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教育论文  > 
  • 不同学制下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专业课授课内容及教学方式改革的浅见

不同学制下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专业课授课内容及教学方式改革的浅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三年制学生和五年制学生由于教育经历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同的教育培养模式,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无法达到岗位能力要求。因此针对不同学制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对其所学专业课课程进行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重新构建和设计。
  【关键词】三年制;五年制;课程内容重构;教学设计
  一、前言
  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不断推进实施,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特别是机械类高素质人才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尤为紧缺。目前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都有两种学制,分别是三年制和五年制,而对于不同学制的学生,学校一般都采取相同的教育培养模式,最终导致三年制学生和五年制学生不仅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无法达到岗位能力要求,也不能体现出不同学制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本文以机械设计基础这门基础课为例对机械类不同学制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革提出一些浅见。
  二、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和依据
  机械设计基础是培养学生机械相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对简单的机构进行分析、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实结合的课程,是一门对于机械类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专业课,因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机械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效果。
  课程的改革首先要满足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高职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性教育,根本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方式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具体来说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计划和方式要具有对专业相关岗位要求的针对性。因此,针对不同学制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建立在岗位技能要求的基础上。其次,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要符合不同学制学生的特点,要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不同学制学生的特点。再次,优质的师资团队、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的完善也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首先应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同时要能对未来三至五年的市场需求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据此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优化组织教学工作。其次,重构后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应符合不同学制学生的学习特点,要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再次课程的改革和教学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优质的教学团队和完善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
  (一)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组成的重构
  三年制学生是通过自主招生和高考来到高职院校的,他们经历了高中三年的学习,知识量相对比较丰富,思维逻辑性更加严密,自我认知能力更强,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性格偏内向,团队协作能力较弱,实践水平较低。五年制学生来源于初中应届毕业生,知识储量相对较少,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但由于入学年龄小,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动手能力强,性格比较活泼,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强。因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比重就应根据两种学制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重新设计。以往机械设计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分配比为3 ∶1。根据两种学制学生基本特点,对于三年制学生应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分配比调至2 ∶2,对于五年制学生可维持原有比重或增加理论教学比重。
  (二)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设计
  三年制学生经历了高中三年的学习,自身已经掌握了一些學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理论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应偏向以学生自主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项目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以齿轮传动章节的教学为例,齿轮的参数和设计原则等基础性内容由授课教师负责主讲,对于三年制学生课堂节奏可以适当加快。之后的齿轮设计章节,引入项目化教学。首先为学生设立教学目标,设计一对能够正确啮合的斜齿标准齿轮;授课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设计为主,教师全程呈跟踪指导;学生以4~6人分组的形式开展,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在整个自主学习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怎么将基本概念融入实际的设计中,完成该章节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最终顺利完成学习和设计任务。在针对三年制学生“齿轮传动”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充分发挥三年制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强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年制学生由于高中教育的缺失,学习自主性差,学习方法和问题分析能力相比三年制的学生要弱一些,在学习过程中思想容易走神,对教师的依赖性大,但由于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对于五年制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应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样以齿轮传动章节教学为例,齿轮的参数和设计原则内容相对枯燥,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地放慢教学进度或重复讲解,根据学生听课效果和状态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受和消化所学内容。之后的齿轮设计章节,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五年制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配合教师完成齿轮具体设计章节的学习,而这个过程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积极配合参与为辅,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在针对五年制学生齿轮传动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的培养上,同时教学方式和手段使用也要以充分发挥五年制学生积极性强、好奇心重等特点为目的。
  (三)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设计
  三年制学生在高中的教育是以培养理论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为主,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较弱。技能实践教学又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强化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职业化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根据三年制学生的特点,这里以“减速器拆装实训”为例进行教学方式的重新设计。
  1.制定课程目标:完成一级减速器的拆装及内部零件的测绘。   2.安排教学流程:拆卸-测绘-安装。
  3.设计教学方式:学生分组进行,组员3至4人为宜,其中减速器的测绘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从旁指导;减速器的拆卸和安装环节由授课教师先进行示范,再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尤其是减速器箱盖的拆装、齿轮和齿轮轴的拆装以及轴承的拆装要重点讲解和示范,
  4.教学目的:通过实训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巩固理论基础。
  五年制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中职进行学习,在其进入高职前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是实验或实训课,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强。因此根据五年制学生的特点,同样以“减速器拆装实训”为例进行教学方式的重新设计。
  1.制定课程目标:完成一级减速器的拆装及内部零件的测绘。
  2.安排教学流程:拆卸-测绘-安装。
  3.设计教学方式:学生分组进行,组员1至2人为宜,其中减速器的拆卸和安装环节由学生先行动手操作,教师从旁规范学生操作;在减速器测绘环节,需要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授课教师先进行测绘示范,再指导学生进行测绘,过程中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对齿轮各参数、齿轮传动比概念、连接等基本概念进行回顾。
  4.教学目的:通过实训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大作业内容的改革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综合大作业是课程结束后对学生掌握这门课程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对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回顾和加深理解。现有的综合作业是“一级圆柱齿轮减速机的整体设计”,包含带传动的设计、齿轮的设计、轴的设计及箱体的设计等课程内容,该部分教学内容更多地偏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于三年制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切实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而对于五年制学生依旧是采用一样的指导标准和作业评价标准,这样对于自主学习性差、理论学习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相对较弱的五年制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学生上交的综合作业质量不高,作业相似度高,最终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又浪费了教师和学生宝贵的时间。因此对于五年制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综合大作业需要针对该类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差、动手能力强的基本特点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首先,提前布置综合作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其次,更改指导标准,减少每个教师指导的人数,增加指导时间,确保指导质量。再次,整合理论知识运用的“同类项”,增加学生图纸绘制量,严格保证图纸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导向来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础源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师资队伍水平和硬件设施建设,但最终的本质是有利于机械类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因此,课程改革的根本核心是学生,不同学制的学生由于教育经历的不同,在接受高职教育期间必然会体现出其不同的特质,包括学习、性格、习惯等。教学实践表明,“分而教之”和“因材施教”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针对不同学制学生教学改革的最理想的方式和最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安宏科,谈高职三年制与五年制学生教学方法异同[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4):112-113.
  [2]王少巖,罗玉福.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5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