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指导小学生写好叙事作文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叙事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叙述、表达、写作的方法,叙事作文的写作能力对于其整体的学习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叙事作文习作的过程中应以引导学生为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基于此,主要探讨了指导小学生写好叙事作文的几点方法,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生叙事作文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叙事作文;指导;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叙事作文的写作是存有未知素材的一种写作方式,作文的内容不仅有生活实践的经验,更有学生的想象,因此学生能否抓住叙事作文的主旨和层次非常的关键。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叙事作文的核心内容,抓住重点,多方面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构思。教师应重视叙事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学生的叙事能力影响其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的提高,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指导。对此,引导学生写好叙事作文有效方法分析如下。
  一、明确叙事作文文章主旨,突出中心思想
  在小学叙事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明确作文主旨,以明确的中心思想为叙事文的核心,这是叙事作文写作的目的。学生通过叙述一件事件而有所体会和感悟,这是文章的中心和主旨。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所想表达的思想就是整个叙事文的核心,教师应正确地指导学生如何体现出中心思想。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整个作文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明确作文主旨,接着通过具体的事件叙述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将其深刻并富有创意地表达出来。其次,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叙事文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人物和事件,都会让学生留下印象和情感,这些往往都会成为叙事作文的文章主旨。叙事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养成通过阐述事件表面揭示内涵的能力,将叙事与感悟同时进行,引导学生从深层次理解事件情感本身,同时要求学生在叙事文作文过程中不要为了记事而叙事,应有感而发、由心而写,将自身对事件的感悟作为叙事文的主旨并将其贯穿在整个事件的始终。
  二、叙事作文应分清主次、详简合理
  在小学叙事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抓住作文的重点,对主要事件处应详写、在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应简明扼要略写即可,从而做到叙事文结构合理、突出主旨确保作文质量。比如,让学生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进行作文写作,该作文的题目为一件难忘的事,在写作过程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叙述事件中令人难忘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感到难忘。令人难忘之处必然是存在事件发生的过程当中,所以在叙事文作文过程中应注意立意明确、主次分明、详简合理,主要通过对事件的描写突出思想情感。尤其是对具体事件中所涉及任务的动作、表情、神态以及周围环境等都应进行详细的描写。叙事文的开頭和结尾作为全篇作文的枝节部分应简要的描写,但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其精要部分。叙事文在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要进行重点的描写,将其作为作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体现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叙事文的主要结构,应做到有“点”有“面”,“点”详细写、“面”简略写即可,“面”中通常是对事件氛围、环境、背景的阐述和描写,主要发挥烘托文章主旨的功能,而在“点”上通常就是叙事文的核心,直接突出文章主旨和思想内涵,因此对“点”应详细描写。
  三、叙事作文中对事件的描写应具有起伏和变化
  在小学叙事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描写的任何事件都掺杂着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想象,找准并抓住事件的变化特点才能将事件描写的深刻和具体。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事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不同时间,事件会有哪些变化,不能只抓住一个时间点的一个情形描写,而忽视了事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从时间的角度来讲,有的事件为几分钟或几个小时,有的事件时间会很长。其次,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事件是随着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认识到这一点后再展开事件的描写,自然也就将事件写的更加生动和具体。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事件的变化和发展往往是随着矛盾的出现、解决而不断进展的。所以,要求学生在叙事作文中阐述具体事件时,要找准事件矛盾点展开详细的描写,并应注重文章应有起有伏,避免叙述过于平淡。没有起伏的文章往往会缺失重要的感悟和体验,叙事跌宕起伏、富于变化才能让人记忆深刻、难忘。
  叙事作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类作文文体,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来说属于重要的启蒙教学,教师应给予一定的重视。在指导学生的叙事文写作时,要积极地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习惯,从而提升自身的叙事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慧.小学记叙文写作结构教学浅析[J].作文教学研究, 2014(2):55-56.
  [2]孙学銮.小学作文记叙文的教学方法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10).
  编辑 刘瑞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