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外传播视域下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多数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还难以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通过对河北省三市八所高校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调查和测试,明确并分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文化的现存问题和原因,然后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和学生主体出发,提出提升大学生对外文化传播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4-0065-03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Expressing Ability of Chinese
  Culture from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JIAO
  Ziqi, LIU Xiaoxing, WU Xiaohan
  Abstract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and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are important missions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most college students are still unable to express Chinese culture in English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s and the tests of students’ Chinese culture output ability of 8 colleges in three cities of Hebei Province, this paper first clarifies the problemsfor them to spread Chinese culture, 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students’ poor ability. At last,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ability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 ident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hinese culture; English expressing ability; cultural confidence
  1 引言
  文化是一個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灵魂和源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对外文化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所处的政治、经济大国地位还很不相称,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还存在明显的“失语”状况,这严重削弱了我国的国际大国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因此,新时期加强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主体,提升中国文化传播意识和对外传播能力刻不容缓。
  自2000年南京大学从丛教授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一概念以来,国内学者已应用访谈、问卷、测试等不同方法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如早期研究有张为民、朱红梅(2002),蒋亚域、刘世文(2005),邓文英、敖凡(2005)等针对本校师生和四川省内部分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和测试,近期有肖龙福、肖笛等(2010),王东霞(2012),关敏、苏雪梅(2019)等针对本省或本校学生的调查、测试以及结果分析。然而纵观已有文献发现,现有研究都是从大学英语或英语专业单学科出发开展的调查,从跨学科视角开展的研究还不多见;而且针对调查和测试结果所得出的改进建议都是从英语教师的视角提出的关于如何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缺乏学生主体的意见考量。
  本研究将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和学生主体出发,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内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基于学生视角探讨提升其中国文化传播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学生在实际的对外传播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2 研究设计
  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针对河北省八所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调查和测试,拟解决五大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母语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与传播意识;大学生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现状;大学生使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主要障碍;各高校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对待开设此类课程态度;大学生对课程开设与教师教学的建议和需求。
  研究对象  以毗邻京津两市、地处雄安新区周围的石家庄市、保定市和张家口市的八所高校为例,以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本项目的研究。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调查问卷经过多名教师的审核和部分学生的试测,共包含14个问题,意在了解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测试主要在本校的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学生中进行,分为中国文化知识考查、词汇翻译和文化介绍三大部分,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以及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   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可以得出:在大学生母语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与传播意识方面,63.7%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我国传统和现代文化比较熟悉,80.4%的学生认可母语文化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与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的重要性,22.5%的学生表示自己会有意识地传播中国文化。在大学生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现状方面,仅有13.1%的学生可以比较清晰地表达中国文化。显而易见,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直接影响了其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大学生使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主要障碍和具体原因方面,60.2%的学生选择中国文化知识缺失,89.3%的学生认为是英文能力的限制,90.8%的学生选择中国文化专有词汇表达困难,以及76.7%的学生反映相应文化知识材料缺失,导致其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多数学生反映自身对中国文化学习的动机不足,大学缺乏相关中国文化通识课程和中国文化英语课程,自身欠缺中国文化专有词汇的翻译能力,课堂内外缺乏情景应用训练等。
  在各高校开设中国文化课程的情况不容乐观,仅有个别高校开设有中国文化通识课程和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且都是以选修形式开设;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待此类课程的态度是很有必要。在大学生对课程开设、教师教学的建议和需求方面,90%以上的学生希望多了解中国文化基本常识、特色文化、文学、教育等方面的英语表达,88.9%的学生希望学校教师能提供汉语专有名词翻译技巧、中西文化对比、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并开展训练、推荐中华经典文化在线资源与读物等方面的技巧和帮助。
  通过对本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和大二141名学生的测验和访谈(大一,19级保险本二47人;大二,18级保险本二45人,18级会计本一49人),进一步验证了大学生中国文化知识的短缺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薄弱。在第一部分10个题的文化测试中,仅有48.3%的学生答对六题及以上;在第二部分20个题的词汇翻译中,达到12个以上翻译相对准确的人数占比不足35%;第三部分的口头介绍效果更不理想,学生的文化知识不足,加之语言能力薄弱,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有效传达京剧这一国粹的实质内容,大学生中华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堪忧。
  3 高校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的调查、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尚不完备,虽然了解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但是其英语表达能力还相对较差,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所难免。在当前我国加强对外传播的语境下,排查高校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薄弱的原因以寻找有效的提升策略尤为重要。
  大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动机不足,学习途径和内容也相对欠缺  绝大多数研究对象在学习中国文化知识时不积极主动,就业和应对考试的目的性远远强于传播文化的使命感。大学生本身在大学时的学习动机就已衰退,如果没有严格的课程考核评价要求,单凭兴趣和责任感驱动其丰富母语文化知识还远远不够,学习途径和学习内容的短缺使得大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难以保证。
  大学生没有树立足够的文化自信,对外文化传播责任和意识相对薄弱  由于大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其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心,淡薄了自身进行文化传播的意识,从而出现部分学生忽略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追求过洋节、吃西餐,对外来文化和个别国家的福利制度等夸夸其谈的现象。
  高校的外语教学文化教学失衡,运用英语开设的中国文化课程缺失  虽然英语教育中融入多元文化教学早已在我国英语教育界取得共识,但在实践中,多元文化教学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同时教授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使用该语言时的社会文化规约,以培养学习者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其他国家的文化教学少之又少,特别是本国文化教学更少[1]。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英文化教学的失衡,是使得大学生不能流利自如地表达中国文化的重要原因。此外,各高校所开设的中国文化英文课程少,相应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策略和翻译教学不够完备,也导致高校大学生对母语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英语表达能力不强的问题。
  4 提升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思考
  完善高校的中国文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和学习途径  在新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参与对外文化传播的主体,熟悉中国文化并能有效运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当前大学生对外文化传播不容乐观的现实,高校的首要任务是通识教育学科必须加强对中国文化教学的重视,严格考核要求,同时为学生提供中英文化网站、微信和微博等多元知识获取途径,以便于学生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优化学习效果。
  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平等的文化观,增强其对外文化传播意识  树立文化自信对于大学生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较强的文化自信也能促使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形成平等的文化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甄别是非和轻重,培养爱国情怀。高校要开展跨学科合作,融中华优秀文化于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豪感,进而自觉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改善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弱势地位。
  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引入,衡化中英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作为提升大学生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文化教学中不能缺失母语文化导入这一环[2],衡化中英文化教学、加强中西文化对比已为时代所需。教师可以借助MOOC等线上资源,课上开展以产出为导向的文化教学,模拟真实场景设置口语任务、进行书写训练,融入跨文化交际技能和翻译技巧的讲解,达到语言文化学习和输出应用的双重功效。另外,高校也应增设英文的中国文化拓展课、中西文化对比选修课,举办文化主题沙龙或讲座等来丰富运用英语学习母语文化的渠道和方式。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母语文化素养  高校教师应该通力合作,转变单一学科教学理念,融中国优秀文化于课程教学之中,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优越感和自信心。高校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英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修养与跨文化意识,这样才能将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识传授给学生,使之内化于思维之中并体现输出于语言之中[2]。
  5 结语
  尽管改善我国在对外交流中的文化失语现状还任重而道远,但是大学生、教师与高校应当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明确努力方向。笔者在总结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内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调查和测试,并基于结果从文化自信和学生主体的视角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思考,以期各方能共同努力,以实现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并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好中国声音。
  參考文献
  [1]肖龙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7.
  [2]王东霞.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母语文化的态度以及母语文化与英语学习的关系的调查[J].大连大学学报,2012(1):113-116.
  项目来源:2019年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我省大学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英语表达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研究”(基金编号:201911420005)。
  作者:焦子琦、武晓涵,河北金融学院,研究方向为对外文化传播;刘小杏,河北金融学院外语部,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和英美文化(071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6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