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卢永春

   摘 要:传统教学认为语文学习只要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即可,而忽略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步入了新的阶段,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在分析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与特征、语文教学现状基础上,对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语文教学开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5-0042-02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科目,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让学生掌握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与特征
   1.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
   从字面意思来看,核心就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而素养是多方面的融合,包含价值观、知识、能力等。因此,学生通过学习而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被称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评价个体的重要标准。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核心素养。而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
   2.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基础性。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如果学生语文基础不牢固,那么学习其他科目也会存在一定障碍。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2)动态性。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会因为小学阶段的结束而结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接受的知识越来越多,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所以,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动态性。3)长远性。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将会伴随其一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永久性的影响。因此,语文核心素养还具有长远性。
   二、语文教学现状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平台,也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我的重要场所。就目前来看,一些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自己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只要背得好就能学得好。在这种错误认知的影响下,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语文知识点,也不能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除此之外,很多教师上课前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师生对话就开始了,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漫无头绪,不知从何学起,只能死记硬背,应对考试,使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空谈。
   三、核心素养教学导向下语文教学开展策略
   1.注重语文积累
   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写,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学生只有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得益彰,都很重要。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重视对语言表达和语文知识的积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看到生活中的细节可以及时记录下来,体会到生活中的情感可以及时表达出来。这样日积月累地进行语言积累,就能逐渐形成质的飞跃,让语文学习更加有效,让语文核心素养逐渐得到提升。
   2.开展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很多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但一些教师依旧喜欢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设备大多被闲置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干巴巴地讲授知识点,学生机械地记录,不愿意主动思考,核心素养的培养无从谈起。而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平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一块奶酪》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蚂蚁搬运食物的视频,让学生体会蚂蚁的力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之后,再将故事制作成动画片,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们讨论“如果自己是蚂蚁队长,会怎么做”,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创设相应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自发自愿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让枯燥的课堂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例如,教学“习作——我来编童话”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童话故事表演情境,让学生创编并表演故事。先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名~4名学生),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编一篇童话故事,再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样,学生就不仅不会觉得编童话是一件多么难的事,而且会在编童话、表演童话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4.引导开展课外阅读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能仅依靠教学引导,还需要借助课外阅读来拓宽视野,启迪思维。目前,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内阅读内容非常有限,适当的课外阅读能够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还有助于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重视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事,还包括教师的多阅读、多思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广泛涉猎与语文相关的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这样教学时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例如,教学《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看过哪些寓言故事,与大家分享,然后加以补充,为学生讲解一些寓言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课外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寓言故事这一文学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5.联系实际生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实,语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妨引入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就能消除学生语文学习枯燥乏味的心理,而且能通过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学《掌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英子这样的朋友,如果有,应该怎样去帮助她。这样引导学生思考,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同理心,丰富學生的情感和体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姜慧.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9.
  [2]尹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D].渤海大学,2018.
  [3]郑新丽.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培养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24).
  [4]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84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