惯性,重视技能教育,忽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这直接导致在创业孵化方面忽略了学校自身特点,只注重经济效益和创业成功率,在选择孵化项目上也是如此,对于科技含量高,孵化难度大的项目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入驻的项目技术含量低,涉及高科技领域的较少,而这也违背了培养和提高我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初衷。
  2.配套设施不健全。一方面是资金和师资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投入欠缺。导致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就出现了缺少生涯适应力和综合素质,只是具有狭窄的专业技能,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缺失,企业满意度低,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的情况。另外社会企业等相关资源还未整合到创业教育环节中,学生缺少实践平台和机会,造成理论无法联系实践,创业效果堪忧。
  3.创业氛围缺失。高职院校还受传统培养观念的影响,强调规范和服从,培养学生安于现状,缺少创造力。学校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动力不足。没有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在社会倡导创新创业的大势之下,学校亟待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
  三、高职院校创业预孵化系统的发展路径
  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按照国家倡导的“学校主体、政府扶持、行业指导、企业融入”的多元合作模式,改进学校创业预孵化系统,整合区域创新创业资源。以校内创客空间、创业园、创新创业实验室与校外校企、校校、校地、国际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1.实践先导,重构创业平台
  高职院校创业预孵化系统要强调实战为主,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整合学校各类资源,建立创业预孵化系统实战区,为学生提供人力、资金、技术等各类支持。同时加强校外合作,为校内孵化较好的企业,提供校外孵化机会。学校还要鼓励和支持比较成熟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人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现场教学,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开辟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与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实习实训活动,并设立创新创业扶持资金,实现创业活动从校内教育到社会实战的有效对接。
  2.提升指导服务能力,帮助学生成果转化
  提升孵化系统的服务功能,组建专业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并聘请专业的校外导师团队,助力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此外还要着力为创业学生提供法律、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和培训。开设包括创业孵化基地管委会、校内企业产权交易所、校园猎头公司等在内的服务性机构,服务学生创业项目。鼓励师生共创项目,帮助师生专业成果转化,并进行定期评估考核,给予各类奖励措施。
  3.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精神
  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拓展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将二课堂变为创业宣传主战场之一,激发学生创业激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大赛,熟悉创业流程,提升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搭建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围绕学生创业需求,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的建立。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明星企业评选等活動加强合作和联系,打造大学生创业区域示范。
  [参考文献]
  [1]姚晓芳,胡艳梅.国外创业“预孵化”运作及效果评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09,32卷第17期
  [2]金碧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02,32卷第3期
  [3]兰花,杨宏楼.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10)
  [4]张涵.创业孵化生态系统的网络演化及合作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29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