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案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语文的学习既要以知识为先导,还应该以实践为主体,加以培养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在时代的要求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势在必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保障,是为学生减轻负担。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思考能力
  许多年前,计算机的发明是为科学计算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种电子化的计算工具。恐怕谁都没有想过,它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革命性的转变,而教师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职业会携手与它共创新式教学。当中国快速行驶在互联网高速路之时,语文教学也搭载着信息技术这辆快车飞速前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它帮助教师推开了教室的围墙,让更多的新思想、新观念步入我们的视野。它使语文教学更加灵动,更加有效,更加拓宽广度,延长深度,使教学事倍功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如何融合并且是深度融合呢?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案例谈谈。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以直观思维为主,兴趣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传统教学中,学习语文主要采用眼睛看文字,耳朵听讲解的方式学习。当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后,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改善,不光用眼睛看文字,还可以同时用眼睛看图画,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用耳朵听教师的讲解再配上音乐,使声音与乐曲相结合,虽同样是两种感官在学习,但与之前已大不相同。图画的使用更直接,音乐的使用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进行语文活动课《雅俗共赏重阳节》,我就有效地融合了信息技术。在介绍重阳节的习俗之一是插茱萸时,茱萸的图片出现在多媒体投影上,北方的孩子虽听说过茱萸但往往没有见过,当他们看到图片时理解了原来茱萸不光可以避邪,还如此红艳好看,真的可以插在头上进行装饰,难怪古人那么喜爱它;在介绍重阳糕时,各式各样的重阳糕图片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知道了重阳糕的式样不同是因各地区的不同做法儿产生的;当一个个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获得了最直接的感受,重阳节与善良、勇猛、智慧的品质及民间典故相连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当我把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文字和作者孤独一人在菊花旁独坐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并在他们朗诵的时候配音,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孤独的在异乡求仕,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理便淋漓尽致地传递给每位学生。为了更加深入地学习中国的文化,我又乘胜追击,出示了毛泽东在重阳节所做的诗词《采桑子·重阳》,并播放一幅毛泽东在战地上眺望远方的图片,讲解后再次为学生配乐朗诵。学习本课后,学生们马上理解了重阳节为什么从春秋战国一直传到现在,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不消亡的原因。因为这里面有中国的物产,有中国的美食,有中国的文化,更有中国的魂。
  恰当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视听上的共鸣和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效率有了提高,容量也在大大增加。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使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包括发现新事物,创造新作品,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创造中会有身心愉悦的体验,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是任何事物所无法替代的。这种创新的体验会让他们在学习中锲而不舍,笔耕不辍。
  在语文活动课《我爱三峡》中,我便将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深度融合在教学中。开篇介绍三峡地理位置采用沙盘模拟图,立体的三峡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又利用动图把三峡有效分割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学生通过沙盘动图明白了郦道元所写的“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怎样的画面。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又加进了曾经在游船上录制的三峡两岸视频,进一步地使学生了解到“重岩叠嶂”的含义。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带领学生跟随我的视频一起走到神女溪,让他们感受神女溪山美,水美,幺妹美,然后出示唐代刘禹锡的《巫山神女庙》: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含义后,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对神女溪的赞美。说它“碧水似罗裙,青山峭带柔。”“含羞隐群山,偶尔露俏容。”还有写山的怪石嶙峋的词句“重影叠嶂怪石峭壁”,还有描写游客惊叹神女溪之美的各种诗句“踏踏脚步声,晃晃浮船影,嘤嘤幺妹歌,阵阵绕山响”。
  当我们利用好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不仅拓宽了教学时空,更创设了探究性教学的情境,打开学生思路,进行创造性思维,既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从而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灵活性,激发学生探索能力,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当我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教学优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科技带给我们的挑战。许多学生可以自行上网查找作业答案,可以订阅网上课程进行自学,等等。当科技走在教育前面的时候,教师就面临着挑战,不仅仅是知识的挑战,还有教师的权威和话语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可以把一部分的教学权灵活地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在课堂上进行部分教学,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我的做法是在上一节新课前几天进行询问,有哪位学生对新课有所了解,愿意为同学们讲解,让学生根据新课内容提前设计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提问,他们可以自己制作PPT或是动画为同学们解答,而解答的过程要求他们要有思维方式的传递。有了这些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不会停留在学习的表面,它更传递着思维和思想。当然,为了使语文教学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教师要在课下提前了解第二天学生即将教学的内容,以免出现教学偏差。例如在教学《左公柳》一课时,学生课前查阅了当时清政府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还有左宗棠的资料,再把这些资料搜集、筛选、整合、总结。那么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前前后后过程就完全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一位近七十岁的老人力排众议,坚毅不屈,深谋远虑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他收复新疆的决策多么正确。我们中国至今仍有新疆这块富饶的土地,离不开这位抬棺上战场老人的坚定信念。
  当学生把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也决定了信息时代,当教师发挥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动性,发挥信息技术的灵活性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整合能力。当学生能够自行有效解决语文教学的难点时,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变成了教学的助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时代性,激发学生思考能力,深挖文本内涵
  当今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推动着语文教学的发展与变革。新时代拥抱个性化语文教学,在巨大的知识量面前,语文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提供服务与保障。这就需要教育者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要贴近生活,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进行作文教学《二十年后再相聚》一课时,我便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时代性。二十年后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便利用了网上的最新视频,把未来汽车与未来世界的样子呈现在学生面前。无人驾驶的汽车使时间更充分地被利用,空间被更多途径使用,道路交通被压缩得更加合理。使他们脑洞大开的是未来世界的一切商业模式都可以在车内完成,ATM机可以向你走来,无人汽车驾驶商店可以向你走来,城市可以被重构。人类世界与AI智能完全融合。这些饱含着时代性的东西被学生所接受,引起了他们的思考、联想,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在他们所写的作文中高科技,智能化的未来产品随处可见。也许学生所写作文里的事物现在无法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但谁又能否认二十年后他们所想不能实现呢?学生写作之后我又把写得好的作品再通过实物平台投到大屏幕上,通过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快速直观地修改作文,面对面地评改又是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训练,并且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快捷性。
  当我们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學的时候,定会优化语文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它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历程,拓宽了知识视野,启迪了创新思维。只要我们正确使用好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定会使语文教学纵横驰骋。
  [参 考 文 献]
  [1]李欣.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J].作文成功之路,2016(7).
  (责任编辑:张华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6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