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人才的培养,靠创新的教育。我们每一个具有历史使命感的教师都应该融入到创新的教育之中。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创新教育的目标又是什么呢?那就是为培养创新人才而进行班级管理的创新。为了改变传统低效的班级管理方式,笔者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尝试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民主、自主、开放的班级管理机制,摸索了不少班级管理的新策略。使班集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
  
  传统的班名是依据学生入学、毕业的年段和班级的数目来给班级命名的,没有一点新意。更谈不上什么班徽、班训、班歌的问题了。为了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班集体,我与学生们反复地商量与琢磨,最终决定把我班命名为“耕耘”班。其寓意为:高2010级4班的所有学生都是耕耘者,将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去耕耘龙泉二中这块土地,我们坚信辛勤的耕耘必将换来明天的累累硕果。这个班名积极向上。体现了班级的奋斗目标和同学们的心声。班名确立后,我们又设计了班徽。班徽是用耕和耘的第一个字母拼写而成,构图简单,能够看出班名的寓意。同时,大家还商讨制定班训。班训是“我为生活在这个幸福的集体感到骄傲和自豪,幸福的集体离不开我的奉献与创造。”此外,大家还商讨确定了我班的班歌为“我的未来不是梦”,在我班成功或失败时候,在重要活动的时候,都会唱这首歌来鼓舞士气。
  
  二、班级组织建设的创新
  
  班级组织是学生社会化的机构,是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场所。学生通过班级组织的共同活动及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积累生活经验,学习做人之道。但是,传统的班级组织只能够让少数优秀学生加入其中,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无缘加入。为了让尽量多的学生(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在班级组织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满足实现自我的需要,我在班级新设立了许多积极的组织。有“爱心基金会”、“勤工俭学小组”、“各科学习兴趣辅导小组”、“艺术组委会”、“矛盾协调委员会”,等等。在这些组织中的绝大多数负责人,都是成绩不太好,但是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于是,许多成绩差的学生在组织活动中找到了自信和归属,使我班的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三、班级活动形式的创新
  
  1 办班报。为了报道我班学生的优秀事迹,也为了让部分有特长的学生找到施展才能的平台,我与学生们商量决定办一份自己班级的报刊,每两个月发行一期。经过大家的商量,确定班报的名字定为《耕耘》,与班名一样,寓意为:记录我班学生耕耘的载体。在大家的推荐和一部分同学的自荐下,我们确立了主编、副主编和相应报刊组织,有文学组、记者组、艺体组、时政组、宣传组。这样又一次整合了班级的各种力量。《耕耘》报第一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2007年12月问世了。为了扩大影响,也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知道我们这个特殊的班集体,我们决定给全校的每个班级以及每个年级老师送一份。后来从老师和其他班同学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此举影响颇大。树立了我班良好的形象,同时极大地激发了我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 把研究性学习与德育活动课有机结合。为了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会研究的能力。2007年我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这个新课程。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该课程的功能,我决定把该课程与德育活动课有机结合,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又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活动中得以提升。基于此目的,我先后带领我班学生考察了“长松中学”、“果园小学”、“元包小学”这些本区偏远的山区学校。同学们在采访山区学生的过程中,提高了研究能力,同时也被山区学生的朴实和执著感动着,内心世界得到了洗礼和净化。
  
  四、班级教育合力的创新
  
  1 给科任教师写积极的评语。面对我班有部分科任教师与学生关系不是很协调,我于是发动班上所有的同学给这些老师找优点,然后综合成一段积极的评语,通过报纸的形式,用电脑打印出来,送给这些老师。人都是爱听好听的,这是人性的特点和弱点,教师也不例外。后来这些教师与同学们的关系果然要顺多了。
  2 给家长写“表扬自己孩子的信”。由于我们这个学校是普通中学,多数学生学习成绩都比较差,许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甚至有的家长把学校当成幼儿园。为了赢得家长的支持,唤回对自己孩子的信心,我采取了如下策略:学生犯错误原则上不告知家长,学生有进步及时地把学生的优点通过“表扬信”告知家长。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形式,使得许多家长找回了已经失去许久的信心,开始积极地支持学校的工作。
  由于有了以上班级管理的创新策略,我班无论在学习或者其他各种活动中。与同年级其他班级比较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2009年,我班被评为“龙泉区优秀班集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1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