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运用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适应课程改革要求,本文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引入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程中,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的能力。实践表明,研讨式教学模式引入该门课程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均有帮助。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方法;电路分析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214-02
  一、引言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动,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要求明显提高。单一的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课形式呈现的“独白式”讲课模式虽然能保证知识的准确传授,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参与度较小,学生很难调动思维积极主动思考,不利于培养现代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以及创新的能力。显然,亟须寻求一种更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电路分析基础是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需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后续课程如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对学生的分析及抽象思维能力等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1]。因此,为充分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这门课的教学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引入了研讨式的教学模式。
  二、研讨式教学特点及研究现状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讲授—研究—讨论”的三元结构模式。学生在课前会先收到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后有了总体认知,课堂上老师简单讲授基本要点后,各小组内再通过研究探讨,课题演讲以及结果、解决方法展示等形式体现研讨式教学的整个过程。很显然,研讨式教学更侧重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查找文献、独立思考、口头表达以及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
  研讨式教学最先由德国的弗兰克[2]提出,此后国内外教师开始研究并应用在高校课程中,如有教师将研讨式教学引入到计算机科学专业课堂上[3],促进了师生双方的学习交流;梁秋霞等人提出创新型研讨式教学,并将该方法引入交叉生物学科中,对培养创新人才起到了推动作用[4];欧阳宁等人提出改进的五步研讨式教学法,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5]。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有国外理论的束缚,模式太过单一,以及实践中研讨教学往往会占据大量时间,能否保证教学内容按期完成也是需考虑的问题。
  三、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研讨式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教学内在要求的必要性。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逻辑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基础课,如果在前期学习中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很难继续专业课的学习。该门课程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程教学的更高要求需要教学模式有所创新,而具有研究特性和讨论形式的研讨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传统教学模式因太过单一使得学生主动性不强,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研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问题探论,充分调动了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2015年以来,我院完成了计算机科学、物联网工程、智能、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離不开平时教学的影响,研讨式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升。
  四、研讨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
  1.研讨式教学与网络结合模式。研讨式教学有大量讨论和汇报将会占据很多时间,如果时间控制不好,学习计划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为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网站上提供了课件等教学资料,可以满足学生线下学习的需要。课后还有自测题及互动模块便于学生复习及交流。课上研讨式教学模式与课后网络平台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2.小班讨论课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在电路分析基础的小班讨论课中,课前提前告知研讨内容,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先讲授相关内容的基本理论,讲解完毕后会提出思考题,各组互相探讨并总结。例如,在“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及运用”的专题研讨中,演讲人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介绍定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定理的描述、推导过程、使用技巧、例题演练等,陈述完后就这一组讲解的内容开展研讨,各组可提出补充内容和建议,最后根据小组的综合表现,由师生共同打分评定。
  3.夏季小学期课程与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结合。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是按照实验报告要求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缺乏探索精神,自然也就导致对实验能力的培养达不到理想效果。例如,在做验证“叠加定理和置换定理”实验时,在没有研讨前,有的学生按照提供的电路图快速画完后,在验收阶段,被问到定理的相关知识时,只是简单陈述结论,缺乏必要的思考及研讨。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湖南大学为期四周的夏季小学期中,有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电路分析基础实验课程。实验课上,学生先独立完成实验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实验思考题展开深入讨论,每组学生就本组讨论结果进行针对性发言,其他组可进行补充,老师最后还会提出开放性的探究题并对此次实验做出总结。
  五、效果评价
  电路分析基础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后,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评价反馈较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学生参与度提高。课堂气氛比之前活跃很多,由一人主导变成全体参与,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踊跃回答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兴趣度提高了。
  2.学生考核成绩良好。电路分析基础没有采用单一的考核标准,而是将课程考核分成五部分:作业占10%、课堂测验和期中成绩占10%、小班讨论课占15%、课程实验占15%、期末成绩占50%。通过对2016级通信专业120名学生成绩的统计可知,90分以上有10人,约占8.33%;80—90分的有50人,约占41.67%;70—80分的有40人,约占33.33%;60—70分的有19人,约占15.83%,60分以下的有1人。总体来看,研讨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大部分学生在研讨过程中能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对问题的探讨会从多个角度分析,积极探索不同解题思路。
  3.课外学习能力提升。除了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研讨式的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到学生课外的学习,使学生对学科知识钻研变得深而广,远胜于传统单一授课的效果。随着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在主动学习下会涉猎更多知识,老师也必须及时开拓自己的知识面。研讨式教学推动了师生双方的进步与交流。
  六、结语
  研讨式教学提倡以研究讨论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着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变得生动灵活,对培养学生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以及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评价机制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使得教学模式的革新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时代需要的综合、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建辉,王博华,曾凡仔.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互动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130-131.
  [2]谭渊,林纯洁.德国大学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教育,2017,(01):43-51.
  [3]周栋,曹睿卓,刘建勋.基于研讨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改革研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2):36-40.
  [4]梁秋霞,曹刚强,王雁萍,等.创新型研讨式教学在交叉学科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11-112.
  [5]欧永宁,吴翠云.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在高校“概论”课立体式实践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01):92-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