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桂英

  摘  要: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工匠精神是促进教育再提高、人才再培养的新时代新形态。特别是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高职院校的教育中,以全新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贯穿于技术人才的培育。该文将从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应用现状,探究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全新形式,并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培养中,更好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c)-0068-02
  1  工匠精神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工匠精神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既是乐于奉献的高尚职业精神,也是实践求真的持之以恒精神,它是把高尚的行为制作凝结于育人方面。不仅包含着德育精神,也体现着技育精神。以德育人是高职院校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根本,体现着国家、人民赋予学校的重要使命。对于那些不重视德育、忽视工匠精神教育的学校,终将会落后于时代,影响着人才的教育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要懂得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要价值,不能单纯性地只进行技能传授,也要具备德育与技育相结合的长远目光,注重培养学生人才的职业素养。遵循着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在教育规律,以此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精神支撑,努力打造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德育双新的技能人才。
  2  基于工匠精神视角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2.1 教育价值认可度不高,职业教育受限
  在我国现实教育中,人们对于学历的认知,还基本停留在高学历的意识中,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也就造成职业教育理念中缺乏对工匠精神的传授。特别在社会就业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及收入普遍不高,这也是工匠们发展的限制因素,社会对于高职类院校的工匠价值认可度低,因此,也限制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工匠精神。
  2.2 教育教学方式的陈旧,缺乏实践性工匠精神的培养
  在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对于主观能动性的要求非常高。在目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里,由于缺乏一定的基础条件,大部分还是采用课堂上教学的方式上课,主要还是老师进行堂上的面授,倾向于去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理论。这种书本知识灌输法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低、参与意识不高,影响着工匠精神的培养,无法真正融入职教学习中。尽管当代职业教育进行了理念改革,但是对于职教大学生还没有全面开展工匠精神的教育方法,当前的教育需要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与独立的人生观[1]。
  2.3 职教生源质量偏低,培养力度需加大
  因为职业院校的生源成绩普遍较低,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学习能力都无法与高等类院校大学生相比较,这些学生一般缺少正确的学习理解方法,在独立思考方面也比较欠缺。这就加大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难度。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给学校的规划管理造成很大难度,学生们也缺乏着自身职业规划的能力,都影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进而导致高职类院校工匠精神教育效果的缓慢。再加上企业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他们往往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要求着高素质人才的学生,这也就与生源之间形成较大矛盾。针对这种情况,高职类院校还是要加大培养的力度,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言传身教提高工匠精神的培养[2]。
  3  探究影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因素
  3.1 缺乏创新精神与政府保障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大量发展,市场上的中国制造产品已经遍及全球,但是对于中国创造的优质产品却很少。这些企业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对人才的需求也是机械化与技能化,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倾向于技能化,没有真正融入工匠精神培养技能型人才。还有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大,企业对于部分岗位的要求低,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简单,缺少工匠精神教育。此外,相关部门对于从业资格的管理不够严格,对于优质产品、品牌意识等保护力度不够,凝结工匠精神的优质产品却没有应有的价值,长久以往,会使得高技能人才不受重视,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社會化效果不显著,进而造成职业发展举步维艰[3]。
  3.2 技能人才缺乏工匠文化与社会认识度
  在我国传统历史中,提到工匠人才,我们就会联想到鲁班等一大批能工巧匠,给我们后代留下很多的传说与传承。但是在新时代里,我们一提及工匠精神,大部分却是想到了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我国的综合实力要逐渐地变强变大,需要重新定义技能型人才,重塑人才的工匠精神,从教育的源头抓起,支持职教领域的教育发展。还有社会对于技能人才认识度不高,企业的招聘层次低、培训简单、待遇也较低,要改变这种现状,从自身做起,提高技能与个人素养,让社会尊重工匠精神,对人才进行全新的综合评价,提高技能出彩的观念。
  3.3 高校管理水平落后与学生自信心缺失
  首先,高职院校在招生方面受到制约,管理水平方面也比相对落后。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一部分的专职教师,以及针对后勤与行政方面的管理,将工匠精神纳入高校管理教育中,提高人才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其次,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存在招生上的差距,这一部分大专生的自信心缺失,而且自我评价也较低,还有我国教育体制更看重学习成绩,影响着大专生的学习动力。再有高职院校教师的自信心缺失,因为学生的基础差,教学效果不够,也影响着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与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4]。
  4  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策略探究
  4.1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塑造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不是简单的针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更是对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建设。注重校园文化的整体综合性,把握整体的校园布局。在制度文化中改革合理化管理规章,在精神文化中注重意识形态与工匠精神的引入,在活动文化中体现人与自然、人际交流、学习活动等各种文化内涵,积极地去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是要从身心出发,不断挖掘高职学生的工匠潜力,利用时代赋予的特殊性,积极地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教育文化建设中,不断提高新时代高职人才的工匠精神[5]。   4.2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推动工匠精神发展
  针对高职院校的培养教育,很大的一个推动力就是校企合作,这也是国家政府积极强调的职教发展的重点,合理地把握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寻求合理的企业合作单位,也是推动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途径之一。在进行校企合作中,减少表面化工程,采取深入实行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企业的参与度,明确相互之间的地位,制定清晰的政策规章,以及成本投入与利益分配等问题,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争取利益的最大化,保证高职院校教育与企业经济有着良性发展。学院积极地将职业文化、素养、意识、操守深深融入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努力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这种有效长久的合作机制,必将推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的发展。
  4.3 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核心教育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职业规划的课程建设是为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在当下的大学教育中,职业规划的教育课程已经普及,而职业规划教育也是对工匠精神教育的有力手段。通过一些特定的教育方式,推广着工匠精神。首先,职业规划课程倾向于实践课,它把学生教育与就业、创业联系到了一起,在通过课程教育培养着学生的工匠精神。其次,学校教育还可以把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从思想教育角度开展工匠精神教育。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积极地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从工匠精神角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与技术能力。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双创教育能够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打造实训基地、创业基地、孵化园实践基地,紧扣国家、行业、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设施、师资、教育的优势资源,以工匠精神为主体重点,向社会宣传高职院校教育、学生职业与创造的意义,不断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在基于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拓宽社会服务能力,紧跟国家技术创新发展的脚步,面向企業开展实践技术服务交流,积极探索新的服务形式、服务主体,提升社会的质量水平[6]。还有高职院校要注重师资队伍方面的建设,这也关系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受教育程度。专业性老师将具备专业化的知识,能够在基础教育中把握学生的专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与水平。所以,高校要针对学校的师资水平,准确的定位培养方向,把握好学生的学习水平,推进工匠精神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
  5  结语
  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教育已经是当今社会教育的主流,无论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还是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地位逐渐变得越来越受重视,所以,在针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积极地利用时代的优势,结合国家的政策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还有争取广泛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为教育培养更满足社会发展的、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于肖飞.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商科创客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大众文艺,2019(8):172.
  [2] 黄明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19(9):159.
  [3] 刘阳.在高职网络专业建设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方法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9(10):182-184.
  [4] 王晓漪.“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6(32):14-17.
  [5]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6] 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50-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01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