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建军

  摘要:针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特点,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总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以及人才的培养顺应新课改的需求,展现高中歷史课程教学的整合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了顺应这种改革模式,应该掌握高考改革中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公正性特点,将各项创新教育理念与高中历史融合,积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自主探究环境,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缺少创新等问题,这些现象不仅影响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限制课堂教学的创新。因此,对于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认知特点,创建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为高中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中,通过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可以满足高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在公平性、公正性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如,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并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可以自主性选择学习内容,通过适应性知识的选择,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展现课程教育改革的价值。
  (二)实现分层次教学
  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特点,将新课改理念运用其中,会为学生创设分层次的教育环境,将历史课程作为选考科目,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强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实现高中历史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三)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伴随高中历史课堂的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可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由于历史课程作为高中课程的基础组成,学生在学科选择中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选择相关科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知识特征、职业发展以及兴趣爱好等需求的分析,参与到知识学习之中,为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改革及创新提供支持。
  二、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性的影响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部分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薄弱,无法及时顺应新课程的教育改革需求,导致历史思维以及创新意识受到限制。由于新课改教育的创新性,历史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教育思想时,会针对历史课程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探究环境,一些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表现得过于积极,影响课堂秩序,也有一些学生受到传统灌输教育思维的影响,缺少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影响高中历史课程的创新价值,导致新课改方法流于形式。
  (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通过对新课改教育状况的分析,虽然一些历史教师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融入了创新的教育手段,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学生在这种片面化的背景下无法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降低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一些历史教师没有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仍然选择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使课堂形成了单一知识传输的模式,不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意识的增强带来限制,而且也降低新课程教育创新的质量。
  (三)教材内容发生改变
  结合新课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特点,一些教学内容发生了改变,必修课程以及选修内容呈现出模块化状态的变化,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适应多样化、复杂性的知识结构变化,降低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效性。而且,一些历史教师为了顺应新课改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内容选择中面临困难,影响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落实。
  三、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更新历史教育观念
  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应该了解并分析新课改的内容,针对传统应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课程教育的改革,并通过历史课程教育观念的更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历史教育理念更新中应该做到:第一,历史教师应该掌握素质教育的优势,创新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积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构建完善的教育模块,展现历史课程教育创新的价值。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结合历史基础知识、历史背景以及主干内容等,进行层次化教学模块的设计,引导学生按照层次目标学习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专业性的指导。第二,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角色,为学生营造宽松性、和谐性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互动化的平台中提升专业素养。例如,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学中,教师在备课中应该仔细了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周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等,并设计表格、史料等。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层次化的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分析、史料的解读会系统的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掌握该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第三,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形成敢于质疑的思想,通过探究情景、辩论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及历史意识。
  (二)构建问题探究平台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科学设计问题探究环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思考以及活动中形成启发思考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首先,在问题探究平台搭建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民主性、公平性的环境,将问题作为探究导向,使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例如,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微课构建中,利用微课先向学生展示统一的货币,然后设定问题:如,美国为什么可以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体现美元的中心地位的?如何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等,之后展示探究情景,学生将问题作为导向,可以在微视频观看结束后进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课程教育创新以及探究平台构建的价值。其次,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景,针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以及课程结构的特点,避免知识机械讲解现象的出现,以展现教育创新的价值。最后,教师在情境化的问题环境创设中,可以设置启发性的提问环节,学生在该种环境下会按照历史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积极发表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问题的看法,展现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育改革的价值。   (三)创新历史课程教学方法
  通过对历史课程教学状况的分析,将新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融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各项课程教学的整合,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中历史新课改内容顺应时代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在历史课程教学创新中应该做到:第一,课程引导中,教师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知识融合,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历史内容的分析,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历史意识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课程引导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搜集日军罪行资料,简单阐述日军侵华的危害以及人们团结的重要性。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当今中日关系现状有关图片以及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资源,引导学生在问题分析中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在重难点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当时人们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使学生加深对战争的理解,掌握日军侵华的罪行。通过这种探究性以及引导性的知识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引导学生利用历史资料进行问题探究,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结论等。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者秦始皇”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前预先分组布置任务,全班同学根据既定问题分组搜集资料,如统一的原因条件(背景)?统一的过程?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秦朝疆域如何?秦朝灭亡的原因?如何评价秦始皇?等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与集中代表性发言结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共同分享彼此的收获,最后通过专任教师的专业讲解和总结提高学生们的历史学科基本认识和素养。)所以可以发现,学生在多样化的史料学习中,可以细致的了解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专业性。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认识到新课改的优势,通过公平性、探究性教育环境的构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教育的改革及创新提供支持。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积极总结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方法的改造以及教学环境的创设,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以及情景引导中自主学习历史知识,改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为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闫兆民.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7(64):153.
  [2]叶群芳.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基于“学优吧”App的精准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420(4):138-139.
  [3]黄旭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提升路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26.
  [4]周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2):56-57.
  [5]高鸿翔.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9(9):144.
  [6]王慧,关娴娴.基于历史课堂观察的问答行为比较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22):126-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5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