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利玲

  摘 要:我校C语言教学已开展多年,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期望对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学内容 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实践课
  
  一、引言
  在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电子、电气、汽电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教学实践和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发现,现行的教学过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比如:教师教学过多依赖所选教材,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对教材没能做到恰当取舍和补充;教师讲授过程中大多只借助多媒体,学生有时会有“看得见,摸不着,记不住”的无奈感;实践课效率低,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等等。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体会,笔者提出了几点改进思路,以期能对我校的C语言教学有所帮助。
  
  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进行适当调整
  目前,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C语言课程的为数不少,一般采用的都是同一本教材,但是,针对不同的专业课时安排不一样,主要包括46课时、54课时和72课时三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就应该好好思索一下了。
  (一)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设置进行适当调整
  不同的专业对同一门课程的学习要求不一样,譬如:应用电子专业对C语言的要求相对要高些,因为它是后续课程单片机以及其他语言学习的基础。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该专业要求,筛选必讲与重点讲解的知识点:如基本语法、三种结构、数组、函数、位运算等;对C语言中较难或单片机程序不常使用的内容,如多维数组、二级指针、链表等进行删减。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时设置进行适当调整
  如应用电子专业课时安排较多,在保证正常上课进度的情况下适当地借助其他资料及网络资源补充一些与单片机相关的实例,如计数器、键盘和显示等,为今后单片机学习打下基础。对于课时安排较少的专业,教师应该充分提取教材中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知识点,把相关联的知识尽量合并集中讲解,这样保证了学生的知识面不受课时多少的限制,如编程调试章节可以在整个C语言上机实践过程中逐步分化讲解。
  
  三、综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C语言作为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习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由于其抽象、难懂的特点,给学生程序设计思想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是C语言本身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在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多一些边讲边练,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能够很及时地动手实践,对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程序设计能力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我校,C语言理论课教学大多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生坐在位置上听老师利用多媒体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有些知识点学生接收起来容易,但是有些涉及到动手操作的知识点学生会有“看得见,摸不着,记不住”的无奈感,这就造成了后来的上机实践课效率低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完成不了实验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把上课地点安排到机房,以校内网为平台,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教师控制学生计算机进行部分知识点的讲授和演示,同时可以借助该软件的“文件传输”功能给每一台入网的计算机传输与已授知识相关的小实例,实现边讲边练。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帮助,能够自己编写一些小小的程序,增强了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记住了”的目的。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监控每一台计算机,既起到了督促学生的目的,也能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这些信息反馈,做到及时调整上课节奏,优化教学效果。
  
  四、提高实践课效率
  通过边讲边练的理论课教学方式,加强了学生对局部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查找简单的语法错误的能力,如少了括号、字符输入出错等。但是,编程能力的提高仅仅局限在对局部知识点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上机课和课程设计课的时间,就如何提高实践课效率多动脑筋。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相应的理论知识点系统学完之后,教师会安排一次上机课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如在讲完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后,会安排一次针对该结构的综合实验。为了提高上机课效率,教师应该提前在理论课上就布置相关任务,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再通过课堂时间给予适当的提示和讲解,让学生在上机课之前就分析好问题,编写出程序,之后通过实验课练习,学会查找程序错误和程序调试,检验任务完成的质量。
  (二)分组实验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一,教师布置的上机任务有的学生能按时完成,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一些,需要教师多跟着指导,一旦需要指导的学生人数多而教师忙不过来的时候,这部分学生往往就完成不了实验,导致上机效果不理想。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般采用分组的方式,组内成员按照强弱组合的原则进行分布,每个组任命一位组长,做好组内成员以强带弱的工作,整合组内遇到的困难及时向教师求助,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教师指导的频度,提高了指导的效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加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好途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化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设计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对给定问题进行分析、设计、编码、调试和运行等一系列步骤。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编程能力也拓宽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思路,打消C语言带给他们的神秘感,培养他们程序设计的思想,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
  
  五、结束语
  C语言教学多注重实践对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是大有帮助的,这一点已经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得到了验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如学校机房安排、分组实验中学生的互动问题等,这些还需在实践中灵活变通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金燕.论高职院校电子电信专业C语言教学[J].科技信息,2010,(19).
  [2]陈俊.新时期高级技工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思考[J].科学时代(下),2010,(5).
  [3]胡慧.《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电脑学习,2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