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高校学位点自我评估实施方案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位点是地方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载体,学位点自我评估是其学位点得以优化且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其不断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保障,而如何做好学位点自我评估实施方案则是学位点建设和评估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从实施方案的起草制定、组织实施、成效提升三个阶段加以分析和研究,针对其中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位点;自我评估;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05-02
  学位点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的平台和人才培养的载体。因此,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主体部分的地方高校历来都非常重视学位点建设和发展,通过学位点的申报增列和建设发展,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然而在学位点建设过程存在着“重申报、轻建设,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等诸多问题,因此各地方高校应积极主动开展自我评估工作: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这是其学位点得以优化且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中如何做好学位点自我评估实施方案更是关键环节之一。学位点自我评估实施方案主要内容一般为:明确评估目的和意义,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价指标,成立评估机构,安排实施程序,组织专家评审、反馈意见等。实施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学位点自我评估效果。因此,本文拟从实施方案的起草制定、组织实施、成效提升三个阶段出发,就其中存在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需要加以注意的重点内容和优化策略。
  一、自我评估实施方案的起草制定阶段:坚持理念、明确思路、确定原则
  1.坚持理念。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实施内涵建设。在当前形势下与部属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应清醒认识到本身的短板之处:资源短缺和经费紧张,如果一心只是想以学位点的数量和规模来提升本单位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将越来越难,因为从国家建校目标和经费投入方面,部属院校具有先天的优势和相当高的起点,所以地方高校应加快转变观念,打造优势特色和支柱学位点,从内涵和建设深度着手,形成学位点的名牌效应,做出一个或者几个明星学位点,以点带面,以重点特色学位点带动一般基础学位点,才会真正提升本单位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2.明确思路。以规范性程序为牵引形成良性循环系统。学位点自我评估最终目的就是自我剖析和改进达到自身提高和发展,所以在开展自我评估之前,应做到思路清晰,即:定目标(目标定位)―找问题(现状分析)―寻对策(措施制定)―抓落实(质量保障)―上水平(自我提高)―再定目标(新一轮循环)。这样在每轮自我评估中对于学校、学院、学位点各层主体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和指引性,易于操作,有利于形成良性有序的循环系统。
  3.确定原则。以顶层设计与个体定位相结合兼顾不同类别学位点的发展。当前,各地方高校本身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学位点层次和类别的差异性,即:博士和硕士,学术型和专业型。所以,作为高校首先应按国家和当地政府相关文件的大框架下,制定本单位的自我评估实施方案,在学科方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条件、师资队伍、保障设施等方面设定必要考察环节,设立基本合格标准,确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开展。同时各二级学院、学位点根据自身特点拟定细则办法,这样学校既可以把握整体布局和宏观调控,也可以给予二级学院和学位点享有更大的自主权,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突出学科优势,找准各自问题所在。不然简单制定统一标准,势必造成不公平,也无法形成分层次分类学科建设体系,容易造成学校学位点同质化无特色现象。另外,实施方案不断反复修改论证的过程也是各学位点摸清家底和找准对策的有效途径。
  二、自我评估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阶段:设立机构、健全体系、做好保障
  1.设立机构。以专门机构的设立促成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学位点自我评估不是一次性的评估,应是相对固定时间周期的评估,这样才会不断总结经验,凝练特色,促进和带动各地方高校相关建设内容的发展。而专门机构的设立有效保障学位点自我评估模式常态化和长期化,利于各项数据存档和对比分析。另外,学科自我评估主要对本学科的学科方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平台条件等内容的自我诊断、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多个部门的业务范围,比如研究生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实验室管理部门等,如果单由其中一家承担,将无法很好完成该项任务,所以应成立专门机构,专事专办,能够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推诿扯皮、走过场和搞形式现象发生。
  2.健全体系。以校、院、学位点三级管理体制明确参与评估主体的分工职责。学位点自我评估实施方案的目标、思路、原则是一个方向标,专门机构是运转平台、信息收集载体和协调指挥中心,但是如何做好参与评估各主体的分工是学位点自我评估做出实效的关键。所以应进一步健全学位点管理建设体系,实行校、院、学位点三级管理体制。首先,学校层面成立校学位点建设领导小组,作为学位点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相关校领导、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技处、实验室管理处、资产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其次,二级学院成立院级学位点建设领导小组,作为学位点建设的责任单位。组长由院长担任,成员由相关院领导、学科带头人和专家组成。第三,学位点成立工作组,作为学位点建设的具体执行主体。组长由学科带头人担任,成员由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骨干和学科秘书组成。这样,三级管理体制不仅分工明确,责权利落实到人,同时也可以保障信息渠道通畅,各级主体各负其责,避免主体越位或者不作为现象。
  3.做好保障。以人财物适当配置增强学位点自我评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当前国家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编制,如何把学位点自我评估的专门机构的各项配套做到实处,将是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在地方高校,对于校内很多新生事物多为搭建临时组织,比如本科评估,大部分高校成立了评估办或评估小组,待本科评估结束后自动解体,实际上真正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拟采取的措施,需要很长时间去消化和督促,才能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使学校办学水平上升一个新台阶。因此,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做好硬件配套工作时开展学位点自我评估的前提。   三、自我评估实施方案的成效提升阶段:评定结果、动态调整、完善规划
  1.评定结果。以量化数据和主观判断基础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对于评估结果的认定,首先需要提升认识高度,就是通过学位点自我评估,查找问题,明确发展方向,凝练办学特色,创新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高校学位点的良性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其次,学位点自我评估主要侧重于以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为主的研究生教育过程监控;而学位点水平评估主要侧重于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结果为主的学位点整体实力对比。再次,学位点自我评估的过程中应掌握相对性与绝对性原则。相对性就是指同类学科水平间的差距,绝对性就是指某单一学科水平与绝对标准间的差距。在操作过程中,既要使参评的学位授权点分开档次,又要确定那些学位点不合格,不具备培养研究生的水平和条件。[1]因此,对于学位点自我评估的结果,各地方高校应做好各学位点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从不同主体、不同视角看待问题,找出成因,形成报告,同时参照国内同类学科的发展情况,不仅做校内对比分析,同时要放在国内大环境下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这样有利于做好学位点的定位。同时,各学位点要合理地使用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既是对学科建设状况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学科建设过程中经验和问题的一次总结。认真看待学科评估结果,真正通过学科自我评估达到进一步建设和改革的目的。[2]
  2.动态调整。以本单位学科结构和各学位点发展情况为出发点形成动态调整机制。2014年初教育部下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学位〔2014〕4号)明确评估形式: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分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两个阶段,以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为主。从以前的“要我评估”模式转变到“我要评估”模式,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了很好体现,高校能够按照本单位的学科结构和各学位点发展与实际经济社会需求进行调节,把真正培养条件不具备的学位点调整下去,集中精力,汇聚资源,打造大平台,为大成果产出创造条件。同时,也需要各地方高校的各级行政领导班子要敢于担当,科学论证,在学位点设置和调整方面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打破学科壁垒,打造特色,避免高校学位点同质化现象。
  3.完善规划。以每轮学位点自我评估为契机加速学校学位点的战略调整和布局。在每轮学位点自我评估之后,各地方高校应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对学位点规划开展动态调整,这有利于高校各类科研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形成合理的学科结构与布局。
  各地方高校应每轮学位点自我评估为契机,积极培育和发展自身特色,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自律机制,增强评估意识,摆正评估目的,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动态调整机制,始终把学科自我评估放在高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应清醒认识到做好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是提升学科水平、优化学科布局、整合学科资源的需要,更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和学位点建设的有效诊断手段。
  参考文献:
  [1]韩业,高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两点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4).
  [2]宋清洁,宋官东.高校学科评估浅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716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