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探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慧梅

   摘 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构建学生生命观念,教师需要理清生命观念的组成要素,掌握高中生物教材所涵盖的与生命观相关的知识点。具体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情境中开展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切身体会。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索的平台和空间。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观念;核心素养;培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5-0049-02
  生命观念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科之后应当形成的学科理念。生命观念与生物学科其他核心素养相比较为抽象,对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有必要先提炼出生命观念的组成要素,并找准这些组成要素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再围绕这些内容科学组织教学工作,从而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一、生命观念内涵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因此生命观念是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的教学活动需围绕以下四个部分展开,帮助学生对个体生命形成全面、立体的认知。
   (1)结构与功能观。结构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生命结构决定个体具备何种功能,而个体所发挥的功能又需要依靠某些结构来实现。从微观角度来看,分子与细胞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从中观角度来看,细胞与器官、器官与个体生命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来看,个体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也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高中生物教材从微观到宏观、由浅入深地编写了这些内容。
   (2)物质与能量观。生命是建立在特定物质基础上的,蛋白质与核酸是重要的生命物质;能量是维持和更新生命的动力,生物通过食物分子的氧化获取生命的能量;细胞通过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实现生命物质的更新与能量转化;生物膜系统为细胞代谢提供了场所和必要条件。在微观上,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与分解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而进行;在宏观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物质循环总是伴随能量流动而展开。
   (3)稳态与平衡观。机体和生态系统必须保持平衡稳定才能不断发展。例如人体需要调节内分泌平衡、体温平衡才能适应环境,才能保障个体正常成长发育。但稳态并不表明任何数值一定不會变动,其实际上是围绕某个数值上下波动的,这需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4)进化与适应观。适者生存是生物学科最常见的名言,生物多样性是顺应自然选择的结果。阐释生物中的进化与适应观,能让学生将这一生命理论延伸至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中,对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高中生物课堂构建学生生命观念的实践策略
   (1)立足真实情境,营造观念感知氛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并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各种问题。生物学科中“生命观念”的概念描述比较抽象,教师仅依靠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理解其内涵,所以还需要运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加以辅助,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在生活情境中开展教学,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身边现象、事物发展的理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惯性思维,真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例如,上高中第一节生物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生物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科与生命发展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列举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以及该过程中个体发生的变化与生物之间的联系。个体最初由受精卵即细胞组成,随着细胞分裂逐渐形成胎儿,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观。随着成长,个体会经历青少年激素紊乱时期,甚至因为激素紊乱出现早熟现象打破身体平衡,这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个体每天经历的新陈代谢有助于其完成能量转化,这体现了物质与能量观。教师对个体成长历程的阐释及其所体现的生命观念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理念形成初步感知。
   (2)聚焦学生活动,构建观念实践平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教师必须依托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不仅指课堂中的活动,还包括走进自然、走入社会所开展的实践活动。从教学实践角度来看,学生在了解生命观念相关理论知识后能够有效指导实践活动,还能通过动手实践来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也能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都需要依靠活动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而且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对于动手性较强的活动,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规划活动内容与方式。例如,教学“细胞结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通常采用文字描述和绘图方式让学生了解细胞结构,但这样过于简单,无法体现知识的难点与引申点,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些课堂活动加以辅助。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建细胞模型。在组装模型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细胞核是所有细胞生命活动与遗传控制中心,组装时一定要将细胞核置于重要位置。线粒体在细胞结构中担任能量供应角色,线粒体结构是双层膜。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不断思考,会对书本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在脑海中重新组成知识框架,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
   (3)布置建模任务,全面感知生命模型。建模活动是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方式,其通过建立模型帮助学生分析概念、掌握概念和运用概念,能够将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使学生从细节和整体多角度理解生物知识。教师通过布置建模任务创新生物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对零散知识点有系统的认知,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建模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建立实体模型方式来理解细节,有些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则需要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或框架图方式来理解。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建模教学方式。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一知识点的内部逻辑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和动画演示方式,向学生展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整个过程,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全面和局部两个角度学习相关知识。经过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讲解,学生基本上都能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在脑海中形成思维框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构建生命观念时,教师应首先了解生命观念的组成要素及其在教材中的内容体现,并探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体现这四方面要素的教学方法。其次,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结合生物学科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多组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伍贤进,李爱民,李胜华,曾军英.现代生物学认知必须以系统观为指导[J].生物学杂志,2019(01).
  [2]孟凡龙,崔鸿.以系统论的视角聚焦细胞层次生命观念的培育[J].中学生物学,2019(01).
  [3]王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84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