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课堂组织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杜香美

  摘 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高中生而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史料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当中,有意识地开展史料实证活动。文章在阐述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基本内涵和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以部编版历史教材《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例,提出了多方面的课堂组织策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史料实证意识;合理运用生动史料,激发史料实证兴趣;引导学生鉴别史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指导学生解读史料,提升历史分析能力;撰写历史论文,学习论从史出。
  关键词:史料实证素养;科学素养;课堂组织策略
  
  如何在新教改中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突破,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好史料认证的方法,得到良好的历史教学效果,这是高中历史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已实现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目标,改善我国高中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一、 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
  若想提高學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必须要注意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内涵上讲,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所收获的知识,以及在学习历史领域科目内容时的所得所思。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必须要通过教师大量的准备工作,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准确的解读,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辨思维,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素养的建立要基于对历史史实的知识进行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直观、立体的解读。若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这些史料知识必须要尽可能的客观真实,同时教师要进行全面地搜集,尽可能客观地展现出历史事件的真相,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最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思维模式,努力去探索历史事件的真相及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最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历史问题。
  二、 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积极作用
  首先,史料实证是史实确认的关键方法。一切学习求证的过程都建立在对史料的学习搜集及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因此,必须要确保史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教师要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能够反映历史事件真实面貌的信息。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除了向学生传授史料知识,还必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史料实证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挖掘历史事件的真相,形成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求证精神。其次,史料实证是史事理解与解释的基础方法。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掌握必须要建立在对事实充分掌握与理解的前提上,而不是简单的接受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史料实证的方法进行学习,正确地认识历史事件非常重要。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的基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去,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搜集相关历史知识,同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从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准确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
  三、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是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点,下面,以本课为例,阐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合理运用生动史料,激发史料实证兴趣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在课堂上也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硬塞给学生,对各类历史资料,要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事实上,要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要采用各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用多媒体等新兴的教学手段,通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生动、具体、形象的历史资料。这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历史教材中的史料不够丰富,而且相对单调,所以老师要注重搜集教材之外的各类知识,同时要运用更多生动的史料,激发学生对史料研究的兴趣。
  例如,在《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育中心制作历史纪录片《珍妮纺纱机》,引导学生代入工业革命的历史情境。随后通过这一资料预设相关分析问题。1. 珍妮纺纱机产生于什么时代。2. 这一时代的政治、经济环境如何。3. 珍妮纺纱机产生给社会变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上述问题学生都可以在纪录片呈现的史料中提炼出来,由此可以激发史料实证兴趣。
  (二)引导学生对比史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历史资料非常的繁多,也非常的复杂,如何从众多的历史资料中,通过考证与鉴别,搜集和掌握客观真实的历史史料,就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内容。学习历史知识必须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历史资料时,要尽可能客观全面地进行历史事件的再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史料对比实证的思维。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思考,形成史料实证思维,自主的对历史资料进行分类考证与对比,教师要保证向学生所讲授的历史资料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例如,在《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中,对于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不同的史料供学生对比鉴别。从横向方面可以呈现不同国家、媒体对工业革命的评论、新闻材料。纵向方面,可以呈现不同历史学家对工业革命的评价与反思。注意从多个角度出发,挖掘其内在的联系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学生意识到,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使得资本主义列强凭借雄厚的资本力量,扩展领土,掠夺和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并把它们发展成原料产地以及投资和殖民场所,这个过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工业革命既是技术革命、生产力革命,同时又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通过不同史料的对比,养成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思维,增强历史核心素养。   (三)指导学生解读史料,提升历史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必须要打牢学生掌握史料常识的基础,只有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的历史资料,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接近于历史的真相,通过演绎推理和批判的思维,最终寻求历史的真相,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对史料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历史教师如何向学生正确地解读历史资料,首先要搞清楚解读的内容,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关于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并努力发掘历史资料背后所蕴含的规律及真相。同时要注重解读的方法,要按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習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史料解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最终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史料解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历史资料的鉴别力,一切的解读都应该围绕该目的进行。
  
  例如,在《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中,可以通过图片史料引发学生探究思考,如图所示,问题①:图中工业革命发明成就的命名有何共同特点?能说明什么,还能找到其他证据说明吗?问题②:图片工业革命发明成就命名有例外吗?又说明了什么?通过组织学生解读史料,可以从发明成果“命名”的现象探讨到“机械装置”“集中分工”的本质挖掘,得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技术革命,还是一场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生产组织的变革。这个教学过程不仅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图片史料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证分析素养,提高了解题能力。
  (四)撰写历史论文,学习论从史出
  要在讲授历史资料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发掘出历史事件背后的客观规律及真相,还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撰写历史知识领域论文的形式,通过文字表达向教师展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理解深度。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要做好选题的准备工作,给学生划定一个合理地范围,题目要紧密的贴近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要能够以小见大,要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思路来进行写作,既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又要引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来证明观点。采用撰写论文的形式,让教师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性。
  例如,对于《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教师可以布置“我眼中的工业革命”的命题论文。布置论文不是要求学生泛泛而谈,而是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具体来说,这篇论文要围绕工业革命的原因、意义以及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的重要形象来撰写。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且在独立的思考后,用文字的形式加以表达。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目标。
  四、 结语
  历史资料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史料的全面性、客观性与真实性,在对学生进行授课和解读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思维及能力。
  参考文献:
  [1]金丽君.追求认知的质量: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深度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9):47-50.
  [2]陈振华.寓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于“结构化思维”之中: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一目的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11):37-39.
  [3]舒设蕾.优化课堂提问与解惑 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培育: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1):39-42.
  作者简介:
  杜香美,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52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