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德育工作策略探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俊俊

   摘 要:高中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以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将学生培养成有德行的人、有智慧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德育工作策略包括:构建“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搭建“道德践行”平台,关注学生的“社会参与”;利用“文化渗透”优势,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德育;立德树人;自主管理;道德践行;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8-0024-02
  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教育教学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它旨在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确保学生在学校生活、社会发展、学科学习中有能力、有素质、有思想、有智慧、有品德,做新时期“优质”的人。高中德育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实现德育工作的无痕育人。同时,如何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因此,各高中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以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将学生培养成有德行的人、有智慧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一、“核心素养”与“德育工作”
   “核心素养”培养与“立德树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前者是后者落实的重要路径与关键性方法,而后者则充分体现了前者,是前者理念在行动中的真切落实。2016年,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自其诞生,便与“立德树人”有着诸多关联。就内涵而言,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来说,又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路径。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时,有必要以核心素养为方向与指导,对工作策略进行优化,将“核心素养”培养与“德育工作”精妙契合,使二者互为促进。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1.构建“自主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高中德育工作要在理念与方法上向“自主发展”倾斜,既能体现“自主发展”,又能实现德育理念的渗透。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一种高层次、高境界的德育形式,它是学校“管”“教”“育”的终极目的,被称为“真正的教育”。德育工作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在管理中渗透德育”,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便可达到这一目的。
   在德育工作中,学生是主体,学校德育中的一切管理模式、教育方式均应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自主管理模式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首先,学校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实现自主管理。搭建校级、班级的自管平台,形成“校学生会——班级委员——班级合作小组”的学生自管平台,其比强硬的“班级管理”更能实现德育目的。在该平台下,学生能够恪守准则、遵守条例,用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做“自我管理”的主人,甚至能成为德育楷模。这也为“立德树人”培育了肥沃的土壤。其次,学生要进行多种参与,善于自我反思。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活动中体验自我管理的乐趣,不断反思自我,形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最后,教师要落实自主发展教育观,依法治班。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与德育工作质量联系密切,教师应树立自主发展教育观,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教师管理班级时可实施“依法”治理。所谓“法”指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参与民主商讨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共同推选班干部,并将班级事务细化到每个人的责任中,这样在“承包落实”管理任务时便可指导学生自主约束和管理。这样做,能够完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学风与班风,全面提升育人品质。
   2.搭建“道德践行”平台,关注学生的“社会参与”
   德育工作需要搭建“道德践行”平台,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让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担当意识。“道德践行”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道德践行課程的开展,二是道德践行具体行为的落实。德育工作既要有课程作为指导,更要有实践来落实。但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落实都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实现与德育工作的巧链接,对德育工作的妙促进。
   首先,要构建基于“道德践行”的具体课程。如主题活动类课程(爱国爱家、集体主义、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民族大义等主题类课程,让学生领悟各类德育主题)、社会实践类课程(播放一些社会实践类视频案例,呈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感受案例中的德育元素)、礼仪道德类课程(以具体的礼仪理论切入,让学生感悟)等。其次,要引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参与社会,体验社会生活,感受责任,践行担当。例如,每年3月份,学校可开展“学雷锋,做楷模,服务社会”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学会做人。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可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进行爱国表达,增强爱国与责任意识。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德育的良性循环。要想提高主题类活动课程实效,除了优化学校教育外,还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例如,学校可以在社会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如前往基层企业和街道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显著成果,深入体验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进而增强对党、国家及社会的热爱之情。必要时,学校还要发挥社区教育作用,积极与周围工厂、文明小区等合作并建立教育委员会,切实提高德育水平。
   3.利用“文化渗透”优势,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
   学校具有“文化渗透”的独特优势,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应响应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号召,借助“文化渗透”优势,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以文化基础促进“道德”养成。那么,学校应该如何发挥“文化渗透”优势呢?第一,以“各科教学”为优势,在文化渗透中促进德育开展。第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用,发挥“文化熏陶与感染”的效用。    首先,各科教师都应履行德育职责,在各科文化课授课中开辟一条德育路徑。德育工作需要做到“各科配合,形成合力”,使德育成为一种细致而大胆的尝试。在各科教学中,教师应将这种尝试融入教学,借助语言、历史、体育等学科平台,达到全面渗透、系统落实的目的。其次,“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不可或缺。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隐性文化,校园长廊、校园广播站、校园图书馆等都可以成为营造文化氛围的载体。例如,校园长廊可以张贴名人名言,这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潜移默化的德育效用。最后,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些人文精神便是优秀的德育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素质。同时,教师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原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设德育课堂,鼓励学生探讨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的优势,促使学生深层次感悟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德育落实有了更强的方向性、目标性,在落实“以德树人”的基础上,充分实现了“素养”与“德”的巧结合、妙渗透。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在一点一滴中进行,其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潜移默化的理论感染、道德熏陶与实践体验中完成。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应是全方位、多侧面、多途径的,要体现得十分广阔,十分深入,十分系统。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成效卓著,令人叹服。
  
  参考文献:
  [1]程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连秋凤.德育体验:学生核心素养“责任担当”的培养载体[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3]徐志辉.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德育创新与实践[J].中小学德育,2017(06).
  [4]张玉成.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J].辽宁教育,2016(24).
   Abstract: Senior middle school must actively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to virtuous, intelligent and all-round people. The strategie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include: building "independent management" mode to promote students'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building "moral practice" platform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social participation"; using the advantage of "cultural infiltration" to consolidate students' "cultural foundation".
  Key words: core competence; senior middl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self-management; moral practice; cultural infiltra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4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