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指出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设计问题缺乏层次性、趣味性、新颖性等问题,并结合案例探讨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策略。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性策略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和师生互动的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如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检验学生理解情况,启迪并发散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互动性等。合适精巧的课堂提问是一种艺术,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鼓励他们努力寻求开启问题大门的钥匙,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笔者认为,科学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是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途径。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的效果却不能尽如人意。尤其是小学英语阅读课,信息量大,知识点多,设计课堂提问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不少教师,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环节,设计课堂提问,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就是给学生“量体裁衣”。导致课堂上看似有互动却是“伪互动”,看似有效果却是“伪效果”。
  一、低效提问,带来“伪互动”
  (一)浮于表面,不见层次
  教师在备课时缺乏深度思考,仅将比较浅显的问题做一些罗列。比如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等。学生积极发言,小手如林,回答问题干脆利落,完整完美。课堂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其实,细细想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呈现从易到难的梯度了吗?不假思索得出的答案含金量几何?教师是否权衡这类简单问题在课堂提问中所占的比重,使课堂提问能更科学、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呢?
  (二)形式单调,缺乏趣味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上枯燥的内容和静止的图画,常常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冷冰冰的语法和词汇,更是不能激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连串的类型雷同的提问,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们采用的提问手段和方式是否灵活多样又不失趣味?
  (三)规范有余,新颖不足
  我们不难发现,整堂课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既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问顺畅,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不错。但是,时隔多日回想品味的时候,竟发现没有让人记忆犹新的环节。听课者是这样,学生亦是如此。有效新颖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眼前一亮,过目不忘。
  综合以上几个现象,我们发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存在缺乏层次性、趣味性、新颖性等问题。教与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那么,艺术性地设计一堂阅读课的提问,以使所设之疑凸显层次、饶有趣味、精巧新颖迫在眉睫。
  二、巧妙设计,走向“真效率”
  (一)精心鉆研文本,科学设计问题
  陶行知先生云:“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师备课时要尽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研透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目标明确的问题,如导入衔接的问题,知识理解的启发性问题,触类旁通的发散性问题,归纳总结的聚敛性问题,温故知新的复习性问题等。
  设计问题要精巧有层次。如译林新教材3A第一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呈现了Mike在新学校的第一天的学习生活。他先后和新老师Miss Li以及新同学Liu Tao和Su Hai互致问候,最后Miss Li给学生上课。教师可先呈现主人公Mike。随后抛出第一问:Who can you see in the story?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卡通片,认识故事中的人物。随即呈现第二问:Mike和同学是如何打招呼的?学习新知“Hi”“Hello”“Good morning”。再进一步以通过听音选择的方式追问:Mike和Miss Li是如何打招呼的,学习新知“Good afternoon”。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猜测故事中“class”的含义。本课时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英语课文,有的老师觉得基于阅读材料设计问题无从下手,如此选择从易到难、层次清晰的几个问题步步推进能让学生跟着老师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得轻松,学有所得。
  (二)兴趣导向引领,内容形式兼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通过灵活多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对小学生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水平比较低,只要是生动的,新鲜的事物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益。如利用多媒体手段图、文、声、像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或利用简洁形象的板书提出问题,用利于操作的实物引出提问等。
  译林新教材4A Unit7“Story time”部分呈现的是爱心义卖的场景。教师通过出示和Miss Li的QQ对话,过渡到他们学校为了捐助灾区儿童举办的义卖活动。Miss Li询问学生是否愿意看看义卖现场。学生带着好奇心观摩了义卖现场,学习兴趣在上课伊始就被激发出来。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思考答疑。教师牢牢依托“爱心义卖”这一情境设计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提问,逐一呈现并学习人物、物品、价格。最后,教师像变戏法似的把板书的重点勾勒出来,学生惊叹居然是一个插上翅膀的爱心。教师继续设疑:Is 20 yuan enough?文中筹集到的20元善款是否足够?学生作否定回答,课堂自然延伸拓展,学生用所学句型进行现场义卖。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善于抓住学生保持注意的节点,控制好设置问题的节奏和形式,把学生的感官和情绪在合适的时机调动得恰到好处。
  (三)抓住提问契机,力添点睛之笔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不到学生求通而未通时,不启迪他;不到学生欲言而未能言时,不开导他。教师要尽可能抓住课堂上一些预设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问题。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教学过程就会远远比预定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应即时发现这些鲜活的教学资源,抓住契机因势利导。
  例如译林新教材3A第二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呈现了早晨同学们陆续来到教室并互相问候的场景。通过Su Hai的自我介绍以及Mike与Liu Tao的对话呈现本单元句型。在模仿跟读课文录音的环节,老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个细节,当读到“Are you Wang Bing?”这句话的时候,录音中“Are you”后面有所停顿,老师顺势问为什么。通过短暂思考,有一小部分学生得出答案:因为Mike不确定面前的同学是谁,所以在犹豫地进行猜测。这样,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角色的感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提高了朗读的兴趣。
  文本是静止的,问题却能让它活起来;文本是平面的,问题却能让它立起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师俯下身来,蹲下身去,立足学生角度,以兴趣为导向,精心钻研文本,科学设计问题,抓住有利契机,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保驾护航。由此产生的“真互动”使得课堂变得充盈而生机勃发。
  【参考文献】
  [1] 蔡绿妍. 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张小皖.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3] 陈艳兰.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探讨[J]. 科普童话,2018(30).
  [4] 雷海英. 提问的艺术——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综合版),201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