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工科教学实践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工科与工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新工科内涵的充分理解是明确改革方向的前提,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学校校情的工科教学实践改革之路势在必行。该文在明确转型普通本科院校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从分析国内改革现状、剖析新工科内涵,到分析校情,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工科教学改革实践的落实方案与可行性。提出以行业需求定位专业特色,以成果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在专业认证导向指引下,以人为本改革教学实践运行模式,顺应国际形势发展,明确新工科前沿发展方向进而完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良性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是落实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理念的关键。
  关键词:新工科  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a)-0173-02
  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里程碑。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的工程教育改革指向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则是促进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教学质量、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而教学实践改革则是顺应时代发展、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正处于转型期的普通本科院校,针对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面向产业的开放性与融入性不够、适应度与支撑度不强、课程体系与教学实践体系的有机结合不够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批判精神与創新意识以及对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不能满足多元化工程人才需求。在传统课堂教学与新工业需求极不适应的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替迫在眉睫,新工科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实践体系构建成为必然。
  1  国内现状
  目前,各大高等院校积极展开行动,为适应新工科教育理念的转变,在专业认证推动下,不断改革教学实践体系、革新教学实践模式。天津大学,在新工科理念驱动下,问产业需求建专业,构建工科专业新结构;问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完善新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结合专业认证的国际化提升,复旦大学推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发展有机结合的本科“2+X”的培养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多方向发展路径。四川大学以课堂教学革命为突破口,引导全校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用激励调动教书育人内在动力,以推进“探究式—小班化”教学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以需求为重心”是新工科背景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改革内涵所在。
  2  新工科与OBE工程教育模式内涵理解
  2.1 新工科内涵的理解
  新工科的内涵决定了其具有战略性、创新性、系统化和开放式的特征。“新工科”建设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强调对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技术引领作用。从国际交流与合作角度,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知识全面、技术优秀、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的人才培养。
  2.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内涵的理解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关键是对毕业生的行业认可目标达成度,优化培养目标合格性评价标准。围绕这一关键,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是OBE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目标,持续改进调控机制确保教育质量与活力,是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3  落实措施
  在充分理解新工科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OBE),以产学研融合育人为抓手,明晰新工科专业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行业背景与应用型本科转型及专业认证目标凝炼自身办学特色,重构与产业需求无缝连接的新工科教育产学研协同育人方案、以人为本的全新智慧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笔者学校应用型本科转型示范与工程教育认证契机,以行业需求与成果为导向,渐进形成由应届毕业生、企和校友等多方参与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起由校、企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联合改进机制,根据反馈信息、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持续改进教学及人才培养体系,进而提升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3.1 新工科理念下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主观能动性激发
  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包含两个方面: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
  (1)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教学理念的主动革新是教学实践改革的原动力。因此,建立健全教师教学改革的激励机制是保障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
  (2)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举措,这要求新的教育目标要围绕学生来制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要素。
  3.2 新工科背景下的智慧教学模式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作为指导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从培养新工科学生个人效能、知识能力、学术能力、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这5类核心能力为初衷,以人文、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智力与实践技能基础,职业能力,伦理、价值、态度与行为,社区与全球意识,综合与应用学习等方面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综合采用跨学科协同合作、重视本科生科研、促进师生互动、创建虚拟学习环境、实践互动的教学策略、整合教育技术、合作学习,逐步形成混合学习、虚拟学习环境、深度学习、学习分析的智慧教学模式。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工科背景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改革方案探索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据行业需求准确定位专业特色,以成果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二是遵循专业认证方向革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激发主观能动性改革教学实践运行模式;三是紧跟新工科发展前沿完善知识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四是加强校企联系建立良性的联合培养机制,产学研一脉相承。
  参考文献
  [1] 王勇军.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分析[J].教育观察,2018,171(11):75-77.
  [2] 马玉英,王晓红,韩晓敏.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18):99-101.
  [3] 林信川.OBE-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供给侧改革教学实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2-16.
  [4] 蒋润花,左远志,陈佰满,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8,25(3):122-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25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