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珊琪

   摘 要:高校英语翻译教师既要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又要对翻译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文化交流程度高、时效性更强的新特点。文章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注重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英语翻译教学;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7-0018-0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翻译逐渐成为宣传中华文化、促进中外合作交流的重要媒介,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成为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地方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但从我国本科翻译专业教学现状来看,翻译专业的教学模式仍需继续改善,以适应当代社会文化交流程度高、时效性更强的新特点。下面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单纯强调英汉互译的转换能力,过分强调词汇、语法的使用,而忽视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使用,同时也忽视应在译文中传达原文的“神”,这种“神”包括文本文化背景知识、源语国家语言习惯等,造成译文只是生搬硬套词汇解释,与现实偏离,缺乏美感,表达模糊。
   1.课堂教学程式化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是将翻译活动本身简化成翻译规则,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这些翻译规则,并让学生根据这些规则进行翻译练习,导致学生像学习英语语法一样按部就班地学习翻译。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讲解相应课程的词汇翻译法、句子翻译法乃至段落翻译法,会为学生设置相应的翻译任务,而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简单的语法知识,就可以完成特定的翻译任务。教师会根据参考答案,对学生译文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修改并进行总结性点评,提醒学生斟酌词汇使用情况及惯用语法问题。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忽视了翻译教学的真正内涵,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翻译能力。
   2.部分学生不重视“译”
   翻译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但部分应用型地方高校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传统观念中的英语学习分为听、说、读、写,随着时代进步逐渐发展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成为有机整体,缺一不可。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仍旧没有注意到“译”的重要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的目的是通过期末考试或者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而不是提高自身翻译能力。
   3.教学评价单一化
   部分高校在进行翻译教学评价时,除了个别翻译课程之外,其他课程往往侧重于考核翻译理论知识,忽视翻译实践。翻译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来实现,而期末考试所考的翻译试题主要来自教材的课后习题,基本不涉及其他翻译考试内容。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突击背诵课后翻译习题答案,而不是去进行翻译实践,更不用说运用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导致学生很难提高实际翻译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1.注重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理念也随之改变,一些传统的翻译教学理念已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因此,要想实现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教师的英语翻译教学理念也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在组织翻译教学活动时更加注重翻译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译实践教学活动为导向的翻译教学理念,注重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翻译实习基地。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注重与时俱进,在讲授翻译方法、翻译策略的同时,加强文本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要想实现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就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既注重翻译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又注重人工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首先,要注重翻译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当前翻译教学的普遍问题是学生单一学习翻译教材,学习的翻译理论大多数是从翻译教材中获得的,缺少真正的翻译实践。学生想要学好英语翻译专业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掌握灵活的翻译技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使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并行,所讲授的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服务。要利用自身地域优势,为翻译专业学生建立更多的翻译实践基地,增加实地翻译机会,使翻译理论最大程度与翻译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注重人工翻译与計算机辅助翻译相结合。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翻译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它的优势是随着译员的不断使用,新的单词、语法和句型不断加入到计算机语料库中,能为翻译工作节省大量的时间,避免译员大量的重复工作,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因此,高校教师在讲授翻译课程时,可以借鉴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优势与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授课效率。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当前翻译语料库尚不完善,计算机辅助翻译始终代替不了人工翻译。
   3.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往往缺乏团队意识。要想实现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就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整体协作能力,要通过对翻译小组的调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快速准确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翻译是一个难点,高校要通过学生之间的有效配合,引导学生更加容易地解决翻译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主动交流,各抒己见,通过自身感悟获得翻译知识,提高翻译技能。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天性,能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翻译带来的新奇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分为课上测验、课后作业、期末考试。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这种机械的评价机制产生厌恶情绪,因而对翻译专业缺乏兴趣。因此,要想实现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应在不摒弃传统评价机制的前提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线下完成学习任务,并在线上完成自我检测,同时与优秀的译文进行比较,做到知己知彼,日积月累提高翻译能力。教师还可以将“说读”模式运用到“译”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翻译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说和读的能力。
   三、结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新时代,这对各项事业提出了新要求,教育事业最为典型。高校翻译教学作为外语教育的一个分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刻不容缓。作为应用型高等院校翻译专业的主导者,翻译专业教师要与时俱进,既要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又要对翻译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以适应当代社会文化交流程度高、时效性更强的新特点,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美霞.“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J].陕西教育,2020(02).
  [2]刘帅.微课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英语广场,2019(01).
  [3]程佳佳.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翻译自主学习探究[J].海外英语,2016(09).
  [4]关茗竺.“互联网+”时代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翻译课程发展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9(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5537.htm