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对心理敏感高职生的辅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造成高职生心理敏感的原因多样,对他们影响较大,对他们的心理辅导既要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又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充分调动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关键词:学生工作;高职院校;心理敏感辅导
  
   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心理敏感的学生比例要大,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学生高考不如意进入高职院校后情绪低落,另一方面现在的本科生如此之多,他们只是专科文凭,为自己的前途担心。面对种种压力,学生出现了较多的心理问题。从年龄上来讲,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期,这个时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身心逐渐成熟,自尊心也在增强,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增多,社会化程度增强,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会影响他们自我价值和自我期待的实现,成为他们心灵上的“痛点”,他们害怕或怀疑别人谈起他们的“痛点”,害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重视、被同伴疏远,对别人的话特别敏感,对任何事物都有下意识的敏感反应,容易被别人伤害,这种种原因,导致高职生心理敏感。
   一、引发心理敏感的原因
   (1)生理原因。个体本身的相貌、身材、身体素质、体力及生理上的缺陷、疾病所带来的限制(这种限制将导致个体对某些工作不能胜任,导致个体行为失败,目标无法实现),无形中会给学生在社会适应上增加许多困难,他们会担心受到别人的歧视、嘲笑或议论,因而产生心理敏感。
   (2)以往过失。以往的过失行为和问题行为会造成高职生的心理敏感,这些过失行为曾使他们受到过屈辱、歧视,精神上受到严重伤害。事过境迁以后,他们想重塑自身形象,赢得他人尊重,但又害怕自己以往的过失行为被人了解或提起。
   (3)家庭原因。急剧的社会变迁导致离异家庭、寄养家庭、贫困家庭增多,处于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孩子承受着缺乏情感上的关爱和经济上的贫困的双重压力,有的学生的父母亲或家人曾有劣迹或社会地位低下,对比其它幸福家庭的孩子,他们对自己家庭的不幸“不堪回首”,产生强烈的嫉妒甚至憎恨,不愿也害怕别人提起或蔑视自己的家庭,也会产生心理敏感。
   二、心理敏感对高职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1)引发自卑。心理敏感的学生常常因自己的缺陷或过失而性格内向、情绪抑郁,对自己的品质、能力等做出偏低评估,处于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状态,从而挣扎在自卑中不能自拔。
   (2)影响人际交往。心理敏感的学生往往对周围环境比较敏感,怕自己的缺陷或过失暴露在他人面前,或被别人谈起,从而产生离群现象,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紧张、拘谨、躲避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压力妨碍了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因而显得孤独,常寡言少语。
   (3)导致人格缺失。心理敏感的学生常常缺乏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表现出孤独、抑郁、焦虑、惶惑不安和紧张等情绪;或由于对自己体形、相貌的不满意,以及身体的疾病或残疾而导致自我贬低,丧失自信,以致造成悲观失望等人格缺失特征。
   (4)造成自我伤害。心理敏感的学生容易产生内向性行为问题,也就是通常说的非社会行为。行为的结果较多的是对自己的否定和伤害,如退缩、孤独不合群、猜疑报复和敌视(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好,觉得他人不可靠,难以合作)、抑郁、自责、自虐(如绝食、自残等)。在知道自身的弱点或知道别人已经了解自身的弱点后,往往会不知所措,陷入自我责备的痛苦中,整日彷徨不安。也有的人在别人有意或无意地谈及自己的痛点时,会情绪反应剧烈,暴跳喊叫、怒气冲冲,或脸色突变、手脚发抖,越想越想不开,伺机报复。这样会进一步引发各种心理危机,造成更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自我伤害。
   三、学生工作者对敏感学生进行辅导策略
   (1)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家长介绍同学们在校表现,向他们提供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积极创造适于学生成长的社会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如:通过召开“让别人妒嫉我吧”主题班会,培养同学们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的心理品格和成就事业的毅力。通过主题辩论“怎样对待家长、老师对我们的批评、指责”,帮助同学们培养耐受挫折、宽厚待人、能屈能伸的心理品格和坚忍不拔的性格。把握好时机,以不定形式,训练同学们胜不骄、败不馁、不自卑、不怯场等心理品格以及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等。
   (3)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只有在學生自觉成为教育的主体,即把外来的要求转变为自觉行为时,教育工作才能有真正的效果。而自我教育的前提便是一定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念、自我体验、自我概念、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形式。自我意识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和制约。自我意识较高的同学,一般都有较积极的自我形象,容易悦纳自己,做到自爱、自重、自信、自尊,而这恰是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走向成功之路的基本条件。为此,学生工作者要帮助每个同学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如在班级张贴“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标语,以及与之相关的条幅,营造环境,时时警觉同学。让同学们喊响“三我”口号——“我要做好,我能做好,我一定做好”,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的“积极进步二十要”,将它们制牌挂于教室前方,创设氛围,让同学们时时对照,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意识。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及时指出同学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予以引导、纠正。
   学生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会产生改正和提高的愿望。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肯定、鼓励,从而使其产生奋进的信心。除运用的自我督促、自我命令、自我鼓励手段外,还注意让同学们做到自我计划、自我禁止。让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走出心理敏感的泥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62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