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途径。而口编应用题是应用题启蒙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形成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
  一、依据算式,引导思维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实物、图形比较容易理解。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应用题教学内容,教师可将教材中的式子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将算式和手中的实物或图形相联系,使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模型,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开拓思路去尝试口述。
  二、精心设计,图形引路
  当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具体、形象的模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语言叙述的练习,让学生将一种实物、图形转换成语言表达叙述出來,达到学生既动脑又动口的目的。对于学生编题时出现的语句不通、前后矛盾等问题,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及时予以纠正。
  三、激发兴趣,自行设计
  要想提高学生口编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就要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大胆尝试,使其能根据自己脑海中形成的不同模型,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情境各异的应用题。这样,在列算式、想模型、口编应用题的过程训练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活,对今后的应用题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四、应用题引发的思考
  在一份数学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师徒二人做同样的机器零件,师傅每小时做38个,比徒弟每小时做的2倍还少14个,徒弟每小时做多少个?(用方程解)”虽然学生在答题时设得都是“徒弟每小时做x个”,但列式上有的是“2x+14=38”,有的是“2x-14=38”,孰是孰非,同学们莫衷一是,争论的焦点是“+14”还是“-14”。试卷公布后,有个学生问我:“贾老师,这14是加对还是减对?”“你说呢?”“应该减。可少14前还有一‘还’字,该怎样理解?”我说:“你用‘不但……还……’说句话好吗?”他略作思考,说道:“我不但现在要好好学知识,将来还要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说得很好!”我说,“‘不但’与‘还’连用,表示递进关系,一个‘还’字,就将前半句的意思深化了。你现在将‘不但……还……’套到这题里该怎么说?他说:“师傅每小时做38个,不但是徒弟每小时的2倍,还比他(2倍)多14个。”“为什么要变成‘多’14呢?”我问。“因为只有‘多’14才能将前面的意思递进,是吗?”他想了一会儿说。也许是由于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都较聪明吧,他回答得很好。我赞许地点点头:“那你说这道题该怎样算?”“要是‘2x-14=38’就得去掉‘还’字;要是“2x+14=38,就得把“少”14变成“多”14’。”他肯定地说懂了!事后,我想,不会分析这道题,从某种方面说,是学生偏科造成的,而偏科现象是教育教学的误差,是偏科学生甚至教师对语、数关系的认识不足造成的。语数本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正如冰心同志所说:“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因此,教育学生语数等各科并重,突出爱好,全面发展,尤为重要。就语数而言,学好语文对理解数学概念、法则、解答应用题等具有关键作用。如上例如果学生对“不但……还……”所表示的关系不懂或懂而不会具体运用,对题中所出现的逻辑性错误就不可能找出来。因而,如果学生学不好语文,弄不懂字词义,不懂语言结构规律,那么就无法理解和推算数学上的一些严密的概念、法则,稍复杂的应用题等。如“质数”与“互质数”“解方程”与“方程的解”“增加到”与“增加了”等,诸如此类的严密的概念和说法往往只是一字之差,其意义却大不相同。学生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有效提高理解掌握、应用数学概念、法则,正确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诚然,学生学好数学,对学好语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好了数学,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会相应地有所提高。这对于学生分析文章篇章结构、阅读写作等大有裨益。总之,小学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启蒙学校,是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第一步。对于语数,小学生乃至中学生应齐头并进,不得偏废任何一科。
  可事实上,在小学中,也确实存在偏科现象。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不爱动脑筋,讨厌数学。他们认为,数学枯燥无味,而且不会做的数学题念10遍,思考20遍还是不会做或做不对,太伤脑筋了;语文则不然,多数课文都有声有色,生动有趣,让人感到趣味无穷,而且不会写的字多写几遍都会了。至于问题,考试不能全答问题吧!结果,这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式的学习方法,使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当差,语文上多数也无多大进展。
  有的学生正好相反,他们多数天姿聪颖、善动脑筋。觉得数学上的“1+2=3”简单而有趣。不必像学习语文生字、课文那样,动手动嘴还动脑。自然地,这些学生的学习重心就会倾向于数学。对语文只是勉强应付。到头来,他们语文成绩一般,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数学成绩也不一定很好。而且这类学生还有一个通病——字迹潦草,不规范,错别字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时不爱语文,懒于动笔造成的。可见,这些从小就偏科的学生,在以后的继续学习中无法得到全面发展,也没办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每个小学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进而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能教哪科就强调哪科重要,甚至于排斥他科,使学生无所适从。
  其次,在教学上,教师要在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爱好,让学生全面发展,从一入学就要因人、因材施教,不出难题、不搞题海战,也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欣然接受知识。而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无论学哪科都不会感到很难,而且会自己跳起来摘树上的果子“吃”了。
  【参考文献】
  [1]刘友红.迁移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的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
  【作者简介】
  史金荣,女;1972年1月生;一级教师;任职于盘锦市双台子区辽河小学;区优秀班主任;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
  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2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