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新高考改革对高校发展的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考,作为一条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其想要保持长远的生命力,必须适时、适度地进行改革。从改革直接影响上看,新高考改革与高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间接影响上看,每一次新的高考改革都在极大程度上迫使国内的高等教育产生变化,给承担教育任务的主体——高校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极大的挑战。在面对以及适应新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国内各大高校需積极配合,共同研究提出对策,以为各自学校注入新的血液,促进自身向前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解决对策
  聚焦高考改革的社会热点,对新高考改革的内容、实质、必要性及对高校办学的影响进行学术的梳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进展。为高校应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提供一些决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顺利对接新高考。
  笔者认为,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对各大高校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源选择标准的确定、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本专科的专业设置、在校课程的规划与开设。笔者通过切实体验和感受,提出几个解决措施。首先,大部分的院校可以学习借鉴部分率先创新的高校;其次,各大高校在职教师需要认真研究高考改革产生的新变化,并且教师间相互合作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最后,师生间需要加强共同了解和合作,以便共同面对改革带来的挑战以及抓住难得的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
  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
  (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
  新高考改革政策推行的背景与下列三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有着密切联系:第一,即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第二,是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三,是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3年前,全国正式恢复高考。当年共有570万人参加高考,最终27万人被录取,命运由此发生改变。那一年高考,也被看做是国家和时代的拐点。此后40多年,高考历经多次改革。这一项关乎国家和每一个个体命运的制度,始终在变革中前行。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民大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及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考改革所带来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表现得日趋激烈,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加大教育贡献力度的迫切要求面前,在教育大众化已经到来,其自身弊端亦日渐凸显。在当前的形势下,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焦点和热点问题。来自社会各界,包括教育界自身要求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诚然,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伴随而来的还有越来越多的问题[1]。
  2010年《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开始蓄力。在其后的几年时间里,伴随着更多有关高考问题的相继出现,而国家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在2014年开始正式施行。由于各地教育的现实情况和基础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落实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通过对新高考改革政策的研究,各省份依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陆续公布了各自的改革方案。依次查看它们各自方案后,不难得出其总体改革方向大体是一致的,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作为第一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的省份,上海和浙江凭借自己的优势积极并快速作出反应;第二批进行改革的省份分别是北京、天津、海南和山东。若按原计划,截止2019年高考,全国将共有24个省份启动新高考,不再实行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变为“3+3(即6选3或7选3)”。然而,根据对现实情况的调查,第三批中只有江苏、福建、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河北、重庆8个省份官方发布了正式通知,宣布将于2018年秋季学期启动新高考改革,剩余省份则经过研究决定暂时推迟高考改革。有专家推测,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2]。
  二、新高考改革对国内各大高校带来的挑战
  (一)各专业如何选择生源
  对于国内各大高校来说,新高考改革后,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考成绩,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语数英的高考成绩、依据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称选考成绩),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上可总结为“两依据一参考”。与此同时,高校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实践,去重新制定相应的生源选择的标准和方法,以便尽可能适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和提升选拔的精准性,并且能够通过这一次实践来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以及克服过去的不足[3]。
  作为目前较为热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面临着上述的挑战。截至目前,拥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共有266所,其层次和综合水平的差距也大到令人吃惊,排名靠前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而大部分专科院校则排到了靠后的位置。首先,各个学校需要给出报考条件,有的学校要求高考科目中必须有政治才能报考,有的学校则不作要求。作为中间水平的怀化学院在报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时只规定各省份一批次二批次的招生人数,没有其他的条件限制,这样从某一方面来说,降低了要求有利于招生,但也容易出现报考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只完成了思想政治的必修课程而没有继续学习选修课程,不过,除了浙江省在内的极少数省份会要求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其余大部分只是要求学生完成必修课程。现在,由于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选修课程将极有可能纳入高考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打下更夯实的基础。
  对于不同批次的高校的同一专业和同一批次的高校的不同的专业来说,它们的生源的选择标准大相径庭,不仅体现在考生优势学科的水平上,更加体现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水平上。可能对于一些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来说,他们更希望自己招收的学生,不管是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方面,还是各自优势学科的水平方面都能够相当的出众;然而,对于较为普通的高校而言,他们的选择标准更倾向于自己的学生在优势学科上的水平,不管是出于对自身的客观认识,还是避免和高水平院校发生冲突,这样的做法似乎更符合情理[4]。   (二)各学院如何调整专业设置?
  任何一所高校的专业设置,都在体现各自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并成为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本科院校亦或是专科院校,其专业设置均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才可以做到与国家、社会和个人高等教育需求的相配合。
  怀化学院,一所综合性的普通本科院校,开设有一个特色专业、二十个工学专业、八个艺术学专业、六个管理学专业、五个教育学专业、五个文学专业、三个理学专业、三個法学专业、两个经济学专业、一个历史学专业和一个农学专业。其中,工学专业调整为十五个、教育学专业调整为六个、文学专业调整为四个、理学调整为五个。为了更好适应高考改革,怀化学院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增加教育学专业以及取消部分不符合现实要求的专业。
  因新高考改革给各大高校带来机遇和挑战,各个高校需要根据本校培养目标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研究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并以高考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调整本校专业结构,加强特色专业的开发和建设,改变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的局面。各高校要深刻认识自身具备的优势和条件,观察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和配置情况,果断刷新已有的专业设置,建立最高配合度的专业体系。
  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可以做到与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速度高度配合,争取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全能型和特殊型人才;专科院校的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同样可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属于自己力量,例如:培养更多的技术操作人才、为本科院校提供部分知识型较为欠缺但技术型强大的人力资源;两者间若能达成合作,将更加有利于对国家建设者们的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三)各专业如何调整课程设置
  在调整专业设置之后,最为重要的就是在校课程的统筹规划。只有规划和开设好与专业相互扶持的课程,最终才能发挥好各大高校的作用;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的,一旦发生偏差和不适应,将会导致专业的失效、课程的无用。当务之急,高校老师需要研究专业所需的各种通识知识和专门的能力,为每一个专业配备全套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怀化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总是在不断地调整,将该专业需要的课程作更加合理的课时安排和更加完善的顺序安排,将基础的课程,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社会学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社会调查方法、普通逻辑学、法学概论、中国哲学史等安排在大一进行授课,之后再逐步开展难度更大和理论水平更深一些的课程来巩固之前的学习以及继续完成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
  三、高校对接新高考挑战的建议性对策
  (一)学习借鉴,开拓创新
  基于不同省份对新高考改革的推行进程之间的差异,导致不同省份的高校间面临的情况大相径庭。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面临生源选择的困境,而其中的部分高校根据本校所处的境地已经作出反应,重新制定了恰当的选择标准,剩余大部分的院校可以学习借鉴这部分率先创新的高校。作为综合水平较高的院校,要善于利用自己学校的资源优势和敢为人先的气魄开拓创新,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和途径。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包括汲取国际上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开展专家座谈会等,来实现自身的更好、更快突破和转变。当然,存在大量类似怀化学院这样综合排名靠后的高校,就能够借助高水平院校的帮助和支持,来促成本校的创新和发展,例如,怀化学院可以向同省份的综合实力靠前的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学校请求支援,邀请这些学校的改革团队来开展交流活动,向自己介绍迎接挑战时需要具备条件,帮助本校加快适应的步伐[5]。
  (二)自主研究,加快适应
  除了借助其他院校提供的意见和支持以外,想要顺利解决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各种挑战,最核心的还是要进行自主研究。不论是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高校,亦或是水平较低的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甚至是能力不足的专科院校,只有从自身出发才是应对挑战最现实有效的方式。外界的力量可以做辅助,却不能使其成为主导方面。高校的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而内部原因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的辅助力量只能作为高校变化发展的条件。在应对新高考改革时所面临的的挑战和机遇,怀化学院在调整专业设置的难题上,更加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以及把握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机遇。然而,完成这一使命,需要借助校内所有在职教师,他们需要认真研究高考改革产生的新变化,对现有的专业重新进行分析并整理出一份有关社会契合度的专业排名数据,还需要研究当前社会缺失的专业并根据学校现行发展能力来决定是否开始新专业。只有当各大高校发现自身面临的具体困难和正确审视自身的发展能力后,提出相应且具体的解决办法,才有机会突破自己,加快适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6]。
  (三)“师师”合作,“师生”合作
  最后,高等教育的主体“师师”“师生”间需要加强联系和合作,以便共同面对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以及抓住难得的机遇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为统筹规划在校课程提供更多的数据和合理的方向。教师间不仅可以跨专业、跨学校,还可以跨地区、跨国家;教师和学生是最紧密的合作伙伴,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想法,融入课程规划的设计中,致使双方在合作中达到共赢的局面,是所有高校乐见其成的结果,同样也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适应改革的途径。
  其具体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案例的怀化学院在最初可以联系本地的高中,以更为直观的角度去获取有关高考改革的信息。在这期间,这些高中的任科老师可以向怀化学院提供课程改革信息,它们的学生同样可以作为信息的传递者,了解学生们对改革的想法和应对变化时的方法和举措,依靠以上途径,怀化学院便掌握大量有效信息;在这之后,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离不开怀化学院的所有在职教师,由于教师们所在的院系及专业不同,能够重点抓住的信息内容也大不同,而只有融合本身的专业后才能提取出最关键的信息作为研究材料;材料一经整合就需要快速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争取在多方合作的前提下,达成一致目的——战胜挑战,获得又一阶段性的胜利。
  四、结论
  新高考改革对国内各大高校是一次新的挑战,带来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生源选择的标准和方法如何确定、专业的设置如何调整以及本科专科在校课程的规划开设等。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考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全国上下各个方面都需要作出相应的举措。虽然,国内各大高校并不是高考改革的直接运作区,但却是第一批被间接影响的区域。因此,国内各大高校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积极想出应对的方法。作为新高考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在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和感受的情况下,以及通过这几年时间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研究和关注调查,总结提出上面的几条解决措施,希望为国家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想法。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J].教育研究,2002(02):21-25.
   [2]郑若玲,杨旭东.高考改革:历史与现实的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108-114.
   [3]新高考改革:地方高校招生困境与突破[J]. 沈新建.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08)
   [4]边新灿.新一轮高考改革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5(02):7-9.
   [5]新高考改革:高校招生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 董秀华,王薇,王歆妙. 复旦教育论坛. 2018(03)
   [6]王小虎,潘昆峰,苗苗.高考改革对高水平大学招生的影响及其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7(04):56-60+71.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48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