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盐城市亭湖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本文主要讲述亭湖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模式、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该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建议;江苏盐城;亭湖区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7-0241-03
  目前,亭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如何把握方向、拉长短腿、补齐短板,如何促进农村一产“接二连三”,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是摆在人们面前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1基本特征和主要模式
  1.1基本特征
  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各地实践证明,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凸显的加法效应、乘法效应,释放出的效益呈几何级增长。
  1.2主要模式
  1.2.1农业内部产业重组型融合。这种融合是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将种植业、养殖业的某些环节甚至整个环节连接在一起,形成农业内部紧密协作、循环利用、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方式。如南洋镇浅水藕龙虾、林下养鸡等种养融合发展模式。
  1.2.2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即一些涉农经营组织,以农业为中心向前或向后延伸,将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或将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产品生产连接起来,或者组建农业产供销一条龙。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一的生产向加工业、.流通业延伸;加工企业开展产、加、销等全产业链式经营。
  1.2.3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型融合。如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元素结合起来,极大拓展了农业的功能。这种跳出农业做农业,让农业“乘”休闲旅游、“乘”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后的新业态创造了无法想象的价值。如无锡市惠山区以“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镇为集中发展区打造的深度融合产业区,以休闲、餐饮民宿、科普教育为主的三产成了各类园区收益的主力,最高可达到70%左右。亭湖区现有的果品采摘、桃花节等都属于此种融合类型,但尚未形成产业和规模。
  1.2.4先进要素渗透型融合。比如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实现在线化数据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网络在线监控管理,农产品线上预定、结算,线下交易、销售(O20)。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既模糊了农业与二三产业间的边界,也极大地缩短了供求双方之间的距離,使网络营销、在线租赁托管等都成为可能。2017年我国各类农产品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达到1969家,其中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585家,占29.7%。
  2发展现状
  2.1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逐步压实
  2.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林果花卉蔬菜、禽蛋等各类产业,农机、植保、农资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迅速,丰溢农产品合作社和便仓小康合作社列人农民合作社综合社试点。2018年预计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4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8:1.0。
  2.1.2载体引领能力不断显现。沿331省道两侧建设“三位一体”式贯穿产、加、销农业产业链的666.67hm2农业经济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创成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同时,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建成了翔鹤园等镇级农业园区,并在全市率先实现市级农业园区全覆盖,镇级工业园区具备了承载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建设的能力。
  2.1.3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两横五纵”国省干道贯穿全境,即将通车的高架连接南北、横贯东西,近3年累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474km,新建改造桥梁559座,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实现市镇公交镇村公交全覆盖;城乡联网供水全域推进,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农村文化、卫生教育、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2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力逐步增强
  2.2.1农民收人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渠道呈现多元化,打工经济、创业经济发展迅速,始终保持年均10%左右的速度递增。201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3万元,增长8.7%,城乡收人比从2010年的2:1缩小到1.8:1.0。
  2.2.2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监测得分位居盐城市前列,盐东现代农业园区创成省级示范园,黄尖镇黄尖居委会入选全国100个特色村庄。全区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19.4%,“盐东羊角椒”成为亭湖区首例中国地理标志,发展了羊角椒、菊花叶菜、西甜瓜等666.67hm2特色产业基地,引进了冬桃、蓝莓、无花果等特色品种,打造出“亭蜜”“亭粮”“亭悦”等一批品牌,培育了南洋林果、黄尖休闲农业、新兴蔬菜及洋湾瓜菜、生建湖羊、兴农农家乐等一批特色镇、专业村。
  2.2.3农村活力持续激发。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工作,全区农村产权交易额累计近7.01亿元,交易笔数和交易额均跻身全省县级30强。加速适度规模经营进程,“三资管理+产权交易”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全面启用,“亭湖阳光村务”手机APP正式上线,以信息化手段确保农村“三资管理”公开透明运行。
  2.3产业融合的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2.3.1产业链条加速延伸。新型经营主体开始注重拉长产业链条,拓展产业范围和产业功能。盐东镇乾宝牧业以“羊”为核心,致力打造涵盖种羊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直销中心、文化旅游、主题餐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南洋月青佳美嘉黄尖花川葡萄庄园等基地逐步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开始向立体种养、采摘游玩科普教育微信销售等模式转变,效益成倍增长。   2.3.2休闲农业初步发力。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日益丰富,举办了桃花节、西瓜节、菊花节等一系列休闲农业节庆活动,第一罾庄园、阳光葡萄采摘园、大洋湾樱花园等农业休闲点初见成效,吸引了区内外广大游客。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基地76个。
  2.3.3电子商务开始运作,依托益农信息社全覆盖的优势,强化与农村淘宝、苏宁易购等电商的合作,培植了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南洋镇头灶村、新兴镇三灶村、三里村,培育了新兴地产品交易中心、“儒家优"电商平台,拥民禽蛋合作社、佳美嘉、丹桂基地等部分新型经营主体也开始强化网络宣传销售,拓宽销售经营渠道。
  3存在的问题
  3.1产业融合主体带动力亟待加强
  主要表现在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较少,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缺乏具有全产业链、“火车头”式牵引作用明显的农业企业。
  .2产业融合先进要素渗透力亟待加強
  由于农业存在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且盈利低下,许多社会资本和先进成熟的技术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扩散渗透进程缓慢,同时还由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也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亭湖区农村和其他大部分地区一样,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文化素质偏低,接收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能力较差。
  3.3产业融合内生动力亟待加强
  目前,全区粮食蔬菜、水果、家禽等产业基本还处于传统的发展方式阶段,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互联互通机制尚未形成,“单打独斗”的现象依然占主导,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广大农民尚未参与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中,无法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
  3.4产业融合基础保障亟待加强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公共服务。目前,亭湖区农村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配套不完善,仓储物流体系不健全,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仍需提升,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基础保障水平任重道远。
  4发展建议
  4.1壮大带动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三大主体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复杂性强,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贯穿其中,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无法独自扛起产业融合发展大旗,必须培养能够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发挥其“火车头”和“推进器”作用,破解产业融合谁来驱动和谁来带动的难题。
  4.1.1突出全产业链发展,引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蔬菜、林果、花卉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整合和改造提升一批现有的零、散、小、弱的加工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大力引进具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市场把控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科研投入能力的投资主体,着力培植一批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亭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四。
  4.1.2突出竞争力提升,扶大培强农民合作组织。对区内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优胜劣汰,逐步淘汰运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的合作组织,扶持蔬果、林苗、花卉等各类有实力的合作社在稳固生产或销售主业的基础上,自办加工或流通企业,积极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产供销一体化,不断扩大合作社单体规模,鼓励支持区内外合作社联合与合作,打造联合社综合社,推动合作社抱团闯市场。
  4.1.3突出示范性培植,发展壮大家庭农场。积极探索适合亭湖区农村发展的农场经营模式,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评定,以点带面推动,培育一批示范农场,形成品牌,形成特色,鼓励扶持已成立的家庭农场健康快速发展,通过探索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积累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特色和影响力的家庭农场示范片。
  4.2突破拉动融合发展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电商农业三大业态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思维,在牢固基础农业的前提下,跳出农业做农业,找准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资源、技术、要素、市场的交叉重组、有机融合的切人点、突破口,以获取更为广阔的农业产业发展空间。
  4.2.1强化生态元素,大力推进生态农业。要大力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在继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础之上,突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培植,提升亭湖农产品质量档次和影响力,努力实现亭湖农业的“绿色产业,绿色崛起”。加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重点推广“畜禽-有机肥(三沼)一种植”等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4.2.2植人旅游元素,,大力培植休闲农业。在全区旅游总体规划框架内,科学发展休闲农业,积极策应湿地生态旅游区“两核一带”布局,致力打造性价比高的“城郊结合型”都市休闲农业。探索建立“两核景区+农家乐+星级酒店”的经营模式,着力建成一批集休闲、娱乐观赏、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观光示范景点,尽早发挥“核心”“引流”作用。鼓励支持黄尖镇全域性旅游建设,探索整村式推进黄尖居、兴农村休闲旅游特色村建设。
  4.2.3渗进互联网元素,大力发展电商农业。坚持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和培养自主网路销售平台并重,积极寻求与淘宝、苏宁等知名电商合作,致力建设亭湖农特产品馆、电子商务产业园、农民网络创业基地等平台和载体;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设电商销售平台,提升“亭”字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积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领域渗透,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促进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   4.3建立促动融合发展的订单合作、股份合作、产业(行业)合作三大机制
  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较弱。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居主体地位,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的收益。
  4.3.1注重规范抓订单合作。进一步规范订单农业合同内容,严格合同管理,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民签订保护价合同,并且按照收购量进行利润返还或者二次结算。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积极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4.3.2注重共贏抓股份合作。实践证明,“股份+合作”是一种利益联结紧密的融合发展模式,有利于农民利益递增,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和更高的土地收益。积极推广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鼓励有条件的镇开展土地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和集体资产确权分股到户,支持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4.3.3注重引导抓产业(行业)合作。鼓励支持水果、蔬菜、畜禽花卉等产业结合实际开展行业或产业之间的合作,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互联互通步伐探索建立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模式,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拳头效应”,提升全区农业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外向度。
  4.4压实推动融合发展的规模经营、三大载体、配套体系三大基础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投入,因而需要有一定规模经营作为交叉融合的平台,需要现代要素向农村流动作为融合发展的外在条件。
  4.4.1紧扣产业打造特色规模基地。立足各镇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羊角椒、菊花、黄金梨油用牡丹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稳定发展湖羊等畜禽农产品,逐步扩大荷藕等水生蔬菜种植面积,打造一批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产品质优的特色产业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全产业链中原料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厚实产业融合的基础。
  4.4.2明晰方向提升载体发展层次。推进农业园区转型升级,引导各地农业园区逐步实现由单纯生产型园区向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重点园区迈进,实现从重点园区向主题主业明确的综合园区迈进的“三级跳”。提升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项目建设层次,重点引建主体实力强、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项目效益好的加工项目,致力建成国家级加工区。
  4.4.3聚焦短板完善融合配套体系。依托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益农信息社等载体,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和经营主体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5、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等服务。加大农村路网建设,逐步健全以区、镇、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合作,拓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范围。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就业、创业。
  5参考文献
  [1]胡乐明,刘刚新制度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N].农民日报,2015-02-10(001).
  [3]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4]温淑萍,郭淑敏,王秀琴,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7(12):83-87.
  [5]曹庆穗,金雯,刘建龙,等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4):434-4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945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