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用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黎启韶

  一、上下結合——精准定位
   优质课的标准,不仅在于它有效完成了本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过程中经历知识转化、内化提升、创新应用的过程,而要实现这个过程,必须要对教材有精准的定位,沟通知识内容的上下联系,才能实现对学生转化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优质课的精神。在《解决问题》)一课中,我们是这样结合《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教材定位的。
   1.全局思考。本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开篇已表明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而且要以简单的形式和生动的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进而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精准分析。我们再查阅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与本节课有关的说明内容,并形成了《知识点对比分析表》:以上的分析经历了“总览——分览——对比分析——形成定位”的过程,具体是: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全册教材的介绍进行总览,明确二年级上学期学段对解决问题总的要求;其次对本课内容与关联知识点进行分览,制订《知识点对比分析表》,为教材定位提供充分依据;第三,通过对《知识点对比分析表》的对比分析,归纳本课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异同;最后形成结论,明确教材定位。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也明确了本课的教材定位:本课既承接“表内乘法(一)”以具体的画图理解题意的方法,但又在这个基础上进了一步,不仅含有多余条件,画图的方法也进一步简化。将以往具体可数的实物个数简化为提取自“量”的图画,这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将画图简化为线段图作好了铺垫。
   二、关注细节——洞悉真义
   优质课的设计要独具匠心,才能有效激活课堂。一部分教师在阅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时,深度阅读不足,较多关注的是目标与重难点的阐释,对书中关于教学思想的描述则思考得不深,这是一种研读失当。在《解决问题》一课中,我们是这样关注书中每一个细节的:
   1.把握细节,对“显点”着眼。教师用书对例题主题图的使用是有明确指向的,属于书中的“显点”描述。这里既要求学生读懂情景图,也能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内容中的第3点更强调了在读懂数学信息的同时,需要尝试用数和数量表示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思维方式。
   2.把握细节,对“隐点”推敲。“隐点”一般不容易把握,但也不是不可把握。可以结合书中各方面的描述,推敲前后文的联系与文字内涵,从而发现其中隐含的思想,并在课堂教学中把这种思想表达出来。
   3.把握细节,对“空白点”点睛。“空白点”并非指《教师教学用书》没有阐述,而是没有提供一个清晰的“度”给予我们进行参照。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空白点”的处理,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度设计,但不要逾越学生年龄特点所能接受的界限。 “空白点”合理、有效的处理,常常可以成为教学的亮点,起到点睛的作用。
   三、精准把握“行为动词”
   我们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解决问题》一课的行为动词进行了分析,具体获得以下结果:“掌握”“能”和“获得”属于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在以上框选不难看出,运算技能和四基能力是本课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施加的力度必须要加重和加大。但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回顾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过程性的经历,分别需要让学生体会、了解和尝试。那么我们在设计中,可以根据目标达成的需要灵活设计,有效为目标的实现服务。在教学建议中,我们注意到框选的行为动词含有:深化、体验、感悟、积累,可见,对于乘法算式意义、数学模型的构建在本课中是处于重要的地位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充分和丰富的体验。而阅读数学信息这个环节则用了“读懂”这个行为动词,本课的数学信息不仅丰富,而且存在多余信息,“读懂”不仅要理解了数学信息的含义,而且还要剔除无效,选择有效信息进行解题,因此教师在阅读理解中需要下一定的功夫的设计,才能真正实现《教师教学用书》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作为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指导用书,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研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过程中,没有精研细磨的态度,是不可能参破其中奥妙,达成优质课堂的目标的。精研细磨究真义,勘破悟道现真章,只要我们循着这个方向努力,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 徐国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8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