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借助一定的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和不懈探索。主题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围绕一定的主题把零散的知识结构化,通过一定的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加速学生对新知识的长期记忆和内化,从而对学生成长产生可持续的影响。该教学模式无疑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主题;系统知识;学习情境;核心素养
  
  在政治课堂上,运用主题式教学培育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是行之有效的。该模式强调教学围绕教学主题借助一定的活动为学生展示结构化而非碎片化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本篇结合“国家财政”一框的教学实践,探索主题式教学在培育學生政治学科素养上的运用。
  一、 确立指向发展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教学主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因此学生的政治素养要通过每一节政治课堂的教与学的积累、每一节政治课堂的教学主题的落实而最终实现的。没有主题,教学就失去了核心。教师确立教学主题时在立意上一定要高瞻远瞩,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立德树人。基于上述因素,笔者把“国家财政”一框的教学主题定为“国家财政——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依据课程标准
  本框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三维目标),从知识角度上,要求学生了解财政的含义、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来源及用途、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以及财政的作用、财政收支关系等;从能力角度上,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一个大工程来说明财政的作用;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财政的作用,认同国家的财政政策。国家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关系到我国的治理能力问题,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不断地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把“国家财政——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确立为本框的教学主题提升和聚焦了三维目标,对接了核心素养,让处于新时代的中学生更直接地明晰我国财政的价值理念,增强学生对我国财政作用的理解,进而认同我国的财政制度,从而培育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财政的收入与支出和进一步深化“如何才能让财政更好地守望人民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培育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财政实现过程必须通过预算和决算(法定程序),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从而培育了学生的法治意识;人民美好的生活需要财政的支撑(物质),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引领学生根据国情正确理解我国的财政政策的选择,从而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培育其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学主题的确立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学生对有关财政知识的储备比较少,理解财政的社会经验不足,因此所设主题必须能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探究的热情。把主题设为“国家财政——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容易把自己带进课程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体现,有效学习才真正发生,我们的教育才有意义,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真正开始。
  二、 构建滋养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系统知识
  高一政治课时少,一周2节课,内容又多,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所有高一政治教师面前的必答题。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学生一眼就能够看明白的知识放手让学生完成,省出时间探究较为复杂的问题,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不浪费学生的生命。“国家财政”这一框的知识点较多,非常适合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因为主题式教学模式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是要求围绕某主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进行知识的整合,完成一个系统化的主题学习。笔者在认真研究了《经济生活》教学参考后把本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进行分类,把“了解”类的知识(财政的含义,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来源与用途以及财政收支的关系)归为“是什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提前了解掌握;把“理解”“认识”类归为“为什么”和“怎么办”,放在课堂上重点探究掌握。反观“国家财政”一框的教材编排顺序:先介绍财政的含义及实现过程——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及收支关系,这样的编排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太吻合。财政的作用其实是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过程中共同产生的,要首先了解财政收入与支出及收支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财政的作用,因此需打破教材顺序把本框第三目的内容调前作为“是什么”的内容,在了解了相关基础知识后再进一步探究“国家财政为什么能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即财政的三个作用,这样逻辑更为清晰。另外教材没有继续深化“如何才能让财政更好地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也就是只停留在分析问题上,而没有提出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措施。人类的基本活动有两大类: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我们教给学生知识最为关键的应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怎么办”不可或缺,这样“国家财政——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的主题有了它应有的完整知识链。
  人的素养并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后天教育培养出来的。教育离不开知识,任何的学科知识都蕴含着一定的素养,离开了知识素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土壤和养分。但孤立的、零散的、表层的学科知识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难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正如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指出的: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应当把教材当作资源,把知识作为手段,系统优化教材知识,加强教学的结构化,为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为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   三、 组织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活动
  (一)组织生活型的课堂活动
  在讲授财政作用时,选用了一段“南水北调通水5周年纪念”的视频,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运用课本的相关知识思考三个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建设如此巨大的工程?为什么能建设如此巨大的过程?建设如此巨大的工程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并准备好纸笔把视频中的有关重要信息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提取关键信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學生结合视频并运用课本知识回答问题,联结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通道,训练了学生理解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利用近期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视频作为学习情境,既丰富了学习资源,也让课堂更有时政的鲜度和生活的温度;既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化了知识,涵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理论联系实际本就是政治学科的生命线,课本的理论源于实践、源于生活,只有同生活实践相结合并运用到生活中,理论学习只有回归生活才有了它的生命和价值,这样的理论学习学生才愿学、爱学。
  (二)组织推理型的思维活动
  《经济生活》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综合探究在本单元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这个单元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该单元价值观念的落脚点。本框题所处单元的综合探究的主题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因此本框教学必定要体现这一价值观念。教师在上本节课内容时也研究了与本授课内容相关的高考题,发现“国家财政”在高考中的位置是很突出的,如2015年全国1卷第38题第2问“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这个高考题就是在考查学生的经济学素养,考查学生能否运用经济学的价值观念(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要最终促成学生学科素养落地必须要贯穿这一价值主线。
  “怎样用好财政以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自主探究很难完成,所以在这里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逆推导的思维方式进行:要让财政发挥“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就必须要维护财政支出的公平。而要使财政发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就必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在展现理论逻辑推理的魅力同时又贯穿了经济学的价值观念——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推理能力,也建构起学生的经济学基本价值观念。
  (三)组织情感型的课堂活动
  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最根本的是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而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奋斗,从而引导学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在此,引用一段配乐朗诵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在民生中国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富强中国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走向复兴路,青春勇担当!/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情感得以升华,更深刻地体会到个人与国家之间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关系,也很好地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责任担当。
  主题式教学的价值在于通过对某一教学主题的相关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实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赋予知识以实践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教育的归宿在于回归生活,在于把课堂所学转化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动力,思想政治课堂要始终坚持知行合一,以理服人,以理导行,成为学生人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席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62.
  [2]陈友芳.知识—语言—思维: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测评体现新转向[J].中国考试,2018(7):53-59.
  [3]栾军.主题式教学:让思想政治课更丰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4):18-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8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