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文玉 谢忠祥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介绍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从政府顶层设计、社会打造空间、高校完善教育体系、学生主动参与四个方面对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進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XJK17BGD015)
  [作者简介] 张文玉(1967—),男,湖南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材料、高等教育研究;谢忠祥(1984—),男,湖南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建设与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17-0082-02    [收稿日期] 2019-11-12
   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困扰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培养质量,其核心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表明这方面已引起政府、社会、高校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突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就地方本科院校来讲,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一方面可以解决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当前行业产业创新创业人才急缺的局面,促进行业产业发展。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不足。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虽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但主要还停留在想法阶段,其创新创业知识还不完善、创新创业素质还不足。此外,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老套、教学内容陈旧,课堂上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式接收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这些都束缚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
  2.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创新创业环境有限。近几年政府和社会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表明这方面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设置了一些专项资金,来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但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工作起步较晚,一方面一些政策和制度还不完善,另一方面还存在制度和文件落实不到位和设置的专项资金仅限用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的策划和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立项,等等。加之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创新创业环境还非常有限。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还是过于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的课堂传授,其对应的学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了主要部分,而创新创业教育仅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涉及的学分少,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此外,如何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与课堂教学相冲突、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等问题还处于探索之中。现有学生的考核机制还是过分强调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还没形成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地方本科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地缘因素的影响,其在人才聚集、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处于先天劣势。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劣势越发明显。地方本科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创新创业相关工作纳入中心工作,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有助推作用,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声誉。
  2.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培养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基础理论实、专业技术精、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需求相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高地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缓解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逾800万,出现了一方面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不足的局面。地方本科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这方面的训练,一方面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创业成功,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1.政府应加强创新创业顶层设计。政府应加强创新创业顶层设计,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在业务管理、组织实施、成果激励等方面发挥好政策的引领作用,设立专项资金,引导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让他们参与到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中来。地方政府可结合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制定相关措施,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项目申请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过程中来,把政府的扶持与指导贯穿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去。
  2.社会应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空间。社会机构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培训指导、咨询服务,也可以以市场化的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投资有前景的创业项目,给予在资金、场地、经营方式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开办创业论坛,邀请创业领域的学者、企业家、投资人讲述创业故事、分享创业经历、传授创业技能,等等。同时鼓励高校教师通过产学研合作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等等。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优秀的创新创业典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3.高校应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强化课堂教学,将“大学生职业规划”“创业基础”“就業指导”等课程列入必修课程,开设“创新训练与实践”“创新创业基础”“创新与创业管理”“创新创业心理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建设分层次、依次递进的创新创业课程群,保持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构筑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以二级学院实验中心、实习基地为主阵地,加大专业实验室开放力度和开放实验教学。将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科研创新训练、创业训练、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定期组织实施,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具体项目。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机构,负责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各项活动。
  4.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应广泛开展以技能、创新实验大赛、创业大赛为内容的学生学科竞赛,深入推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供学生选择,合理计入学分,规定学生须修满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才能毕业。学生应结合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特长,选择一些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参与。通过这些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96.
  [2]翟三琴.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J].校企合作,2016,(15):130-131.
  [3]“四位一体”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9,(17).
  [4]徐礼堂,陈旭阳.基于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4):9-12.
  Abstract: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important part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is paper also reflects on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aspects:top-level design of the government,social space building,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Education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