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组织成就高效科学实验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实验是最常见的探究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撑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但笔者从自身上实验课的体会以及听其他老师的实验课中发现:理想的实验课难上,难就难在实验课的“组织教学”!
  一、课堂现状——喧哗无序乱成团
  不可否认,学生喜欢上实验课。而在实际教学中,科学老师都有一种感受:不做实验的时候,教室里安安静静,但实验课上,课堂秩序便乱成一团,实验教学在闹哄哄中开始,在乱糟糟中结束,科学探究的目标不能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无从谈起。因此,实验课组织教学难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阻碍着实验课教学效益及质量的提高。
  二、原因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
  小学科学实验课组织教学难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客观原因,如班级人数太多,实验仪器、药品等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实验要求;再是教学的主观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源于实验材料的困难
  学习材料的准备与使用是一节科学课成功的前提。科学课要准备的材料很多,大多数科学老师都是兼职老师,工作量大,分身乏术,学校里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师。于是,有些老师为了上课便去仪器室随便找些材料,应付上课,学生自然因为材料的不到位而乱成了一团。
  (二)源于学生实际的困惑
  小学科学的实验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在他们的观念中,科学课是用来放松的,就是来玩的,语数课堂上的压抑,可以在科学课课堂可以得到尽情的爆发。实验课,我们一般都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实验的。五六个学生围坐在一张实验桌四周进行科学学习,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分工不清,他们的操作或与实验有关,或与实验无关,鱼龙混杂、良莠难分,使课堂教学秩序失控。
  (三)源于教师层面的迷惘
  当学生完成实验以后,便坐在那里无所事事了,不会分析实验数据,于是,教室里窃窃私语就开始了。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指导,那就会影响教学按部就班地进行,使本身良好的课堂秩序出现混乱,这不仅造成教师组织教学的困难,而且直接影响实验课教学的顺利完成。
  三、对策思考——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何才能将小学科学实验课组织得井然有序,学生做实验“活而不乱”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精心准备材料,促成生动课堂
  在极具开放性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取材、选材、用材是构建科学概念,促成生动科学课堂的前提。
  1.材料准备要充分
  针对科学课中材料准备不足甚至困难的问题,只要我们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材料的来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科学工具箱配备了主要实验所用的器材,适合分组实验;原常识仪器大部分仍然大有用途。如四下需要的电流实验盒、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岩石标本等,原常识仪器一般都有。除了教师,学生也是一支生力军,不应该被教师所忽视和遗忘。
  2.材料呈现要及时
  小学科学教学建议中指出:“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应该精心安排。一般不需要把一节课的全部材料都放在桌上,可以按照教学环节的展开,先后呈现器材,达到以器材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以器材引领教学活动的效果。”适时呈现、发放供学生探究用的材料能提高探究的效率,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
  3.材料检测要“下水”
  科学教师在上实验课之前应该认真地做一遍“下水实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在《白醋与小苏打的变化》这一探究活动中,学生迫不及待地将白醋倒入装有小苏打的瓶子并盖上玻璃片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混合物夹着二氧化碳直往瓶口涌,冲掉了玻璃片,漫到了实验桌上,学生尖叫着跳开,教室里一片狼藉。这一意外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做一下“下水实验”,适当减少小苏打与白醋的量,实验教学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了。因此,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地做好“下水实验”,并及时发现和记录可能出现的意外,并制定相应措施,以避免和减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耐心管理学生,打造有序课堂
  实验课中,导致课堂纪律失控的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实验习惯,不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笔者认为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同时,我们要制定一系列的实验规则。如:在老师允许开始实验前不得自行摆弄实验器材等。教师要不时地提醒学生学习这些实验规则,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的实验课堂才会越来越有序。
  (三)倾心引领课堂,成就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探究式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科学知识,习得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只有当学生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实验教学才会顺利地进行下去。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怎样实验?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反复实验过程中,收集、分析相关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2.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是动态的,要捕捉住这些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就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例如《电和磁》一课中,重温“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这一实验中,磁针偏转的角度很小,学生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验之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重复实验。正因为变化不明显,学生的兴趣反而更浓,为自己发现磁针的偏转而感到兴奋不已。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讨论,才能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3.引导学生分析數据
  一堂实验课上,学生除了进行实验操作外,还要完成实验数据的分析任务。教师要根据不同实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时而准确地收集学生的实验数据,整理他们的实验发现。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非常重要、不容缺失的内容。所以,科学教师要抓住科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性,挖掘和发挥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天台县三合镇中心小学 浙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0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