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广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方面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语文课,越来越受重视。那么小学教学是每个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有学好小学语文,才能为以后的社交以及学习做好铺垫。现在的教学逐渐多样化,很多教学目标也从技能变为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现在微课这种信息时代的教学方式下,更是很好地形成了新课改的目标。那么应该怎样将微课合理地用到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这也成了小学语文的发展必要因素。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现状
  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对教育大发展也是越来越重视了,很多学校利用了非常先进的技术和相应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也有很多学校引入了微课,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把微课引入小学课堂,这不但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思想,还实现了教学方式更好的转变,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也有很多微课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篇文章就针对这些问题提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用措施。
  一、对于微课使用的频率过低
  我国的小学升初中一直都是免试入学的,但也有很多地方为了监督各个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检查老师对学生的授课水平,在每个学期的期末都会有针对性地进行统一的考试。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是小學从五年级开始,就组织各种年级组的大型考试,然后根据每次大考的成绩为学生优先分配更好的学校以及好班级的政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校及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偶尔使用微课,也是应付上级对该校的一些检查,但是教学本质并没有得到改变。微课在很多的一线教学中也并没有起到更多的作用,与此同时,微课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
  二、没有很好地理解微课
  相对于传统课堂中老师传授的知识,微课没有那么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微课指的是以小视频作为主要的授课方式之一,在此过程中可以围绕不同的知识点开展对学生的授课。很多学校在微课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又分成了很多种教学方式,比如讨论类、演讲类或者是探究学习等类型。也有很多老师对微课真正意义的理解存在一定的欠缺,从而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把微课当作正常的课堂使用的现象,其授课的方式依然很局限,很单一,并没有有效发挥出微课的真是作用。
  三、缺乏微课使用的灵活性
  在使用微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忽略了微课本身的灵活性。其实微课课件的传输很方便,学生在学校或是家里都能随时观看。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微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讲新课之前,老师可以把要讲的课程重点以及难点或者需要拓展的知识方面提前做成微课视频发到家长群里,让各位家长辅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从而做到学生学习的辅助资源。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提前了解一部分相关知识,更能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除此之外,还能很好地和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并有效掌握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也能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加强学生和老师的互动[1]。
  四、缺乏创新思想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拥有很多的教学体系和大量的微课资源。当下就有很不错的课堂资源被不同类型的学校引入小学课堂。但是也有很多的问题,比如部分老师过于依赖微课资源,不认真备课,这样不能掌握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没起到有效的作用。个人认为微课最基本的就是学习态度,作为一个合格且优秀的老师,应该时常关注微课这种新型教学的发展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2]。对于学生慢慢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社会能力最基本的就是交际的沟通。近些年,我国各个行业的人才缺口都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不断增加,城镇的发展也十分迅速。针对当今的社会情况,学校领导人应该更加清楚从小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并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也要让每个学生慢慢融入生活,让他们清楚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并更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这样也能更好并有效地减轻现在的学习压力和以后的就业压力。
  总之,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教学方式很多样化,其中微课的引入也刷新了很多老式的教学方式,微课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希望各个学校以及老师能够在不断的工作中累计更多的经验,更好地掌握微课的使用方法和授课的方式,并对于微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能有更好的完善,为提供更好的教学做好更有效的铺垫。
  参考文献:
  [1]王晓刚.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J].信息记录材料,2018(5):170-171.
  [2]蔡丹迪.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25-26.
  [3]包志鹏.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对教改的作用研究[J].学周刊,2019(8):148.
  编辑 李烨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