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渗透传统文化,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渗透传统文化和发展学生素养有机结合,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悟科学本质;知晓发明技术,树立科学思想;阅读优秀典故,崇尚科学精神;秉承传统美德,提升实践能力四种途径来实现两者的共赢。
  关键词:小学科学;传统文化;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A-0072-03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1]。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各环节。显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课堂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渠道。作为科学教师,应当梳理和分析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通过合适的内容载体和恰当的路径策略,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育人目标[2]。
  一、品味语言文字,感悟科学本质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其中成语、谚语蕴藏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深厚的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包罗万象,蕴含哲理。科学课上,教师可领着学生去慢慢品味其中的科学原理,细细感受其中的科学奥秘,并尝试搜集与储备,进一步拓宽眼界,丰富积淀,加深对现象背后科学本质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伏罂而听”蕴含着声音传播的奥秘,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向四面八方传播(四年级《声音的传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动地描绘了食物链的一部分(六年级《有趣的食物链》);学习科学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去(六年级《拓展》)……这一个个成语,文字精练,揭示现象,渗透本质,深含其理。“蜻蜓低飞要下雨”“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有关天气的谚语(三年级《今天天气怎么样》);“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揭示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四年级《食物的消化》);“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是对变异现象的生动描述(六年级《生物的变异现象》);还有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深刻阐释了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四年级《一切都在运动中》)……这些精妙的谚语、诗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蕴含本质。
  科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字、词、句、段、篇,学习领会其意,感悟其理,鉴赏其美,学以致用。教师也可让学生收集和展示原理相关、形式相同的词句,以便触类旁通、加深理解,感悟现象当中的科学本质。
  二、知晓发明技术,树立科学思想
  科学的核心是发现,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中国人民向来勤劳淳朴、谦逊睿智,领先世界的发明与创造,数不胜数。这些发明与创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我们的科学教学,理应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
  例如造纸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伟大创举,结束了古人用石头、树木、甲骨、木牍、竹简等作为书写材料的历史,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指南针,战国时亦称“司南”,则开创了人类借助工具辨识方向的先河。在教学三年级的《纸》和五年级的《研究磁铁》时,教师要放缓教学节奏,图文并茂、浓墨重彩地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影响整个世界,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中国发明,深切感受中国人民的睿智和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
  中国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在商代早期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较大型的青铜器。在教学三年级《金属》一课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调查,深入了解我国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史。在教学三年级《测量》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漏刻和沙漏,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其原理动手做一个漏刻或沙漏,感受其中的精妙。在教学四年级《我们来抽丝》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用绘制手抄报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中国的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传统,了解开辟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此外,利用热空气会上升原理而发明的孔明灯(四年级《热空气和冷空气》);揭示了光沿直线传播原理的中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五年级《光的行进》);把形状结构学与艺术学运用于工程而建造的布达拉宫、苏州园林、赵州桥(五年级《建桥梁》《造房子》);张衡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六年级《火山和地震》),这些涉及中国发明与制造的内容,分散在各个年级的教材当中,教师要充分用好这些素材。
  烙有“中国”标签的发明与制造,彰显了特有的中国文化和科学创新精神。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图文、建模、视听等手段向学生详细地进行介绍,亦可动员学生开展课外调查、绘制手抄报、自制仿真模型、举办小展览等形式,探寻中国发明和技术的发展,感受中国的创新文化。
  三、阅读优秀典故,崇尚科学精神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充满智慧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先驱和名人。他们的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在科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科学故事并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走近历史先贤,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感受和崇尚我国古人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伟大科学精神。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級《科学是……》和《观察》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读李时珍耗尽毕生精力编写《本草纲目》的典故,鲁班意外受伤发明“锯”的故事,袁隆平深入研究培育水稻的事迹。并让学生说一说、谈一谈“从故事和事迹中,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得到哪些启发?你如何评价故事中的人物?”以此来发挥故事中蕴含的独特魅力、人物品质以及育人价值。类似的方法,还可以用在这些地方:教学六年级《登月之旅》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感受古人对探秘月球的向往。教学《探索宇宙》一课时,可向学生详细介绍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教学《火山和地震》时,可以带领学生读一读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一系列小故事,感受其从小热爱天文,追求梦想的精神,知晓其为我国天文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中國科学史上的名人和典故,不胜枚举,是学生们最为喜闻乐见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阅读和接触,不仅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萌生民族自豪感,更能从中耳濡目染地受到求真务实、探究进取等科学精神的熏陶。
  四、秉承传统美德,提升实践能力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的培养应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多处有利于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的课例和内容。有效实施这些课例和内容,一方面可以继承和发扬节约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契机。
  例如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在教学三年级《地球上的水》一课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对“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家乡或小区附近的河流有没有被污染?污染源来自哪里?”等问题进行实际调查,撰写调查小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土壤是动植物的家园,在《纸》和《土壤的保护》教学中,学生只有经历过对纸的生产过程的了解,对生活中浪费纸、破坏土壤的现象和行为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深刻意识到保护木材资源和土壤资源的重要性,促使其形成节约用纸,珍惜土壤的自觉行动。此外,诸如四年级《我们吃什么》、五年级《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六年级《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等课,虽然内容上分别与食物、矿物、能源有关,但均指向节约意识的培养。这一目标的有效达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切实关注生活、关心热点、经历调查、分析现状、研究对策、综合应用、践行节约。经历了这一系列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处理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和提升。
  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发扬与传承,学生科学素养需要发展与培育。这一任务和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与整合,相辅相成,日积月累,从而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
  [2]王露.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教学研究, 2019(4):4.
  责任编辑:赵赟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tudents’ Science Accomplishment Development
  LI Fei
  (Jiangning Science Park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Inheri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constructing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s,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of cultivating their science accomplishment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hould consciously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students’ accomplishment development through four ways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savor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comprehend the essence of science, grasping invention technology to form scientific ideas, reading fine classics to advocate scientific spirit, and adhering to traditional virtues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raditional culture; science accomplishment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7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