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方圆之间显智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我算是会自己烧两三种小菜的人,常看到电视烹调节目上用的半茶匙、一茶匙和三分之一汤匙串成一大串的万能容器,以及那几盎司几盎司的玻璃杯,也会跟着学一学。一次,看到妈妈在厨房炒菜,刚好在做红烧肉。
  “要用多少斤猪肉?”我问。
  “随便。”她回答。
  “那怎么知道够不够吃?”
  “不够吃下次买多一点,吃剩了下次买少一点。”
  “烧多久呢?”
  “太快了肉硬,太久了会烧焦,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收音机说用一斤肉,微火烧一小时,半杯生抽,四分之一杯老抽的。”我说。
  妈妈懒洋洋地回答:“照做了你也不会是个好厨子,只是个书呆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故事,往往蕴含着大道理。故事类的材料,不要纠缠于故事的情节,而是要透过故事的情节,去探究背后的生活启示或哲学思考。写好这则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材料相对比较简单,都是由对话组成,重点关注对话的结尾或者对话中表示转折的语句。“我”喜欢做菜,并且严格按照电视上烹调节目食材佐料的配比来做菜,而妈妈却对这些不以为然,还说“照做了也不会是个好厨子”。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也就是我们要展开的中心:生活的意义在于发现和创新;纸上谈兵不如亲身实践;不能人云亦云,学会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围绕着材料思考,不脱离材料的意思即可。
  2.学会不同角度分析。从“我”的角度出发,有两个方面的分析:“我”接受妈妈的意见,突破自我,推陈出新,改一改,生活更美好;“我”不接受妈妈的意见,坚持自己的做法,亦能取得成功,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从妈妈的角度出发,则可以这样分析:实践永远强于纸上谈兵;尊重传统的文化。站在中间的角度,则可以这样分析:学会换位思考;兼收并蓄,包容共赢。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立意就不一样,我们再选择一个熟悉的立意来写即可。
  方圆之间显智慧(议论文)
  北京市海淀区阳光喔学校 陈雄飞
  做一道菜,是听妈妈的意见,还是按照电视节目的指导去烹饪?虽然简单,但是却意义深刻。这让我想到屈原曾在《离骚》中写的一句话:“何方圆之能周兮?”这是诗人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发出的人生感慨。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守方还是似圆,这个问题常常困扰我们。
  我欣赏“方”,它彰显的是个人修身的原则,呈现的是一个人分明的棱角,是一个人出自内心坚持秉性的追求,反映了一个人的修身原则。
  我赞赏“圆”,它彰显的是个人处世的原则,把“圆”作为处世之道,它时时刻刻启示我们:处世不可过于固执己见,而应该藏己锋芒,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于我们而言,唯有方圆相融,才能够成就我们美好的人生。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身陷囹圄的司马迁,坚持自己“方”的秉性,拒绝美言取悦汉武帝,虽然身陷囹圄,他仍能够坚守“方”的信念,坚持太史令的职责如实记载汉代的史书,捍卫了史书的价值。因为执着于“方”,他不辞劳苦踏遍中华的山山水水,把世间早已湮没的许多沧桑变换成笔端惊世的华章流溢于华夏史坛……司马迁坚持自己“方”的秉性,彰显了自己“方”的伟大!
  “方圆齐用,功效俱呈,岂不更好?”有人如是说。是的,正当血气方刚之年的我们处世常显意气却不够变通,不懂处世之道常常屡受挫折,因此,应适当收敛锋芒,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处世之道。
  我们应该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应该把包容作为自己处世之“圆”的根基。追求个性无可厚非,如果只有自己的个性,难以与人相处,注定难以成就大事。正因为曹操心中能够容得下许攸,所以在官渡之战能够彪炳史册;正因为蔺相如能够包容廉颇的无礼,所以“将相和”的佳话传为美谈。面对社会的种种弊端、他人的不足,倘若我们懂得宽容,我们就能与人为善。
  我并不一味追求“方”,我也不一味重视“圆”,唯有方圆相融,才能更显我们的人生智慧。我们应该明白:彰显个性,这“方”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格,但如何在“方”的基础上呈现“圆”的特点,正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梁思成在谈建筑时曾说:“建筑的文法有一定的约束,但在它之下仍能有极大的变通的灵活性。”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应该明白:“方”,可以作为准条、原则来约束自己;“圆”,应当作为处世方法,学会随环境要求改变自己。
  老子以为“上善若水”,我们也应当如水一般,任方随圆,这样才能彰显智慧。方,便立世;圆,便处世。
  考生比较聪明,没有选择单一方面来立意,而是选择了中性的构思:方中有圆才显智慧。辩证的看法,也彰显了考生的智慧。除了中心明确外,文章材料显得比较丰富:首先是引经据典,屈原、司马迁的名句还有大量的俗语,如闪耀的珠子一样散落在材料中,熠熠生辉;其次是典型材料对比,曹操、蔺相如等材料,家喻户晓,有说服力。
  这才是我想要的(小说)
  湖北省武汉市阳光喔学校 张 玲
  这几天,小姨把外婆着实气得够呛。
  刚刚毕业的小姨,执意要去边远的山区支教。于是,外婆来电话,要妈妈和我这个周末一定回去一趟,以阻止小姨犯傻。
  “好不容易供她上完大学,是指望她能留在城里,找个好工作,再给我找个好女婿居家过日子,没想到死丫头偏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教书!”外婆一见我们,就抱怨开了,她紧紧地握着妈妈的手,“你好好劝劝你妹妹,好歹让她留下来。”说着说着,外婆竟抹起了眼泪。
  “好吧,我试试看。”一向了解小姨脾气的妈妈只能这样答应外婆。   正在这时,小姨回来了。
  “哟,姐姐来啦,是来做说客的吧?”小姨快人快语,又亲热地瞥了我一眼,调皮地说:“还带来个小尾巴助阵呢。走,到我房里说吧!”
  这种情况下,我只有苦笑的份,我哪敢得罪小姨呀!我还欠着她好多人情没还呢。
  “妹妹,你也不要太倔了,总得考虑一下老妈的感受吧!”我们走进小姨的房间,妈妈坐了下来,和颜悦色地对小姨说。
  “我去山区支教,并不是不要老妈,而是想为山区的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再说,过两年我就回来了。”
  “别人去不是也一样吗?”
  “那怎么能一样呢?别人去是别人为国家作贡献,我去是我为国家作贡献。”小姨一甩秀发,扬起眉毛,瞪大眼睛。
  “你要是这么说,我也能理解。”妈妈一脸的真诚,看来她非但没有说服小姨,反而被小姨同化了。
  不知什么时候,外婆走了进来。她无限疼爱地看了一眼小姨,叹了一口气:“你现在主意可大了,谁也拦不住。不过,听你刚才这么一说,是有点道理。” 外婆的语气明显温和了许多。
  “年轻人就应该多在外面闯闯,这样既能锻炼我们,又能为国家作出贡献,何乐而不为呢!”说到这里,小姨调皮地朝外婆挤了挤眼,“如果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听父母的,或者看他人的眼色,那我们还能做成什么事呢!”
  “小姨,我支持你!”不知哪来的一股勇气,令我脱口而出,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好了好了,我们都支持你,好吧?”妈妈站起身来,拉起小姨的手。
  “这下你满意了吧,我们都支持你。”外婆把“支持你”三个字的音拉得特别长。
  “谢谢姐姐,谢谢老妈,也谢谢小玲。”小姨抽出手来,同时握住我和外婆的手,把它们放在妈妈伸来的手中,开心地叫道,“你们放心,到了那边,我一定好好干,让山区的孩子快乐地学习,也让你们为我骄傲……”我们都高兴地笑了。
  “这才是我想要的!”小姨大声地喊出她的心声。
  这是一篇富有特色的小小说,通过小姨这一人物去山区支教一事,形象地表明考生的观点: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立场和主见。从而扣住了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我”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菜。行文中,以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且紧紧围绕中心事件展开,人物性格鲜明,并在文末借人物的语言呼应文题,收束全篇,构思之巧,可见一斑。
  -名言-
  祖宗不足法。
  ――王安石
  穷则变,变则通。
  ――《周易》
  没有经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
  ――培根
  遇到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学会改变思路。
  ――洛克菲勒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珠玑-
  如果你是一粒树种落在了山坳里,一旦长成了参天大树,你就只能够坚守一方土地,为它奉献一生,不再离开。如果你是一只小鸟飞翔在蓝天上,无论你身在何方,你都可以凭借翅膀翱翔四方。我们人人都生有一个大脑,它能够帮助我们,灵活处理各种事情。剧本要不要改变台词,从剧作家的角度看,他认为应该坚守,不可改变。从表演艺术家的角度看,可以改变,因为演员有自己的客观情况。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都会面临这样的抉择――坚守还是变通?(选自《学会坚守》)
  仰望历史的星空,我们能发现许多人因为懂得如何变通,因而能于绝境迎来重生,彰显一世英明。心怀救国救民理想的鲁迅,曾经认为,中国落后是由于体弱多病,日本富强是由于医学发达,便到日本苦心钻研医学。然而中国人健壮却麻木的现状让他认识到:必须从精神上拯救中国人,才能真正解救中国国民。于是,鲁迅毅然弃医从文,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的变通,给绝境中的中国带来了曙光,若是没有这些穷时变通的英明,中华民族岂能浴火重生。(选自《学会变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807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