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足学情追求有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面对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选择的运用,否则就是“邯郸学步”,不仅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让课堂教学陷入混乱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只有立足学情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立足学情;有效教学
  立足学情,就是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计都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立足学情的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自兴趣。一旦他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不顾一切地去钻研和探讨。对待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法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需要教师催促、逼迫去学,而会积极主动学习,产生的学习效果与逼迫产生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结合在一起,以此创设教学情境,以境激趣、以境促情。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亲自动手分一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的含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创设这样一个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师把6根棒棒糖要分给昨天作业写得较好的前三名学生。并让学生说说该如何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想到(1、2、3)(2、2、2)(1、1、4)。教师按照学生说这三方法进行实际分发。在按照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分的时候,有些学生已经看出“问题”了:“老师,这两种情况分的不公平。第二种分法最公平。”他刚说完,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你们的想法真不错,这种公平的分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平均分。”
  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用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情境促使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用情境引出新知識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数学中的动手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把这些机会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剪、拼、画”发现数学规律、揭示数学本质。并且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重视知识发展的过程。在动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了然于心,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不仅如此,在动手中还拉进数学与学生的距离,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让他们在动手中感到成功的喜悦,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做好充分准备。
  如教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空间。并且考虑到学生知识经验有限,在动手活动中教师可以像导游那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不断动手探索。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测量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180度,这样他们就会有目标的动手,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有效避免毫无目的、毫无章法的随意动手操作。这样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知识积累和思考方式,有的通过“折一折”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成一个平角;有的通过“剪一剪、拼一拼”也可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律。就这样,通过动手他们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得到数学定律,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这样的学习过程比教师单纯地告知答案印象深刻得多。
  三、合作交流,提高能力
  小学生喜欢在一起讨论商量,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群策群力,帮助他们共同解决学习问题。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博众家之长。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学生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总之,立足学情的小学数学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立足学情的数学教学,才能把新课改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于育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6).
  [2]龚志萍.如何提高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3(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