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幼儿园客家民间游戏区的创设与教研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邱金兰

  摘 要:福建省上杭县城南幼儿园地处闽西客家区域,客家人向来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生动活泼有趣的民间传统游戏,就是其中主要手段之一。在幼儿园活动区中开展客家民间传统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增强幼儿体质,幼儿的合作意识,乐观、坚强的态度等个性品质也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客家民间游戏区中的指导策略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在客家民间游戏区中,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指导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过程中,能够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思考。只有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做出推断,才能真实地认识孩子。
  关键词:客家民间游戏区的创设;教研策略;幼儿园
  客家民间儿童游戏,文化内涵深刻,无须特殊场地,器具就地取材,易学易玩较安全,还多具有竞技性,世世代代相传,很得家长和孩童的喜爱。如今的孩子整天面对电视、电脑和高档的电动玩具却总感到百无聊赖,地方文化资源已慢慢退出了孩子们的生活和视野,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被忽视以至白白浪费。我园地处闽西客家区域,在幼儿园活动区中开展客家民间传统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增强幼儿体质,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識,培养其乐观、坚强的态度。由于客家民间游戏区是幼儿的意愿性活动,在幼儿游戏的世界里,教师如何把握这种幼儿游戏意愿,支持幼儿游戏行为,并在尊重和支持中引导幼儿的发展,这是现代幼儿园教师教育素质的重要体现。会观察的教师能够在游戏中看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与发展的关系,能够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思考,并及时将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与分析。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做出推断,才能真实地认识孩子。
  一、 创设丰富的客家民间游戏区,激发幼儿对客家民间游戏的兴趣
  我们在创设客家民间游戏区时重视形式多样化,开放了时间、场地,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室内、走廊、户外相结合;班级之间混班联动相结合等形式。如:大五班在美工区创建了以“老鼠嫁女”为主题的刺绣、编织、剪纸等客家民间游戏,这些游戏能让孩子们手部的小肌肉群得到积极的锻炼,小手变得越来越灵活,孩子们做事认真、耐心、专注、克服困难等良好品质得到培养。走廊,有“客家童玩区”,如:下棋、挑竹棍、平衡叠高、打弹珠、打纸牌等。
  中一中二班,混班开展游戏,充分利用班级和走廊玩“沙包嘉年华”系列活动,有做沙包,花样玩沙包,也有比较经典的客家民间童玩;《弹珠子》《瞎子摸象》《竹偶戏》《打纸板》《拼摆小棍》,客家民间游戏;《拔乌龟》《跳皮筋》《勇夺红旗》等等。
  这两个班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区域游戏形式,尝试以角色为载体,把角色扮演融入游戏中去,孩子分为两部分,自由人和上班族两种角色,上班族坚守岗位,自由人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到各个游戏点去投币交往,使游戏流动起来,活起来。这样将角色扮演融入游戏中去,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孩子的个性与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游戏中得以充分体现;孩子的交往、认知、语言、生活等综合能力在区域游戏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 挖掘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客家民间体育游戏和客家民间童玩
  我们将孩子熟悉、喜欢玩的客家民间体育游戏用挤塑板画、名画绘本的形式装饰在操场、楼梯墙面,激发孩子了解客家民间体育游戏。和家长共同搜集了大量的客家民间体育游戏,并三位一体共同制作客家民间体育游戏道具,增进孩子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同时将这些道具投放在孩子醒目的地方,激发孩子探索民间体育游戏的欲望。如:在户外内廷运动区创设了“民间竞技游戏”如:划竹排、划旱龙舟、开坦克、打陀螺等。这些民间竞技使幼儿大肌肉群得到发展,提高了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培养了幼儿挑战自我的意识,在合作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还创设客家民间童玩,把童玩分类为掌上童玩、纸艺童玩、竞技童玩三种,还通过师幼合作,自制了近30种童玩玩具,并把它们放置在显眼、孩子便于取放的地方,激发孩子游戏童玩的欲望。同时我们将客家民间游戏有机融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让客家民间游戏成为幼儿园课程和幼儿活动的内容,利用客家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孩子,让孩子在开展客家民间游戏中了解客家文化,了解民俗风情,传承地域文化,提升我园办园品质。
  三、 欣赏、感受、表现当地的客家民间艺术文化
  如:舞龙、舞狮、打腰鼓、划龙舟等等。除了在操场用挤塑板画来展示当地民间艺术文化外,还通过孩子亲自制作、师幼合作等方式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大一班和大五班的孩子们共同创建表演区“梦想剧场”,表演了木偶剧、童话剧、秧歌、腰鼓、抬花轿等客家民间艺术,本次表演区是孩子们自导自演的,趣味盎然、其乐无穷。在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角色合理分工,互相协调、互相帮助,在表演歌舞时,幼儿能充分体验和感受到韵律美、节奏美,这些有助于促进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满足了不同孩子的发展和需求,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体验,又激发游戏的欲望。同时把这些艺术文化融入幼儿园早操、自主游戏、健康运动之中,既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让幼儿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淀的基础上自由探索。自主、开放的本土游戏环境,不仅营造了良好的乡情教育氛围,也进一步凸显了我园的本土文化特色,为我园文化内涵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实施高质量的幼儿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 聚焦观察视点,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一)视频观察解析
  观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变得更加重要。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可以了解儿童的个性品质,可以了解儿童如问应对困难情境,可以观察儿童的行为,可以了解儿童的深层次兴趣和爱好,可以了解儿童正在构建的信息和知识。我园新老师多,大部分老师还不足五年教龄,为了让新老师的观察能力得到较快的提升,课题教研活动中增加“视频观察解析”环节,目的是将“问题聚焦”,帮助新教师针对问题理清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提出与幼儿发展相结合的具体策略。   教研活动中年段长负责轮流收集有代表性视频如:《跳竹竿》《抽小棒》《钉钉锤锤》《跳皮筋》等有效视频3~5分钟,研讨过程中紧密聚焦幼儿游戏过程中行为的观察分析,对照《指南》的发展目标提出调整策略。有时也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观察内容挑出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整体评价,评价幼儿的素质、能力、相互合作精神等找出问题共同解决。例如:老师通常是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在区域中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并用白描的方法完整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然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我来组织,我应该怎么做?还可以怎么做?这样做可以促进孩子什么能力得到发展?游戏的玩法怎么进一步推进?
  如:《跳绳》活动,开始投放跳绳后,孩子探索了跳绳的各种玩法,有的幼儿会单脚跳,反着跳,还有的幼儿跑着跳;有的两人合作跳绳;也有的在跳长绳,老师把孩子学习跳绳的过程录下了视频。在教研活动中“视频再现”活动场景。让每一位教师都非常直观地看到同一个问题,并在分析过程中阐述各自不同的主张,并提出提高跳绳技巧的策略。同时老师们统一了认识,跳绳活动对孩子动作发展有很大帮助,能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能力。跳绳让每个孩子都有了收获,他们面对自己逐步取得的成绩非常的开心,跳长绳需要孩子们很好地合作,也需要勇气,同时也需要老师的鼓励。
  视频观察解析活动开展后,教师对如何观察儿童行为,如何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幼儿的观察解析能力也上升了一个层次。
  (二)重视现场观摩和研讨反思
  教师在组织客家民间游戏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很多教师难以应对,缺乏现场观察、指导的经验;也有些教师能捕捉到游戏中的一些现象,但不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缺乏解读分析幼儿行为的方法与思路;还有些教师仅仅知道等待与观察,不知道如何与幼儿进行现场互动,缺乏有效互动的方法与策略。针对这些现象,每周进行一次课题观摩活动,观摩结束后进行研讨反思,解决游戏活动过程中的问题,大家进行再设计,针对难点和共性问题,利用大家的智慧交流各自的经验,使大家都受到启发。
  如:大五班的动手操作区《民间刺绣》,我们观察到:孩子们对刺绣非常的感兴趣,可是在穿針这个环节就遇到了问题,每次排队让老师帮忙穿针的小朋友可真多。这时听到俊铭小朋友说:“这根针怎么一直穿不了线呢?”嘴巴小声地嘀咕,小手也没有停下,一会儿把毛线的一头揉一揉,可是越揉毛线就像刺猬一样,细毛张得越厉害,而且长长的软软的,怎么也穿不进去。他一会儿用剪刀把毛线剪齐,可是手一碰到,毛线又张开了,还是穿不进去。
  针对穿线难这个问题,观摩结束后进行研讨时大家就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老师们提出几个解决的方案:1. 放到嘴巴里舔一舔,把线弄湿;2. 投放了一些绘画的小纸张,把线缠绕在纸条上一起穿;3. 投放穿针器;4. 换钢针,换细线。
  同时得出共识:刺绣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的良好品质。刺绣活动从“穿针”“打结”到一针一针地绣,为使作品色彩鲜艳、丰富,还要换好几种色线,这就需要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手、脑、眼要协调一致,是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老师们在研讨交流后,不仅教师的观察分析和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得到提高,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教师设计、组织、推进游戏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新老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仅懂得了看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较好地做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理性思考。同时还营造了研究的氛围,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思想认识,改进了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教师教科研理论知识与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烨芳著,王郑宇主审.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2]董旭花,阎莉,刘霞.幼儿园区域活动现场指导艺术.
  作者简介:
  邱金兰,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城南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5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